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施德军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把握教学专题和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依据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专题和研究性主题,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随改革步伐,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
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地方高校要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这一转型形势,为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各省、市教育部门,各个高校和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关注和探索的课题。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为突破口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型发展之路,开启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经过努力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组探索出“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随转型改革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适应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
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大家熟知的两种教学形式和策略。专题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打破以章节、单元为单位的教学常规,而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采用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无论是专题教学还是研究性学习,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均符合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二、“纲要”教学专题与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依据和要求
1.“纲要”教学专题设置依据和要求
(1)“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设置专题和统摄专题体系的依据。“纲要”教材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因此,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整合与专题设置的时候,必须以是否实现了教学目的为核心依据。
不同专题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整个专题教学体系必须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原则,使专题之间保持紧密的逻辑联系,做到“专题是整体性中的专题,整体性是专题设置的出发点与归宿”。根据“纲要”的教学目的,了解“国史、国情”和深刻领会“四个选择”是“纲要”课程的核心。“国史、国情”和“四个选择”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本身就可以视为不同的专题,而且是紧密关联的体系。所以,“纲要”课程的专题设置以“国史、国情”和“四个选择”为统摄,足以保障其整体性和系统性。这种专题设置,既打通了历史发展进程的脉络,把“国史、国情”和每一个“选择”讲深、讲透,使学生切实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又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全貌。
(2)设置的专题必须能够充分体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和主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线就是中国仁人志士奋力救亡图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奔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并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国史、国情”和“四个选择”为统摄设置专题,“国史、国情”和每一个“选择”都有自己的历史演进逻辑,看似较为独立,实则无不体现和围绕着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2.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依据和要求
专题二到专题五分别从历史和人民的角度来梳理和证明四个“选择”过程和必然性。专题二,课程组设置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主要综合梳理和整合第二章、第三章与第四章的内容,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简单历程和主要理论成果简单介绍,并从历史和人民的角度设置两个大的要点:一是选择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救国方案,二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又设置三个要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人民的选择,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简要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按照同样的标准和逻辑,课程组设置专题三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主要综合梳理和整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并通过与国民党的比较,增添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的分析。本专题按照历史和人民的角度设置为两大部分:一是历史需要新的领导力量,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国人民的选择。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四讲:第一讲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第二讲是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与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第三讲是日本侵华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四讲是为中国而奋斗与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这些内容主要凸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奋斗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逐步认可、拥护和接受其领导的过程。
全市耕地资源稀缺。耕地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人口12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8万人,耕地面积28万亩,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 0.24亩,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1亩,相对于国外家庭农场,人口平均耕地面积大小相差甚远。因此,为了完成当地粮食生产任务,必须扩大种植范围,减少城市绿化占地比例,增加“优化城乡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工作难度。
三、“纲要”教学专题与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
在专题设置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经过长期探索设置了较为固定的专题,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题教学体系。
1.“纲要”课程教学专题的设置
选取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轮转至泌尿外科的基地住培学员6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人)采用PBL的教学方式;对照组(3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比较,两组学员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学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专题四,课程组设置为“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回顾整个中国近代历程的基础上,以第八章为重点设置为两大部分:一是历史选择社会主义,二是党领导人民顺应历史选择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第二部分总体保障第八章的主体内容并设置三个要点:一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是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程组依据“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从新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大胆的精练和整合,探索开展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了解国情、国史”和四个“选择”为线索和主要内容的专题教学,形成“一纲四要”(“国史、国情”为“一纲”,四个“选择”为“四要”)的专题教学体系,直接凸显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的五个专题,其中专题一就是“一纲”,专题二到专题五就是“四要”。具体内容如下:
田文镜的治河过程并不是一番风顺,在河兵管理上,一些建议曾受副河臣嵇曾筠奏停,以致田文镜再复请谕。再之后,对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主张的支持虽对于黄河和民生都有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也恰与雍正帝当时的新政思想不谋而合,但自在中国古代科举社会里朝廷一向实行“国家养士”的政策(即知识分子取得了秀才的身份,政府就会开始按月供给其粮食,并且免去他们的劳役)这项主张无疑是废除了官员地主的特权,损害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利益,因此推行的阻力较大,甚至还引起了历史上雍正年间有名的河南罢考事件。
(1)研究性主题设置的依据是教学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和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和创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无疑是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的核心依据,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必须更有利于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领会,从而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经深加工后,每年的金花茶叶可加工成金花茶浓缩液0.3 t/hm2,按98.0万元/t计,折款29.4万元/hm2;金花茶年产鲜花可加工成干花茶450 kg,按干花1.2万元计,折款540.0万元/hm2。
(2)设置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立足于学生视角进行研究性主题的设计,是深化“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性主题设计立足于学生的视角,就是考虑“00后”学生独立意识强、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突出、容易对单向传授的知识产生反感,考虑到不同届别的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关注的热点,考虑到专业、学科背景不同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就研究性主题设置而言,“纲要”课程应设置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性主题,既要立足于教材,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又不能是教材的翻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查。例如,在实践教学前,教师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与个别学生交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已知程度和求知倾向,使得主题设置切实反映他们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和探索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调查实践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听取学生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
专题一,课程组设置为“近代中国国情与出路”,通过综合梳理和整合,编成综述部分和第一章内容,并按照历史逻辑设置为四个要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出路。
3)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和专业英语的文章有点类似,首先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然后解释里面的句子含义,最后翻译文章和讲解里面的专业知识点,但到最后主要知识点讲解时所剩时间无几。
专题五,课程组设置为“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本专题在适当梳理近代的“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主要整合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内容,并设置为“历史选择改革开放”和“党领导中国人民顺应历史选择和进行改革开放”两个部分。同时,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增添了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三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能够凸显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专题与教材重新修订的精神保持一致。
2.“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
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突出等特点以及他们的思想困惑、关注热点和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等客观状况,课程组围绕着专题及特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重要内容来设置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范围,供学生灵活机动选择并自主确定研究主题来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就形成了范围相对固定而又灵活机动的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体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各个教学专题,课程组围绕专题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围绕专题一,课程组设置如下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复兴梦想”等。围绕专题二,课程组设置“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运动”“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之比较”“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近代各种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等。围绕专题三,课程组设置“中国共产党与大革命”“世界革命道路研究”“红军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研究”“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对比研究”“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等。围绕专题四,课题组设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因素研究”“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对比研究”等。围绕专题五,课题组设置“中国共产党与前苏联共产党的比较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研究”“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研究”“我看改革开放40年”“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
根据学生专业、学科背景不同的客观状况,课题组设置能够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参考选题范围,如“毛泽东诗词研究”“近现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研究”“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研究”“近现代中国各学科发展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作品(如诗词)研究”“近现代中国美术作品研究”“近现代中国军事理论、军事装备与技术研究”等,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张树焕.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化教学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
中图分类号: G651;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06-002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教改项目“转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TKT201635
作者简介: 施德军(1970—),男,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标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专题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