儿童朴素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朴素论文,启示论文,幼儿论文,理论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儿童朴素理论
朴素理论是人们对世界的内在解释机制,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非科学理论、非正式理论。关于朴素理论的定义是多样的,如认为:“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组信息、事物、现象等的日常的理解”(Wellman & Gelman,1998);“朴素理论是指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且该体系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产生预测和解释”(Slaughter & Gopnik,1996)。近年来,朴素理论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门,研究领域涉及朴素物理理论、朴素天文理论、朴素生物理论、朴素心理理论等。
儿童是认识世界的初学者,他们是怎样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凭借自己的内部心理机制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的呢?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为此也就成为朴素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目前对儿童朴素理论的解释是:儿童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现象的非正式、非科学的理解和解释。儿童正是通过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内部理论——朴素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丰富自己的认识的。儿童朴素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带有本体论特性的知识;二是对该领域的现象作因果推理;三是这些因果推理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框架,其中因果推理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幼儿正是凭借自己对生活中某一特定事物的经验而产生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的。
儿童朴素理论主要包括儿童朴素物理学、儿童朴素生物学和儿童朴素心理学三大领域。其中儿童朴素物理学、儿童朴素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是运用怎样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现象和获得生物经验的,可以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幼儿科学领域的教学。
(一)儿童朴素物理理论
朴素物理学是指人们对物理实体、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直觉认识。儿童朴素物理理论是儿童凭借自己的理论去解释物理现象的起因和预测发展方向,得到自己心中的解释手段。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是儿童认识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工具。
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具有预测、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是指儿童能根据自己的朴素理论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解释功能是指儿童根据朴素理论解释某一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当幼儿通过自己已有的理论预测和解释正确时,会增强幼儿的信心,并把这项新的经验整合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去。当儿童的预测和解释错误时,会触发幼儿对此现象产生新的预测和解释,排除自己原有的预测和解释,通过不断地排除自己的错误理解而不断接近正确解释。如果在此情况下,当有成人给予正确方向的提示时,而儿童自身又能认同成人的提示,儿童将会接受成人的意见并排除错误信息,减少自己失误的次数,快速得到正确的解释。当儿童不能认同时,儿童还将继续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多年的经验,直到自己的认识与真正的解释相同时,才能真正地获得此项经验。
儿童朴素物理理论中的前科学概念与科学事实之间存在矛盾。儿童在获得物理经验时通常只能注意其表象规律,如会发光、发热、可以运动等,在解释上往往是凭借生活经验使用自发的概念,具有零散性和直观性,这些凭感性经验得来的知识与当前的基本科学概念常会发生冲突,比如:重的物体比轻的落得快,让人觉得力是重的物体本身的属性;糖溶于水中消失,使儿童认为最终溶液的重量会少于糖加水的总重量,等等。进行物理教育时,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对儿童在幼年时形成的物理前科学概念的转化,这项知识的转化直接影响着儿童物理科学知识的获得。如何促使儿童的前科学经验转换为真正的科学经验,成为儿童朴素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儿童朴素生物理论
儿童朴素生物理论,即儿童对各种生物的特征和行为进行一致的、合理的预测和推理的模式,它是儿童运用一种非意图的因果解释框架来理解个体的生存和生理过程,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对生物现象能进行非意图的、内在一致性因果推理解释的理论。各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朴素生物理论是开始于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儿童是以“生长”特征作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首要特征。儿童的朴素生物理论是在对生物体(包括人、动物、植物)的接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儿童作为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来判断,并随年龄的逐步增长而提高的。如:幼儿对生长的认识首先来源于物体是否长大,如能长大就是生物体,不能则是非生物体。幼儿在4岁时已经可以通过自己作为生物体而认识到生物体的一些特征,如长大、吃饭、喝水、有妈妈等。但是这些特征在作用于实际事物判断之中时,常会出现混淆、不确定和错误现象,可见,此时幼儿还没有形成生物朴素理论。当幼儿5岁时,可以凭借此项认知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形成生物朴素理论的雏形。6岁的幼儿已经能更清晰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明幼儿已经形成了朴素生物理论。研究表明,幼儿对生物体的认识首先来源于对动物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慢于对动物的认识,而对植物的认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认识也最不清晰,因为植物的生长特征相对动物有其本质区别,不易让幼儿切身感受。另外,幼儿在获得对生物的认识时总是从部分到整体,幼儿习惯于把生物的部分特征割裂出来看待,以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来作为认识的前提。
二、儿童朴素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儿童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在儿童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朴素理论上有明显体现,儿童所获得的朴素理论对其在特定领域内的问题解决和其他信息加工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为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提供了内部机制,因此,幼儿科学教育要立足于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规律。
(一)幼儿物理领域教育要尊重并形成幼儿自身的知识框架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要选取科学知识框架中最初浅的知识,也就是儿童在生活中能接触的事物,幼儿在开始能正确理解的事物来进行讲解,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朴素理论框架,为日后丰富框架的内容打好基础。讲解的事物要符合幼儿原有的经验,要在幼儿能理解的基础上再接触新的经验,新旧经验要存在联系。在日常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如果选择脱离幼儿生活或虽然是幼儿生活中的但却是孤立的现象,这些现象既不符合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科学教育结束的时候,幼儿会知道有这种现象,但是却早已忘掉它产生的原因。幼儿不能将原有的经验整合到新的经验中,这样的解释幼儿是不会接受并同化到朴素理论之中去的。
(二)幼儿生物教育内容要有合适的顺序
儿童对动物生长的认识是幼儿生物教育的切入点,这既符合儿童的朴素生物规律,又符合儿童的兴趣——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但是在幼儿认识动物的生长之前应该先让其认识动物的外部行为和形态特征。通过与自身特征的比较,让幼儿认识到各种动物的显著特征,以便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通过接触小动物,让幼儿亲身观察其生活规律,形成自己的感性经验,体会到小动物是需要食物、水、睡眠、活动等生长不可缺少的要素,并逐步渗透到对人体自身生长的认识。当儿童生物朴素理论形成时,再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将会事半功倍。而对不符合儿童生物朴素理论的生物知识,包括新陈代谢、遗传、生物系统等,应该避免作系统介绍,但是可以通过对生物的生长的认识涉及部分让幼儿可感知的概念。如“小朋友摸摸自己的胸,是不是能感觉到一下一下地震动呢?”“那是我们的心脏在跳动。”而不能给幼儿讲述何为循环系统。又如“小朋友知道小鱼吃什么啊?”“小鱼吃小虾。”“小朋友知道鲨鱼吃什么吗?”“吃小鱼。”可是当你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大鱼、小鱼、小虾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时,幼儿则不能接受,因为对食物链的认识要在幼儿的抽象思维也就是宏观把握事物的思维形成的基础之上才能予以理解的。对幼儿进行生物科学教育时要符合幼儿对生物的认知规律,为幼儿的朴素生物理论打好基础。
(三)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是有年龄特点的
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儿童的生理机能为儿童朴素理论提供物质支持,这里包括脑神经、身体运动技能、组织器官的不断成熟等。而儿童的朴素理论结构又是随着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包括语言、情绪、社会性等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成熟。人的成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的等待,儿童朴素理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向前发展的。随着儿童将自身的朴素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提升和丰富理论并成为新的理论,这些新理论又为儿童的生活进一步服务,它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错误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正确的科学概念,需要幼儿的生理、心理及经验的共同作用,任何一项的缺乏都会导致儿童科学经验获得的消退,因为这样的知识获得是表象的,没有经过加工的。现代社会常存在一种功利思想,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成就,这样的思想势必影响到对幼儿的教育。
(四)儿童朴素理论为幼儿科学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学科知识要求
儿童朴素理论是基础科学知识的框架,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搭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学科知识发展的脉络,既能宏观把握各学科知识的整体发展脉络,又能提炼出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直观的内容。科学活动课的开展要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与幼儿喜好相连,为幼儿获得正确全面的科学知识进行支持和引导。
怎样才能支持和引导幼儿呢?幼儿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和科学背景知识掌握的不同深度直接影响教师能否在适当的环境中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并作出幼儿能理解的正确的科学解释。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系统地学习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知识,包括各种物理、生物、化学、天文、数学的知识,为幼儿提供具有丰富信息的科学探索环境,使幼儿在探索中形成科学意识,发展科学探索精神。新西兰教育部2002年制订一项名为《通向未来:幼儿早期教育10年战略计划》,其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此,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为首的学院陆续调整学前教育本科教学计划,包括单独设立学前科学教育专业,录取生源为成绩优异的理科学生,开设生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专业性科学课程和综合性的自主探究实验,两年的幼儿园科学实践教育,等等,并指出只有全部合格通过的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幼儿科学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