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设计背景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论文_蒋娴

低碳设计背景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论文_蒋娴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市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加恶劣,如何应对未来的环境能源危机,实现“到2050年彻底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已成为全球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展开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局面。因此,我国发展具有“零排放”和低耗能的电动汽车显得日益紧迫。但电动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业化战略来激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要求

1.1 电动汽车市场要求

当前,汽车的主要消费成本是大量油耗,然而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增加汽车消费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国家积极号召低碳经济,作为消费者将选择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造价比较高,市场定价比较昂贵。因此,一旦提升相关技术,降低市场价格,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从而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2 消费市场要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汽车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因此应当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首先,应当运用锂电池,促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其次,运用更新材料,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重量,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便可以提高6%~8%。此外,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路程可减少5克。

1.3 出口客观要求

目前,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准入标准。例如,2012年欧盟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克的汽车进行惩罚,期望到2020年降低到每公里90克。2009年美国制定能源安全法案,2010年对燃油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对拒绝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汽车排放法规,保障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环保。

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2.1电动汽车市场集中度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主要分成两类,即高速电动汽车和低速电动汽车。比亚迪生产的F3DM混合动力车是高速型电动汽车。此外,一些小型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巴士、观光巴士、场馆用电动车是低速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相比传统汽车来讲比较简单,易于制造,因此在我国山东某些城市存在不少山寨电动汽车厂商。这些厂商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虽然制造工艺简单,质量无法达到统一标准,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地方政府又不禁止电动车上路,所以在这些地方山寨低速电动车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2.2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示范运行。比如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绿色奥运,科技部在北京举行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这些燃料电池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场地车等,在通过评估后在奥运会期间顺利完成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由于政策、技术、售价等相关因素,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基本上以政府专项采购为主,缺少规模化生产的动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电动汽车将来会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电动汽车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度也会逐渐增加,这些都会刺激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

2.3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

2.3.1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新型动力电池并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即便国外混合动力轿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也存在使用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会促进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型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创新过程呈现出长期、渐变的特征。其中,氢燃料新型电池是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的最具潜力的电池系统,它可以带来全新的电动汽车涉及概念。但是,燃料电池商业化还要面临很多重大的挑战,比如电池寿命的提升,氢燃料的储存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全球都在为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而努力。美国在2005年由能源部发布新型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投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竞争中位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二行列。

2.3.2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

电动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特殊的高科技产业,不同于高铁、航空等已在国内外形成产业化的高科技产业。对于这些国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国外相关产业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或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再消化吸收来发展自身产业。但商业化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外很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国内的电动汽车厂商来讲,模仿学习的途径相对较窄,只能靠自身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意识是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电动车的技术设计、产业发展路线、商业运营模式并不能直接来源于传统汽车产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要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的产业,来制定特有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当然,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并不一定要等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因为没有商业化,技术创新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二者相辅相成。电动汽车产业需要前期的产业基础,需要前期的实验阶段,而由于各个相关技术层面,比如能源电池、电动机等缺乏大规模产业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仍然缓慢。

2.3.3我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力不足

在发展电动车初级阶段,由于技术的原因,电动车电池的能量一定没有汽油高,要达到一次充电跑500千米是不可能的。于是,现在国内外各个汽车厂商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混合动力汽车,认为它的生产设计比较简单。实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理念,比生产纯电动汽车还要复杂一些。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商品化难度很大。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由于发动机、电池、油电动力等核心技术均不在我们手中掌握,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生产技术全都不由汽车生产企业掌握,那么其大部分产品只能停留在样车设计上。即使比亚迪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创新,掌握了一套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发动机等技术的不成熟,目前还无法达到日本丰田普锐斯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程如烟.各国政府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最新举措和动向[J].科技进步对策,2011,28(15):157-160..

[2] 周伟,程如烟,赵蕴华,范旭辉.发达国家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5).

[3] 黄海燕.张大龙.叶强.我国典型低速电动车市场消费者调查[J]-汽车工业研究,2011(8).

论文作者:蒋娴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低碳设计背景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论文_蒋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