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姜志坚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姜志坚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22部队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和胃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4例患者为距离末次出血24h内接受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为末次出血24h以上接受的胃镜检查和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两组患者在胃镜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确诊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急诊胃镜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良好的效果,且急诊胃镜下止血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诊胃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61-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病症,通常由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如果不及时止血治疗,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和继发性腹膜炎等严重后果、危害患者生命。临床上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48h内接受内镜检查并进行胃镜下止血处理,有助于明确诊断、发现出血部位及原因,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呕血或黑便等症状,符合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距离末次出血24h内的患者24例为研究组,接受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距离末次出血24h以上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接受非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为34~55岁,平均(42.3±7.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35~56岁,平均(42.7±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24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立即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时间超过24h以上进行的非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两组患者在确定出血位置和类型后,采用的止血治疗方法为,对血管喷血的患者在出血部位进行钛夹止血治疗,对局部或弥漫性渗血的患者进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表面喷洒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果48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症状,即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出血原因的诊断结果,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τ检验,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病因诊断情况

研究组24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19例,胃息肉2例,静脉曲张2例,确诊率为91.7%;对照组的24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18例,胃息肉2例,静脉曲张1例,确诊率为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情况

研究组24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2.2)d,输血量为(230±25)ml;对照组24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2.8)d,输血量为(320±30)ml。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输血量也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使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有时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15%~2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险性的,可能引起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对急性上消化道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地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胃镜止血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资料显示胃镜止血技术能够快速并准确的找到出血位置并加以治疗,内镜下的止血率可达到80%以上,具有创伤小、见效快且方便快捷等优势。应用金属夹止血对溃疡、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及良性疾病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当出现胃肠道粘膜弥漫性渗血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周边组织质脆时,不能使用金属夹,可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但是此治疗方法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风险,所以需要根据出血灶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止血率。

本文选取的研究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24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立即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时间超过24h以上进行的非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经过检查及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后确定的出血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息肉、静脉曲张等,两组患者的出血病因和确诊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胃镜检查的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确定出血的原因。而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对于减少住院治疗和输血量上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所以,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丹平,罗诗敏.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56-58.

[2]周荣斌,林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的阐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21-4024.

论文作者:姜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姜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