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一个窗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班主任工作的润滑剂,更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是有效动员家庭力量共同教育好学生的必要途径。一次成功的家访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大大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当然,成功的家访需要付出。
一、有备访谈,效果明显
家访必须有备而来,家访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学生自身情况及学生家庭情况,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家访计划,使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
二、真诚相待,赢得信赖
要真诚对待家长,用真情实意感动家长,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只有家长信任老师,才会对教师的家访表示极大的热情。有些家庭孩子放假在家家长不知如何教育,这样的家庭家访活动太需要了,他们也想与教师见面,但苦于机会不多。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下去,因为经常与老师交谈,一则可以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二则可以发现儿女的另一面。家长不可能完全知道他们的在校情况,而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很强,意识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又不愿意跟父母多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教师的家访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全面了解,走进心灵
通过家访,在交谈中,能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通过家访活动,不仅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了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但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察法所不能比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用心交流,收获意外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家访,不仅感动了家长,也感染了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更端正了。教师在家访工程中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辅导了学习方法和应该怎样在上课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
五、转变方式,适应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在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是来个“宣而延访”。
六、虚心倾听,及时改进
在家访中,教师既要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要通过家访,虚心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七、注重措辞,切忌告状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要受唠叨之苦。这样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障碍。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家访是沟通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一座桥梁,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访遍每一个学生家庭,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学生、家长负责。
论文作者:张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家访论文; 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家庭论文; 工作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