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耐久性作为衡量建筑结构工程基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由于其受限因素比较多,所以每一项工程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从设计层面、施工层面将结构的耐久性纳入项目的管理当中,才能在确保设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来提升结构的耐久性。
关键词:耐久性;建筑结构;因素;措施;
耐久性作为衡量建筑结构工程基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也在不断的革新,现如今最常见的建筑结就是混凝土结构。虽然混凝土结构在绝大多数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中都被认为是耐性的材料,但是在部分特殊的环境之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却大大的降低。然而结构的耐久性却关乎着人身和财产的双重威胁,因此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也就成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建国初期工程施工技术和材料都比较落后出现了大量的危旧房屋,而耐久性就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是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不仅涉及结构的设计而且还与材料的选取和施工工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就必须从设计入手,对施工质量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才能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一、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重要性
提及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人们往往就会与建筑物的寿命和安全性联系在一起,而由美国专家提出的著名的“五倍定律”正是对耐久性重要性的认可。事实上如果建筑工程在设计或施工时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往往会在未达到其使用寿命年限时便需要大范围的修缮加固,而后期的维修处理比起建造时所省的成本则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修复。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前苏联时期仅工业厂房耐久性损伤而造成的损失就占到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不仅仅是苏联,就连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每年仍然需要支出高额的费用来修缮由于耐久性问题而引发的结构性问题。正如目前国内很多的工业厂房虽然修建竣工使用仅10年到20年,但是却都相继出现了结构性问题需要加固维修,特别是一些化学工业厂房由于其使用环境特殊,厂房基本上10年左右就需要大修一次,而且维修的费用会随着建筑物的“老龄化”而成倍增加,因此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工程而言无论是使用寿命还是后期的维护处理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影响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对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二是使用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间的地质情况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不同所造成的。就以我国而言西北地区常年刮风且沙尘天气比较多,而东北地区则气温较低,在冬季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零下40摄氏度,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虽然受到风沙和气温的影响较小,但是却受到雨水的影响颇大。即便是在同一区域内建筑物所受的自然环境因素也有差异性,例如在城市区域由于城区建筑物多风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弱,而野外地区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正是自然环境的因素对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造成了影响。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对于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的另一个环境因素就是使用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于结构的耐久性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民用和商业用途的建筑物由于其损坏程度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所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相对就比较长,而工业厂房的寿命相比民用建筑就大大的缩短了,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厂房由于建筑物长期处于酸、碱环境当中其结构的耐久性就大大的降低。
2、设计因素
设计对于建筑结构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使用性质等不能综合考虑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尤其是现如今很多的工业厂房之所以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便大修都是由于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未能充分考虑,致使建筑物在特异性方面没有较强的针对性而造成了耐久性比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对于其耐久性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施工质量是施工环节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耐久性。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的古建筑物被完好的保存至今,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施工精细、质量上乘。对比当下的许多建筑物在建筑投入使用不久后便出现的大量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不能够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执行,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不能够高标准按规范施工,往往就造成了质量隐患,大大的影响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三、提高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措施
1、科学的规划设计
既然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其耐久性起着直接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之前就必须对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用途及特异性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用途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设计措施,对于化工厂房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防渗、防腐等措施;严寒地区建筑物则必须要注意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防冻;而在多雨地区的建筑物则要加强防渗、防水措施。除此之外为了提升结构的耐久性在关键部位还要采取加强措施,特别承重或负荷较大的结构位置要进行加强处理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合理选用原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建筑材料性质比较坚固稳定其耐久性也较好,但是面对具体工程还要科学的进行选择,例如在浴室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墙体材料选择空心砖等材料,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大大的降低了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长期处理潮湿的环境。空心砖在长期的潮湿环境当中必然会受到水分子的影响而在砖空内留存一定的水分,长此以往水分子必然会对空心砖的内部结构造成浸蚀破坏,那么建筑物结构的耐久性必然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实心粘结砖,则此种情形则不会出现,无论是对于结构的稳定性还是耐性久都会有很大益处,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的关键,材料选择合理那么结构的耐久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3、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质量与建筑物的耐久性是成正比的,之所认现如今我国仍然有大量的古建筑得以留存,就是因为质量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环节要不仅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来执行,而且还要科学的安排施工的流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的选择施工工艺,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提前梳理施工工序,另一方面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技术交底,动态掌握施工质量现状,对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或隐患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来避免,特别是隐蔽工程施工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且在掩埋之前要报监理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分项工程验收,只有将质量管理理念融入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才会使建筑物的质量得以提升,耐久性得以延长。
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而又复杂的课题,由于其受限因素比较多,所以每一项工程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然而耐久性却是衡量建筑基础功能和建筑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于耐久性问题的攻克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无论是设计层面还是施工层面都应该将结构的耐久性纳入项目的管理当中,在确保设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来提升耐久性,而且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对于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的提升必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分析[J].万旭荣.江西建材.2013(06).
[2]分析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的体现[J].何杰勇.建材与装饰.2015(52).
[3]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施工措施[J].徐润甲.建筑知识.2016(06).
[4]建筑构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J].李静.江西建材.2017(22).
论文作者:王海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耐久性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因素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