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的开发与管理_企业经济论文

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发展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产业升级论文,实验室论文,模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熊彼特[1]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这种新组合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而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宏观国家层面到微观企业层面,都已清晰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升级缓慢、出口部门过度增长和内需乏力等。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结构调整中缺乏核心技术。魏杰[2]通过对100多家民营企业的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家看到某些产业存在短缺,即使有资金,也愿意投资,但却苦于没有核心技术而无法进入某些产业。核心技术的创造、创新及转化建立在科学发现和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原始创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即创新人才和创新基地。“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经济领域有三件事必须做好:一是转变增长方式;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三是继续深化改革[3]。“十二五”规划促使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成为企业发展的强烈诉求,要求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维实现从经济到经技的转变,企业具有从制造到创造的能力,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有行动去发展和实现适合本企业的“实验室经济”模式。

1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内涵

1.1 从制造到创造

企业竞争力主要源于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我国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拥有的是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少之又少。即我国企业只是拥有创造价格差别的能力,而在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这种状态决定了我们只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4]。制造和创造有本质的区别,制造被控制,而创造却有控制权;制造是被动的接受,是复制的机器,而创造却是主动的产生,是产品的源头;在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上,制造只能获得很小一部分利益,而创造却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主导权。在我国大力倡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技术战略领航、技术创新支持、技术优势打造则是重中之重。

1.2 从经济到经技

企业要想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企业领导者必须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和管理思维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通过行动决定绩效。当今,新经济、新组织和新员工的环境要求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经济,还要关注技术。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抑或是教育类企业,乃至养殖业企业等,都需要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挖掘企业潜力,开拓市场,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确保相关利益群体的收益。因此,企业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的管理思维亟需实现从经济到经技的转变。

1.3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是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通过自主研发或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掌握核心技术,打造技术优势,并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传统创新、高新技术创新和混合型技术创新。“实验室经济”模式可以投入较高,也可以投入较低;可以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投入,也可以针对非核心技术进行投入。如海尔集团对电冰箱外观进行的技术创新,就属于传统投入较小的非核心技术创新,而华为在WCDMA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则属于投入较高的核心技术创新。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将自身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紧密联合,将科研成果迅速推上生产线,使其转化为生产力,而实验室通过企业这一“桥头堡”,能够及时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为自身科研方向提供指导,从而实现“1+1>2”的聚合效应[5](见图1)。该模式将技术的形成过程分为两大环节:一是把知识变成技术,二是将技术产业化。实现第一个环节的关键是实验室,而且是现代一流的实验室,因为它是知识成为技术的孵化器;实现第二个环节的最主要条件是拥有资金支持。因此,企业要实现“实验室经济”模式,最根本、最关键的条件是技术孵化器+技术产业化孵化器,即实验室+资本市场。

图1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实现路径

2 作用意义

2.1 “实验室经济”对发达国家的历史作用企业内部设置研发机构,孕育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法国,发展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而走向成熟则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美国。美、德等发达国家拥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国家实验室,并催生了大量的原始创新[6]。美国是“实验室经济”的代表,无论是国家实验室还是企业实验室,都对经济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具有强大的创新实力,研制出的科技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科研前沿的最高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造就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对推动美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7]。企业研究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借鉴意义。罗伯特·布德瑞[8]通过调查多个企业研究院,如贝尔实验室、拜耳实验室、GE研究院、IBM研究中心、西门子、NEC、惠普、英特尔以及微软等,发现企业研究院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未来。例如,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默里·希尔的贝尔实验室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和通信网等众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自1925年以来,贝尔实验室共获得25000多项专利,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3项专利。贝尔实验室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生产和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技术,这些技术使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统、产品、元件和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9]。这种将企业与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能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而且紧跟市场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创新模式。

2.2 “实验室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

2.2.1 我国“实验室经济”发展现状

(1)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我国于1984年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0]。《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主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截至2010年,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12个,参与国家实验室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8个。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化学、数理、地学、生命、信息、材料和工程七大科学领域[11]。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

(2)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发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的制胜法宝,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重点。2007年7月,国家科技部首次批准在全国建设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又审批通过了56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如海尔、海信等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研发实体,能够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并行,并极大地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3)企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真正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使科技成果迅速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进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些国有和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发展“实验室经济”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政策的保障下,为企业引入资金支持,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结合,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山东荣成凯丽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资源与造纸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组建了山东省特种防伪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防伪纸、充皮纸等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有2个产品已填补了国内空白,申请专利技术12项,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和税收的翻番增长[12]。

2.2.2 “实验室经济”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能否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我国一定要抓住当前经济周期性回调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13]。“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机构调整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房地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类产业和服务业。在制造业方面,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按照产业经济学可将制造业分为5类: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第一类属于传统制造业,后4类属于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主要有5项任务:提高技术水平;提高附加价值;提高规模效益;提高公信度;提高外部经济性。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先进的生产工艺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使我国的产品出口面临巨大压力,经常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我国是现代制造业需求大国,但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大部分产品生产不出来,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虽然我国已经连续3年是汽车消费大国,但依旧需要依靠国外进口,本土汽车制造业还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在这一背景下,“实验室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其实践路线是: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产业优势,其具体作用是:①加快我国高精尖企业的建设速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②合理分配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③培育创新氛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④推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产业联盟;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2.3 “实验室经济”有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1)难以复制核心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协同不同产品的生产技能,以及对多样化技术进行集成的知识,核心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的集中体现[14]。企业要想满足顾客对质量和速度的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对产品进行及时更新换代,更要防止技术外溢。“实验室经济”模式将技术研发放在首要位置,注重产品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能够降低竞争对手模仿的可行性,加大复制难度。

(2)提高产品性价比。在新经济环境下,顾客至上的要求体现在品质、速度和低成本等方面[15],谁能确保在品质、速度和低成本上的优势,谁就能争取到顾客利益。技术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有效手段,企业管理活动的焦点在于如何提高生产力,而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生产力。“实验室经济”模式将技术力量运用在产品上,通过实验室内的研究和创新,挖掘和发现已有产品的新特性,开发新产品的独特性能,并对新产品进行不断的测试和矫正,能够提高产品性价比。

(3)“科学家+风险投资+政府+企业”的聚变效应。当今,国家、社会、企业团队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人才。一般而言,评价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激励什么就会发展什么[16]。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能够激发员工对创新的强烈兴趣,吸引科研人才加入到企业建设中来。而创新又能为企业提供前进动力,通过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实验室经济”的发展,有效缩短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时间和过程,实现“科学家+风险投资+政府+企业”的聚变效应。

(4)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衡量企业在行业中地位的主要指标是行业综合排序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实验室经济”模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导向性结合在一起,既能将企业敏锐的商机捕捉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又能保障企业竞争优势不被竞争者模仿,还能帮助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满足企业在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适应科技时代发展的需求。

3 发展条件

3.1 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资本+科技。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经营会很艰难。有政府的支持,企业可通过与政府联合投资,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政府+资本+科技”的孵化器模式。而政府通过积极引导,又能为实验室和企业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例如,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落后地区的企业在寻找科技成果时成本较高,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举办对接会等形式,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找到合适的企业,让企业获得实验室科技力量的支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2)技术发展阶段。每一时期的技术发展策略都应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阶段相匹配。目前,我国正处于技术发展阶段,要想在产业和技术水平上追赶发达国家,如果没有正确方向的指引,没有科学方法的护航,往往会事倍功半。作为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制造业,还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现代制造业,抑或是在研发人才的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都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靠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研发为辅取得技术创新,能够迅速积累资本和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水平,在最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

(3)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指人类通过智力劳动所产生的成果所有权。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关乎企业的创新效果。在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从宏观国家层面到微观企业层面,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执行是保障技术安全、防止技术外溢的有力盾牌。

(4)市场因素。产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实验室经济”的前提。企业在考虑是否采用实验室经济模式时,除了考虑投资回报率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阶段等问题。首先,投资回报率是指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中所得到的经济回报。利润=收益-成本,因此考虑是否采用“实验室经济”的前提是确保利润;其次,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行业发展也是有周期的。产品从初创期到退出市场,整个生命过程一般会经历导入、成长、成熟、饱和、衰退5个阶段。因此,何时采取“实验室经济”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另外还要考虑最大市场价格、价格对市场的敏感程度。

3.2 内部因素

(1)资源投入能力。创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资本的成本和风险很高。创新和发明,尤其是现代高科技发明,投入成本十分非常巨大。如IBM每年的研发投入为5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为40多亿美元,英特尔为30多亿美元,朗讯为40多亿美元。而在100个研发项目中,最后一般只有1~2个项目会对企业投入产生回报,对整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17]。即使是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专利,成本亦相当高。因此,企业的资源投入能力,尤其是资金投入能力是实现“实验室经济”模式的首要内部条件。

(2)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包括研究、应用和开发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研发程度,即深度和广度;②研发成本;③研发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④研发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在发现和挖掘信息资源时,首先应确保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只有具备这一前提之后,企业才可能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市场需求,找到问题,确定选题,并组织人力物力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引进技术,要重点考虑引进技术能否被本企业消化。

(3)制造能力。再完美的技术理念如果没有能力转变为商品,也就无从谈其创造价值。制造能力直接关系“实验室经济”模式的研发收益,制造能力过高或过低都不科学,要与研发能力相匹配。与制造能力相关的除了设备以外,还有人力因素。设备是硬件保障,智力、技术、技巧和经验等支持是软件保障。

(4)组织与管理。组织结构是否与战略匹配,管理能力是否足够应对各类问题等是企业能否发展“实验室经济”的关键。如果想法只是停留在战略层面,和技术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是一样的。如果知识管理能力不足,在知识共享、传播上就会出现问题,随之带来的就是效率的下降和成本的上升。正是因为海尔集团的组织和管理与创新战略相匹配,并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室、产品实验室等多个企业实验室,才为海尔产品走向高精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把技术从实验室引向市场的前提是把战略落实到组织和管理上来。

4 实现路径

4.1 外部环境

(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主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主动是指政策还未对“实验室经济”模式敞开大门,被动是指当地政府已经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前者,企业领导者要主动争取;后者,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响应。无论哪种情况,争取政府政策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把握市场方向,使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实验室经济”,市场是导向。无论是高智力的科技产品,还是富有技术特性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据资料显示,很多技术成果转化速度慢或得不到转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开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脱离企业需求。领导者要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掌握信息,选择与本企业发展相关联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3)利用科研院所优势,联姻共赢。由于研发投入巨大,风险很高,与科研院所联姻是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有效途径。企业领导者应积极搜集相关信息,扩大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帮助企业提升对科研院所的吸引力,使自己成为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的媒人”。

4.2 内部环境

(1)企业战略支持。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以未来为导向,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实现最大化价值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分析、考量企业是否从内外部已经具备了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条件,如果已经具备条件,又有发展“实验室经济”的强烈诉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就需要从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不同层次出发,考虑采取哪种研发策略以及如何与其它机构或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从战略高度支持“实验室经济”的执行,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显著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2)打通融资渠道,保障研发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实验室不仅是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场所,还直接承担着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责任。企业一方面可通过内源渠道,利用自有资金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发展“实验室经济”;另一方面可通过外源渠道,直接或间接获得资金,如争取银行贷款和吸收风险投资等。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誉较低、缺乏担保和人才匮乏等原因,融资十分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要银行等资金持有机构放宽限制,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强大和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担保力度方面尤为欠缺。外源渠道主要是股权融资,而我国的创业板才刚刚起步,且只针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达到债券发行的额度要求,一般很难实现。目前,我国各地实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房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和项目开发贷款等。中小企业应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水平,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善于抓住变化产生的融资机会。

(3)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条件的技术创新形式。实施“实验室经济”模式应该依成本和效益而定。在遵循有利于成本降低和研发收益最大化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预测企业各研发模式下的最大利润,比较和选择最大利润研发模式。目前,我国企业可以选择的研发模式主要有3种: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①自主创新是指单个企业内部的研发,技术研发由本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独立完成。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分为核心技术研发和非核心技术研发两种。独立研发有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但研发投入高、不确定性因素多,对研发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②技术引进是指企业不独立进行研发,而是向其它企业或研发机构等通过合法手段购买专利技术和专利许可证等方式引进技术,并将引进技术产业化。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节约研发所需的资金,规避研发投入可能带来的风险,具有较强的选择权;劣势是依赖性较强,在后续转化过程中很难依据实际情况对原技术进行改进,不利于掌握核心科技;③合作开发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科研院所和政府相关部门乃至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借助互补研发资源提高研发绩效、进行合作知识生产。资源稀缺性和研发风险性使企业越来越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降低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以实现互补和双赢。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对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优劣势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为企业选择切实可行的研发模式。

(4)完善机构设置,提升管理能力,使组织与战略相匹配。①组织文化。组织、管理与战略相匹配是实施“实验室经济”模式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实验室经济”模式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种变革。一般而言,组织面对变革大多都会抵触,无论是文化还是员工。因此,领导者在实施“实验室经济”之前应下大力气对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作出调整,在确保内部环境达到“形神兼备”时再实施变革;②机构设置。机构设置的方式有3个出发点:产品、专业和研究方向。以海尔发展“实验室经济”模式的机构设置为例,从产品研发角度来看,海尔数字化家电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冰箱研究所、冷柜研究所和空调研究所等10个产品研究所。海尔按照产品品种划分研发机构,优点在于专业性强,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否则就会导致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相脱节;③从专业角度来看,海尔数字化家电实验室也有按照专业分类进行研发的模式,如海尔化学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材料实验室等。这种设置方法要求每个实验室的研发水平很高,而且要求实验室之间必须加强横向交流,否则将会导致研发投入的极大浪费;④从研究方向设置来看,海尔从战略角度考虑了产品的长远发展,集研究和市场于一身,既能保证研究质量,又能确保研究方向。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较高。另外,作为领导者要有坚定的信心,对研发团队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要将这种信心和信任传递给企业其他成员、合作伙伴和竞争者。

(5)强化风险意识,控制和规避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应首先考虑效益背后的风险,并且对风险加以控制和规避。风险主要包括实验室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其中,①实验室风险主要是指从知识到技术环节所产生的风险,因为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实验室完成的。要将知识顺利转化为技术,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需要技术人员、实验设备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可控性很大,风险随之产生;②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这一环节所产生的风险,这一环节的实现主要在资本市场进行。这一环节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问题,即市场需求问题。技术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能否赢得消费者青睐尚不得而知,需要对市场有极为准确地把握,难度很大;③道德风险主要是指针对以上两个环节的人所产生的风险。常见的道德风险有两种:一种是在技术转让过程中,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另一种是技术持有者在把技术卖给一个买家的同时,变相地卖给了另外一个买家,并从中获利。

(6)培养人才队伍,提高学习能力。人才对于“实验室经济”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实验室经济”模式在企业中能否很好地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建设。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营造企业学习氛围,注重知识转化与共享,注重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

(7)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技术外溢。如果说企业以往是害怕竞争对手将自己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回去研究模仿,那么在“实验室经济”模式下,最具杀伤力的便是技术源头的模仿和外溢。因此,领导者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措施,加强技术安全保护力度,以便对技术外溢事故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5 结语

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和方法。经技是在新经济、新组织和新员工条件下,领导者应着力培养和炼就的思维管理模式,是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实验室经济”模式是让企业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从技术到商品的有效途径。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已发展了很长时间,且基本上已经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实验室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国内条件,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企业的“实验室经济”模式。一项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要想从实验数据中孵化出市场,必须有要“三家”合作:一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科学家,二是使技术转变为产品的资本家,三是使产品走向市场的企业家。本文从“让产品走向市场的企业家”角度出发,论述了领导者如何领导企业实现“实验室经济”的具体路径,对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的开发与管理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