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与未来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新兴产业论文,趋势论文,未来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1)10-0004-08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以美、日、欧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加速走出危机阴影并找到经济增长新出路,都寄希望于通过科技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就像历史上爆发过的每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表现的那样,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因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培育发展既可激发科技创新、又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上来。近年来,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张旗鼓地从国家层面出发,或者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或者制定实施专项规划,或者出台具体推进方案,对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兴产业大加扶持、力促发展,力争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谋取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美国:崇尚战略前瞻为导向,注重振兴制造业为基础,选准新能源开发为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与支持为动力,促进产业融合为契机,鼓励民间广泛参与为支撑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促使美国一方面思考如何摆脱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如何继续保持头号经济强国地位。为此,美国在反思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倒挂以及过于依赖金融创新与信贷消费拉动经济模式等诸多问题后,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继续占据竞争制高点。
(一)展望未来世界:分析与预测乃至创造未来人类社会的需求、趋向和图景,力求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浪潮,继续确保其全球霸主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不是被动地迎合未来发展潮流,而往往是在主动地创造并引领世界潮流。通俗地说,就是美国仍然要把全世界引向由美国所设定的方向、道路和目标。而这实际上正是美国走向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讲,研究分析美国成功和强大原因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角度很多,结论自然也就各有侧重,说是科技立国也可,说是教育立国也可,说是民主立国也可,说是制度立国也可,说是人才立国也可,都是对的。①但是有一个角度一直为人忽视,那就是战略立国。美国是一个十分强调战略引领发展的国家,无论是其国内战略,还是其全球战略,都充分体现出美国在战略前瞻、战略预测和战略制胜上的独到之处与胜人一筹。就是在其电影作品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思考未来、前瞻未来、预测未来、展示未来并掌控未来。所以,单就电影而言,这也是我国电影制作上与美国相比的最大差距,我们从战略前瞻角度制作的电影电视作品几乎就是空白。因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美国引领全球潮流的总体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如果说,曾经是民主政体、生活方式、价值观、美国梦等的“美国化”发展模式输出为主(于新东,1999),那么,当前及今后则会以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标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等输出为主。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兴产业实现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完美结合,是比文化或者军事都更完美的“全球争霸”利器。而其他国家则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从属地位,或跟随、或配套、或旁观,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成功抢占信息产业的绝对制高点看得十分清楚。对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防止美国在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设限和施压,特别是运用政治手段、贸易手段、金融手段等。比如,2010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②要求对中国展开一项全面的贸易诉讼,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国这又一典型的双重标准做法,所谓补贴说辞背后的战略深意则是打压别国在新兴产业上的发展。
(二)振兴制造产业:推行内涵更丰富、更高层次的“再工业化”战略,确保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美国充分认识到,越是新的事物越要建立在坚实的传统基础上。为此,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一项声明,其核心就是要推行以促进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再工业化”战略,重塑美国竞争优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美国的所谓“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再度工业化,更不是返回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要素型的低端增长模式,其要义在于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建立新产业部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降低制造业成本。主要包括:减少制造业税负、改革公共医疗保险制度以降低企业的医疗保险负担、减少管制和司法诉讼成本、实施节能计划降低能源成本、鼓励创新投资及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以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等具体措施。二是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2009年8月美国政府颁布了《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政策报告,主张通过重构国家创新基础,强化美国自主创新的基本要素;通过鼓励发展有效创业的竞争市场,为创业和风险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扶持清洁能源、先进车辆和健康信息等重点行业的研发,推动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郑胜利,2010)。三是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广为推行精益生产、准时生产、清洁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和绿色制造等诸多先进生产模式进入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四是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2010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这一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时的关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这一措施将使制造业企业在未来三年内节省约2.98亿美元的进口关税成本。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预计,这一法案将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或支持9万个就业岗位。
(三)确立主攻方向:依据现有技术发展水平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有选择、有重点地确立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战略主攻方向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被称为奥巴马“能源新政”。计划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能源”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具体说,美国政府新能源扶持政策的要义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一,在短期内(2010-2013年),通过对“新能源”电力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资助,使美国国内新能源供应量增加一倍;其二,通过对使用“新能源”的个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实施补助,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其三,长期内,美国政府将重点扶持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动,并决定在10年内投巨资支持发展下一代新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其四,通过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项目”限制化石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第五,启动“重塑美国能源科学与工程学优势”教育计划,通过提供奖学金、设立跨学科研究生课程,以及促进学术机构和创新公司结成伙伴关系等措施,鼓励学生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的工作。有人认为,奥巴马发起的“能源新政”及其“绿色产业革命”,对于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起到与20世纪后半叶的里根时代“星球大战计划”、克林顿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作用。③
(四)加大投入力度:更高程度地重视科学和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上述《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分别投入1200亿美元、1059亿美元、199亿美元、190亿美元和145亿美元;在1200亿美元的科研(含基建)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468亿美元,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占100亿美元;20亿美元追加科研投资则主要分布在航天、海洋和大气领域。具体看,美国近两年科研投资已超过1964年的最高值,其间出台了与前苏联在发射卫星和登月方面开展竞争的“阿波罗计划”。
(五)促进产业融合:加大跨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努力寻求新兴产业技术突破 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趋于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产业融合不仅通过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特别是产业融合还催生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反过来又极大地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美国继续加大促进产业融合步伐,拓展技术应用领域,突破产业原有边界,提高企业创新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当前,美国正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提出要在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方面重返世界领先地位,加大对信息传感网、公共安全网、智能电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万钢,2010)。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仅2010年纳米技术计划的研发经费就达16亿美元。
(六)鼓励民间参与: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建立起更广阔、更有力的全社会支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用于科学研发的投资资金的来源已经迅速转移到私营企业。据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称,各种民间团体在科研上的投资已经占到总投资的2/3。奥巴马政府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用空间项目计划,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鼓励私人投资进入宽带服务领域等,意在推动民间参与科技开发和利用,以保持美国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以英特尔、谷歌、微软、思科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普遍增加研发投入。举例来说,英特尔2009年2月初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2年投入70亿美元升级其美国工厂生产技术,实现32纳米制造工艺。2010年2月英特尔又宣布,计划与24家风投资本公司组成一个投资美国联盟(Invest in America Alliance),在未来两年里向美国科技公司注资35亿美元。其中英特尔自己的风投部门英特尔投资公司将投入2亿美元。④主要投资目标是电脑和信息技术部门、绿色技术部门和生物科技部门,意在维持科技创新优势,抢占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
二、日本:强调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瞄准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致力于激发新的市场需求,积极出台有关鼓励政策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⑤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受到冲击和经济恶化程度又超过欧美。所以,日本在考虑“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振兴时,特别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减少资源能源的外部依赖、调整经济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给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一)强调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日本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药等各个领域制订长期的“技术创新”战略方针,⑥力图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开放姿态的展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如在用新型科技改造汽车工业方面,日本提出了关于正式普及新一代汽车的总体战略建议,该总体战略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开发战略、制度整备战略、促进普及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的最大课题是开发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可与汽油汽车相匹敌的电池与发动机。日本政府还通过加强同产业界与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研发机制,包括支持产业界与大学共同研究、政府委托产业界与科研部门共同研究等各种形式,推动各种技术创新。⑦
(二)瞄准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 日本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列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156亿日元。一是大力开发核能,目前全国共有核电站54座,总装机容量4712.2万千瓦,是世界第三核能大国,核能占能源供给总量的15%,核能电化率近40%。⑧二是高度重视太阳能利用。日本是世界上太阳能开发利用第一大国,也是太阳能应用技术强国。金融危机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对新能源的发展,日本宣布今后对中小企业安装太阳能设备提供补助金的门槛将会降低,以提高国家太阳能利用比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三是大力支持风力发电。日本还根据风力资源极其丰富的特点,对风电设备给予补助,剩余风电还可卖给电力公司。风力发电的快速增长,使其跻身全球十大风能市场。目前,日本政府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风力发电蓄存技术研发。在节能环保领域,日本内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等明确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力地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三)致力于刺激新的市场需求 任何产业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市场需求这个引擎的拉动。为此,日本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向“需求引导型增长”模式,主要从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动力。其中,在利用国内要素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方面,日本政府将在环境和“新能源”产业领域投资50万亿日元,创造140万个就业机会,在医疗和健康产业领域投资45万亿日元,创造280万个就业机会。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日本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APEC FTAAP),并通过发展对外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日本在亚洲地区和亚太区的经济地位。同时,通过试点示范,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就开始培育相应的消费群体,启动市场。
2010年6月,日本公布了产业政策纲领性文件《产业结构展望2010方案》,提出了日本未来将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包括: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环保和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尖端技术产业,以及包括医疗、护理、健康和生育等在内的社会公共产业。
(四)出台政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 日本企业税负本身就比一般西方国家要低,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又进一步对于发展新技术实行税收优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给予除税收减免之外的贷款优待、加速折旧、提供补助金等多种方式经济优惠。而且不断完善研究开发补助金制度,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力度。日本通过提供开发补助金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包括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在内的高科技产品研发的资金支持。同时,为吸引外国优秀人才,日本通过修改入境管理条例,开放部分实验室,设立国际合作奖励基金等举措,弥补高科技领域方面的人才缺口。
三、欧盟:确定发展低碳经济为主要目标,强调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投资,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新情况,欧盟计划重点在知识创新、商业环境改善、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能源和气候变化四大领域推动成员国深化改革。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2020战略”的正式文本,进一步明确指出欧盟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励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更加健康和更为“绿色”的发展,而增加知识投入和发展新兴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由此也拉开了欧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幕。
(一)确定发展低碳经济为主要目标,作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走势的风向标 2009年3月的欧盟气候变化与能源峰会上,欧盟成员国在能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达成了一致,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具体方针。这些方针包括:发展欧盟的能源基础设施;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能源及其供应多样化;在同有关伙伴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重视欧盟能源利益。欧盟主席巴罗佐特别强调,将专门制定相关的政府补贴和欧盟地区性拨款规定,以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同时,各成员国同意,在202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扩大至目前的3倍。比如说,欧盟颁布“汽车材料回收”法规,规定从2005年起新生产汽车材料中的85%必须能够再利用(姜江,2010)。其中英国政府于2009年7月15日发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其中大部分为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
(二)强调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投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 欧盟委员会已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史丹,2010),在2009-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计划将130亿欧元用于“绿色能源”,280亿欧元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另外6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推动其他环保产业发展、鼓励相关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落实各项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法规,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欧盟还十分重视高端制造业发展。比如,欧洲机床工业合作委员会日前呼吁,应更加积极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使机床生产更加适应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的需求,从而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竞争地位,努力维护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精尖机床制造方面,应争取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到80%。
(三)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共享平台与便利 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撑。据统计,信息网络产业对欧盟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达40%。信息技术不仅对其他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还能催生一些新的产业形态。为此,欧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力争近期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率。同时,高度重视物联网建设,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欧洲IT和工业领域十分重视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目前正在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四)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加以发展 早在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成为欧盟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行业。在欧盟国家感到传统产业出现一些潜在危机之时,文化产业更是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有欧洲文化之都称号的德国鲁尔,每年将陆续举办数百项文化艺术活动。在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目前,英国大约有12.2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就业人口为195万,位居各产业首位。同时,英国创意产业的出口值每年的增长率约为15%左右,几倍于其他行业的出口增长速度。
四、各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异同点
美、日、欧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主要做法不仅值得深思回味,而且值得学习借鉴。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法上的一些异同点。这些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各主要国家(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点
1.各国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尽管从直接诱因来看,这一轮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相发展是缘起于化解与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深刻影响。但是,在这一共同的表象原因之外,各国自身具有各自更深层次的动因及考量。美国,不言而喻,是为了稳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前面已经述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是用一个积极的手段去争取一个积极的未来。与之相反,日本由于饱经两个“失去的十年”的经济停滞带来的阵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是用一个积极的手段去挽救一个消极的现实。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自发展的水平与成效。
2.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发展阶段并不完全一样。尽管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大部分成员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基础和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国情是各个不同的。从理论上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只有牢牢依托自身的科技与产业基础,并科学判断自身的发展阶段,才能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效、健康和持续。以美国、日本为例,日本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中期的经济起飞与繁荣,就是一个很好地运用上述理论的成功例子。而同期美国则处于被动守势甚至节节后退。但到了90年代,美国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又使得其牢牢抓住了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重大战略机遇,一举成功步入新经济时代,而日本陷入长期困惑而难以自拔。
3.产业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尽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确定方面,各国有共同的选择,比如都强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下面在分析各国共同点时也会提到这一点)。但是,各国依据自身的基础与现状、特色和优势,还是各有取舍、彼此不同的。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和欧盟是同中存异的。比如说,美国发展重点还包括尽快发展建设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实现对医疗信息化、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在生物医疗方面,解除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联邦政府资金支持限制,放行干细胞临床实验和干细胞产品,同时加大研究资金投入;实施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点支持新一代航天器的研制等。日本则还将海洋开发等产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培育。日本政府通过了“海洋基本计划”开发海洋资源,并提出在2020年完成机器人登月的目标。欧盟则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将低碳产业列为新兴产业的重点,期望能够带动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⑨同时,所强调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特别引人注目。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侧重点的不同,正好反映了这些国家(地区)的特色与优势。
4.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上也各有不同。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依靠历史的积淀与传承以及别国的实践与经验,各国在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无论是模式,还是路径,突出点和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差别。所谓模式,简言之,就是对于同一现象或者事物进行经验总结和规律把握以后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标准做法或者样式。因此,模式具有规律性、指导性、可复制性和相对固化性。比如说,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大产业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启动资金的支持、企业的集聚发展、上市融资做大、永远的创新驱动”等“四驾马车”拉动的成功做法。或者说,可以总结提炼为相对应的“风险投资、园区集聚、创业板块、市场竞争”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其自身特点和性质所决定,具有极强的发展路径依赖性,相对传统产业来说,更严格遵循“科学发明—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规模生产—产业兴起”的发展模式要求。但是,一方面,由于国情的不同,美国更注重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全面兼顾,日本更注重市场需求环节的刺激与引导,欧盟则更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社会效应比如增加就业的路径延伸。另一方面,就是同一个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各个环节的强调上也会有所不同。
(二)各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点
1.高度重视以振兴和提升传统制造业为基础。实施旨在振兴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后充分认识到,越是新的事物越要建立在坚实的传统基础上,没有强大和先进的制造业提供的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工艺设备、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只是没有依托的空中楼阁,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枯竭枯萎。2009年4月14日,奥巴马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引述《圣经》中的比喻说,“建在沙上的房子会倒掉,建在岩石上的房屋依然屹立”,确立了美国重建经济基础出的“岩上之屋”的全新理念。⑩
2.加大宏观财政政策与投融资支持力度。各主要国家与地区为抢占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不惜采取财政直接投入资金等手段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投融资方面表现出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投入的总额大幅度提高;二是投入的领域更加集中;三是投入的数额具体明确。比如说,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发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新加坡则提出未来五年,将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投入10亿新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计划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奥巴马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要把科学恢复到它应当的位置。”随后,他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6届年会上宣布,将把美国GDP的3%投向研究和创新,成倍地增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3家国家主要科研机构的经费。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科研投资将恢复到甚至超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而那时正是出台了与前苏联在发射卫星和登月方面开展竞争的“阿波罗计划”时期。
3.新能源成为大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普选。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决策中可以看出,以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极可能大大超出预测,以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配套技术的良好预期将进一步拉动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以英国为例,2008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海上风能利用力度最大的国家,拥有数量最多的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也首屈一指。未来10年英国计划再增加250亿瓦的海上风能发电设备,到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量预计将达330亿瓦。这意味着英国计划建成的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几乎要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为了到2020年实现欧盟所定下的再生能源目标,英国政府计划将陆上风电场的发电量增加到目前的六倍。芬兰的做法也颇具启发性。作为一个能源小国,芬兰无煤无油无天然气,但其工业的基础产业——木材加工业、化工业和造纸业则是耗能大户。为解决这一矛盾,芬兰充分发挥国内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高效利用森林废弃物、人造能源林以及木材造纸加工业的副产品和残余废物,以及一些非食用生物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生物能源利用的成功之路。
4.注重培育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以往,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更加注重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内生增长。但这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在产业初始就非常重视从需求端引导产业发展。从手段上说,除传统的政府采购、试点示范、鼓励外部市场开拓之外,将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大引导力度。日本就特别强调将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需求引导型增长”模式,主要从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动力。2009年12月30日,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到2020年的“新增长战略”,提出应着重拓展有望带来额外增长的七大领域:能源环境、医疗健康、亚洲市场开拓、旅游、科技信息通信、就业、金融等(梁晋,2010)。而且,计划创造价值逾100万亿日元的新需求,其措施包括:鼓励医疗企业开展更多海外业务,推动技术创新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吸引更多游客赴日旅游等。
5.信息技术仍是各新兴产业的枢纽性技术。信息技术在驱动了上一轮技术革命以后,势头始终不减,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极有可能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同时还会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欧盟有关统计表明,信息网络产业对其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达40%。信息技术不仅对其他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还能催生一些新的产业形态。为此,欧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力争近期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率。同时,高度重视物联网建设,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欧洲IT和工业领域十分重视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目前正在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五、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的五大发展趋势
如果说本质藏在现象背后,必须透过现象才能把握本质的话,那么,对于工作的成效而言,只有科学预测未来才能减少失误,提高胜算。因此,通过对于蕴藏着的那些预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性迹象进行管中窥豹,我们就可以大大增强未来的预见性、战略的主动性和工作的针对性。
(一)绿色环保化 无论是从积极方面看,还是从消极方面看,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因此,主动出击也好,被动应对也罢,都已经到了非出手不可的时候了。目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环保成为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条件频发等更是使绿色、低碳成为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今后不变的战略发展方向。欧盟在其经济复苏计划中就特别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英国启动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以“低碳经济模式”刺激经济复苏。日本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156亿日元。韩国也于2009年7月公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强调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二)技术融合化 当前,技术交叉与融合越来越明显,引发产业间的相互渗透,趋于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并推动了产业融合,从而催生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这些又反过来极大地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可以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其中,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生物、纳米、材料等技术将更广泛的渗透、交叉、融合,产生若干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进而引发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比如说,纳米技术也已拓展到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资源、环境、空间等诸多领域,成为各国创新投资的重点。俄罗斯在2009年6月宣布将投资2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崛起。今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种相互补充和衔接,将使得行业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
(三)产业高端化 不管是美国的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还是投巨资支持发展下一代新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不管是日本的未来将重点培育五大战略性产业领域之一的尖端技术产业,还是开发智能机器人;不管是欧盟的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业发展,还是拟制定物联网统一标准,这些都预示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强调走高端化路线。在特点上,表现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拉动力强、占用土地资源少;在涵盖范围上,包括产业结构高端化、技术高端化、产品功能高端化等。在根源上,背后反映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力量整合能力的高低。
(四)区域集聚化 集聚,就是一批接受风险投资的中小高科技公司企业集聚于一块相对集中的区域共同发展。这也是产业化的十分关键的一步。一批基本同类的公司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集聚抱团发展,开始初具产业规模。不用说,大家立即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硅谷。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为一大批信息业高新技术公司企业集聚那里,一大批科研院所机构散布于那里,一大批科研人员、经营管理者荟萃那里,硅谷逐渐名声大噪、享誉全球。至今仍发挥着新兴产业“发动机”的作用,以至于集聚化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一般趋势和规律。
(五)发展国际化 今天已经是全球化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勃兴也必然要在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推动下方可形成。一则,当前科技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在产业链高端共同投资、联合开发、通力合作等新的特点和趋势。二则,国内市场总归有限,会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没有国际大市场的依托,要发展技术领先的大企业、大产业,是难以实现的。由此可见,正如推动科技创新既要依靠自力更生、又要借助引进吸收一样,国际合作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势所趋。不仅科技研发的共同攻关、科技人才的互派互访成为常态,而且,国际性的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会越来越多。以欧盟为例,在低碳产业领域,欧盟已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开展能源与环境、气候合作,成效明显。
注释:
①比如说,和作者有着相近观点的就有2006年12月08日《广州日报》上一篇题为《美国三大立国之本:创新、教育、科学》的综合报道。
②参见2010年10月19日新华网财金频道:《中国绿色产业界反对美对华清洁能源政策启动301调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0/19/c_12677767.htm。
③参见2010年08月30日凤凰网财经:《奥巴马科技新政孕育21世纪新兴产业》,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xxcy1th/20100830/2567775.shtml。
④参见2010年2月24日网易科技报道:《英特尔组建投资美国联盟未来2年注资35亿美元》,http://tech.163.com/10/0224/01/608H29N8000915BD.html。
⑤这是指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至今萎靡不振。1991年-2000年被公认为“失去的十年”,而刚刚过去的2001年-2010年,被包括美国《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分析认为是又一个“失去的十年”。
⑥参见《广东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干部培训系列读本之三》,《广东》2010年11月10日。
⑦参见广东省地税局课题组:《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启示》,《广东经济》2010年第10期。
⑧当然,最近超强地震引发的日本核电站危机和恐慌也给全世界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敲响了警钟,相信今后一定会沿着最安全、最严格、最科学的模式向前发展。
⑨参见2010年6月23日有关报道,http://www.chinaindium.org/2010/0623/10491.html。
⑩参见2010年5月18日《经济参考报》有关综合报道:《“再工业化”旗帜下的美国经济蓝图》。
标签:新能源论文; 新能源技术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新能源产业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能源论文; 清洁能源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