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支柱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海南支柱产业问题的讨论,从筹备建省至建省近八年的今天一直未间断过。几种代表性意见是:(1)以热带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海南的优势资源是热带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不必因循发展传统工业的老套,只应有限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为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2)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三大支柱产业。海南不仅有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而且有矿产资源优势,所以在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同时应大力发展资源加工业,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3)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农业、贸易、旅游各业并举。海南应当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并为实现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更好地开发本岛旅游资源而实行工业、农业、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并举的方针。(4)以热带农业及其延伸产业、海洋工业、国际商贸业为支柱产业。海南经济发展要以海岛经济为基础,因此农作物精加工、海洋石化、海洋生物工程、远洋捕捞及加工、造船与航运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建省近八年的实践表明,海南的支柱产业并没有完全按照任何一种现成的“建议模式”发展,而是在实践中循着市场经济的轨迹走着自己的路:(1)房地产业进入结构调整。从1993年开始,曾经自然形成先导产业的房地产业从高潮转入调整期。但是,房地产业的预期价值并不能因“调整”而被低估,相反,由于利润动机的潜在影响,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的隐性制约效应将会在适当的时候释放,从而可能再创辉煌。(2)农业持续增长。作为海南产业发展的强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为中心”的模式,进而创造了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的业绩。同时由于国家的继续扶持,海南农业发展的后劲很足。(3)工业发展迅速。尽管对于是否把工业做为支柱产业的讨论分歧较大,海南工业还是在基础薄弱、装备差的困难条件下顽强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一批附加值高、辐射力强、技术新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对海南未来经济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4)旅游业前景看好。被称为龙头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显然不能完全说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产业政策有力导向下,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旅游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改进等措施,对旅游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否认为:海南已经形成农业、工业、旅游业“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了呢?对此有必要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加以探讨。

首先,海南产业结构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或者说海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结果。有关资料表明,海南近年来引导大量投资向工业、农业、旅游和基础设施倾斜,经济结构开始变“重”。在国有单位的投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分别由1994年1—11月份的2.3%和23.6%上升到1995年同期的2.8%和40.7%。前不久海南在香港举行海南经济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合同,协议和意向书项目39个,其中合同项目投资总额26.2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重点是工业,其次是旅游业、农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支持下,在西部沿海地区,投资数亿元的油气田、开然气化肥、电力、建材、炼油、钢铁、化工等大型企业正在兴建,一条绵延200公里的西部重工业走廊正在形成。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时,工业总产值不足30亿元,1995年则预计达到175亿元。同时,海南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在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1990年以来,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投资达135亿元。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或者说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海南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令世人瞩目。

其次,海南产业结构的发展在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推进的同时,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即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在逐步增多。根据海南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有关同志的分析报告,海南近年来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花大力气扶持农业,推动旅游业上新台阶,加速工业重大项目进展,培植新的高素质经济增长极,使全省整体经济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致各占1/3,根本改变了过去房地产业占50%以上的畸型状况。海南建省近八年支柱产业形成所走过的并不算顺利,但也并不十分复杂的历程表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不可能完全选择粗放型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采取集约型的方式。

最后,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这一发展过程的推进,将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来实现的;但这同时绝不意味着海南支柱产业形成的所有领域都以粗放型为主转变为以集约型为主。实际上,形成海南支柱产业的客观基础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一实际需求将会随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总需求的变化而呈正相关的变化。当这种实际需求在某一产业领域十分迫切时,则这一产业的发展可能首先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得以推动,在达到一定水平和程度之后,将会按照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转向以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来运作,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和判断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时机,那么支柱产业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形成。海南目前在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这并不等于就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因为一方面这三种产业的发展本身还需要通过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以继续推进和完善,以达到符合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要求的支柱产业的标准;另一方面同样具有很大潜力的商贸业、房地产业、海洋捕捞业等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提出客观的要求,进而同样可能发展成符合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要求的支柱产业。

在确定海南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和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问题上,应当根据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经济特区基本政策不变的精神,辨证求实地探索符合海南实际情况的路子。要防止形而上学地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或者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判定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落后产物而加以简单否定;同时又把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或者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当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美选择而加以盲目套用。必须从中国经济体制全面转轨艰巨性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转变为以集约型为主的长期性,以及这种转变在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中的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讲,粗放才有发展,集约才能提高,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界定。本着这样的认识,未来3—5年内海南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可能是:

1.农业。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运销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及其加工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搞好农产品流通,增加农业投入。

2.工业。按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合理布局、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以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饲料食品、化纤纺织、医药、浆纸、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奠定现代大工业的基础。结合国家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特别需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支柱工业,同时争取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项目列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的范围。

3.旅游业。旅游业的规划、建设、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海南热带海滨特色。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海外、国内和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并举。加强旅游业的配套建设,引进国外连锁名牌酒店,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开辟新航线增加新航班。

4.海洋开发。重点开发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加快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工程等海洋高新科技产业。

5.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商务贸易业,以及信息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统计服务等新兴的第三产业,继续得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和提高。

标签:;  ;  ;  ;  ;  ;  ;  

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