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宁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5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博[1](2020)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佳选择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医院并行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38人,女性22人。两组患者均因近期消化道出血病史入院且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前经过药物治疗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病情稳定,且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级为A级或者B级,经全面客观评价患者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后,所有患者均手术适应症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手术组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56.14±8.40岁,;介入组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组,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57.76±9.33岁。收集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后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发出血率、生存率等客观指标,评价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手术操作者均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多次完成该术式的外科医师或介入科医师及其团队。2、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表示。所有数据均经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学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相同时期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出血率、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患者有2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出院;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例患者死于消化道出血,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1.4%,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并发症率2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97,P=0.168)。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与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患者脾功能亢进均缓解,两组血小板计数相比,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t值分别为4.197、16.454、14.625,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月谷丙转氨酶相比独立样本检验t值为0.62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12月t值分别为3.189、2.088,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100%,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48%,两种术式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1.452,P=0.000)。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8.5%,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20%,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4,P=0.233)。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2%,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4)。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效果明确,二者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ALT)无明显影响;治疗脾功能亢进方面,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血小板上升更明显,效果更佳。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双介入(PTVE+PSE)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转归张有效率更高。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效果相似。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罗文强[2](2019)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文中认为背景:HCC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其恶性程度大、病死率较高。HCC和PH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常常HCC患者就诊时同时合并PHT,而EGVB是HCC合并PHT患者主要死因之一。TIPS是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HCC合并EGVB的患者,是否适合接受TIPS治疗尚无定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HCC和肝硬化患者合并EGVB患者接受TIPS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和总体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TIPS在治疗HCC合并EGVB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TIPS治疗的25名HCC合并EGVB患者(实验组)和289名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终点至2018年12月或者患者死亡。随访项目包括术后HE、再出血、支架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病死时间及原因。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病死率、累计生存率。结果:实验组25例,全部为男性,中位年龄52岁,对照组289例,男性223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48岁。(1)实验组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降低(10.24±6.20)cmH20(1cmH20=0.098kPa),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期间累计3例患者出现HE,均为II度;7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其中5例死亡;4例发生支架功能障碍。(2)对照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平均降低(11.03±5.53)cmH20,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手术成功率98.27%,围术期有5例因腹腔出血、上消化道再出血、肝功能衰竭等死亡。随访期间累计67例发生HE,56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4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肝癌或肝衰竭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HE2例,其他4例;35例发生支架功能障碍。(3)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ALP水平[风险比(HR)=1.027,95%可信区间(95%CI):1.008-1.046,P=0.0004]是影响HC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TIPS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HR=1.042,95%CI:1.008-1.077,P=0.014]、术后发生HE[HR=2.028,95%CI:1.077-3.819,P=0.028]、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HR=2.104,95%CI:1.080-4.100,P=0.029]、高γ谷氨酰转移酶[HR=1.006,95%CI:1.000-1.012,P=0.036]、低胆碱酯酶水平[HR=0.474,95%CI:0.303-0.743,P=0.001]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TIPS治疗后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结论:TIP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是治疗HCC合并EGVB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王晓梅,赵蕊,吴云海,张明香,张丽瑶,孙丽,牟峰[3](2015)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无痛胃镜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入ICU的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采取多学科协作,在ICU床旁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乳酸等指标进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无痛胃镜下止血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 54例(96.4%)止血成功,2例(3.6%)止血后24 h内再次大量出血,液体复苏未成功至临床死亡。存活54例3个月随访时有5例(9.3%)再出血,3例行二次胃镜下止血治疗,均为新发部位,2例药物止血治疗稳定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6个月随访时另有3例(5.6%)再发出血,行二次胃镜下止血治疗,均为新发部位出血。结论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普通病房以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须在ICU监护,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联合急诊无痛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显着,复苏成功率高,确保了患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是急诊抢救这类患者的可选手段之一。
周刚,王志勇,吴建良,孙丽伟,郭赟,付金龙,马菊妹,胡姣娣,张圣娇[4](2015)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3月该院对77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CFG)和常规内镜下硬化治疗(NCF),CFG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先端透明帽进行压迫,NCF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镜身进行压迫。比较分析两组硬化剂治疗后压迫效果,6周后食管溃疡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结果 CFG组压迫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NCG组明显减少;虽然6周后两组食管溃疡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但CFG组食管深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6周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也较NCF组较少;静脉曲张消失率差异无显着性。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保持视野清晰,起到固定靶静脉,注射后压迫方便,明显减少压迫后再出血率,较少术后深溃疡形成,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樊健慧[5](2014)在《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展迅速,出血量大,再出血率高,死亡率高,快速有效的控EGVB及预防其复发从而降低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的根本目标。本文对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rE)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影响其再出血及生存率的相关性因素,为临床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及预防再出血探讨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并经过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患者47例,将其定义为联合治疗组,并选择同期单独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的初次止血成功率、所需止血时间及输血量、3个月、半年、一年再出血率、曲张静脉治疗有效率及年生存率等,对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治疗方法、性别、年龄、病因、曲张静脉分度、分型、Child分级等与再出血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72小时内止血成功47例(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止血成功44例(成功率为78.6%);两组止血所需平均时间分别为:联合治疗组7.03±0.537、对照组18.32+7.873;治疗期间平均输血量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84±1.194、对照组3.68±1.600:两组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联合治疗组3个月、半年及一年的再出血率分别为2.1%(1/47)、6.4%(3/47)、14.9%(7/47);对照组3个月、半年及一年的再出血率分别为23.2%(13/56)、33.9%(19/56)、51.8%(29/56),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内,联合治疗组静脉曲张消失33例,减轻9例,治疗有效率为89.3%,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10例,减轻16例,总有效率为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Logistic回归分析示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分度及曲张静脉分型是EGVB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揭示了治疗方法及Child-pugh分级是再出血的相关因素,Log-rank检验和Kaplanes-Meier生存曲线示联合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曲线表明治疗方法及Child—Pugh分级是影响生存率可靠因素。3随访一年内,联合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0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与单独奥曲肽治疗相比,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100%vs78.6%)及曲张静脉治疗有效率(89.3%vs44.6%),且明显降低了再出血率(年再出血率:14.9%VS51.8%),提示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EGVB及预防其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奥曲肽。而且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止血时间缩短,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平均输血量,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能有效治疗EGVB初发及预防复发的综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2、联合治疗组的并发症较单独奥曲肽治疗组多,但并未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在短期治疗后均治愈或减轻,并未影响到疗效。3、在生存率方面,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王蕊楠[6](2014)在《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率及增强CT测得的门、脾静脉的内径值与胃镜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来研究增强CT检查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118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包括基本资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等。分别统计增强CT检查对单纯食道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及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率,分析增强CT检查与胃镜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率有无差别。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按照曲张程度分为三组,分别测量三组病例门、脾静脉的内径值,分析各组门、脾静脉内径值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无相关性。结果:118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9例,男:女之比约为1.41:1。本组病人入院年龄在29-82岁之间,平均(56.26±10.97)岁,年龄多分布于50-59岁。其中单纯食道静脉曲张53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7例,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48人。病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55例(占46.6%),酒精性肝硬化21例(占17.8%),自身免疫性肝病17例(占14.4%),慢性丙型肝炎9例(占7.6%),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病4例(占3.4%),隐源性肝硬化12例(占10.2%)。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47例(占39.8%),B级38例(占32.2%),C级33例(占28.0%)。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级:轻度35例(占29.7%),中度37例(占31.4%),重度46例(占38.9%)。118例患者中合并出血的有27例(占22.9%),合并肝性脑病的有11例(占9.3%),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有5例(占4.2%)。胃镜检查目前是诊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最准确的方法,在118例所研究的患者中,胃镜诊断出53例单纯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而通过增强CT检查诊断出48例,其诊断率为90.57%,胃镜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两种方法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在单纯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增强CT与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相一致。在118例肝硬化的患者中,胃镜诊断出17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而增强CT检查诊断出14例,诊断率为82.35%,胃镜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两种方法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在单纯胃底静脉曲张中增强CT检查与胃镜的诊断准确性相一致。在118例肝硬化的患者中,胃镜诊断出48例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增强CT检查诊断出43例,诊断率为89.58%,对胃镜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两种方法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增强CT与胃镜检查对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按照胃镜下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别在CT下测量三组病例的门、脾静脉的内径,其中轻、中、重度组的门静脉内径值(mm,x±s)分别为:12.00±1.20,12.52±1.37,14.03±1.15,各组之间的门静脉内径值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脾静脉内径值(mm,x±s)分别:8.33±1.41,9.05±1.27,10.04±1.24,各组之间的脾静脉内径值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曲张程度不同,其门静脉内径值及脾静脉内径值均不同,门、脾静脉内径的大小可以反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结论:1.增强CT检查对单纯食道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及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率与胃镜有较高的一致性,认为增强CT检查无论是对单纯食道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还是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增强CT检查下测得的门、脾静脉的内径值可以初步判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
周斌[7](2012)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方法总结4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奥曲肽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33.33%。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肖群[8](2011)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断流术,总结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经验及分析其疗效,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手术病人,其中择期手术156例,急诊手术11例。分析术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随访1-6年再出血及其死亡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术前指标:出血史、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门静脉内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术后近期疗效(6月内):术后进食、手术时间责门周围血管离断与联合断流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食道狭窄0例,食道瘘0例,胸腔积液3例,膈下积液2例,术后脾热11例,大量腹水1例,腹腔内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门静脉血栓4例,肝性脑病1例。联合断流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食道狭窄2例,食道瘘1例,胸腔积液5例,膈下积液6、例,术后脾热18例,大量腹水3例,腹腔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门静脉血栓6例,肝性脑病1例。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远期疗效(6月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联合断流组6年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6.06%(4/66),7.50%(6/8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死亡2例,联合断流组死亡2例,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相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方式更加简单,减少食道狭窄、食道瘘风险,患者进食早,手术时间短,可作为首选术式。
周开隆[9](2010)在《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现状》文中研究指明
谢莹,刘东屏,孙明军[10](2010)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高剂量与常规剂量的生长抑素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评估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剂量依赖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7年发表的内容为高剂量与常规剂量的生长抑素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限为3~5 d的论文6篇,用Meta分析对6项研究的临床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1)同质性检验:x2=1.84,自由度5,P>0.05。(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8876~7.6468。OR合并的检验:x2=38.80,P<0.01。结论善宁高剂量组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止血率和预防再出血疗效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具有疗效剂量依赖关系,副作用两种剂量组的差异不明显。
二、善宁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善宁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诊断参考标准 |
2.1.4 患者基本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相关准备 |
2.2.2 手术步骤及方法 |
2.3 随访观察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
3.2 手术成功率的分析 |
3.3 手术并发症分析 |
3.4 术后各项指标的临床对比分析 |
3.5 食管静脉曲张转归分析 |
3.6 术后再出血率分析 |
3.7 生存率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患者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细胞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无痛胃镜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2.1复苏结果 |
2.2胃镜检查和治疗 |
2.3临床转归 |
3讨论 |
(4)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设备及附件 |
1.3 内镜操作方法 |
1.4 硬化注射后静脉针眼压迫止血效果判定 |
1.5 静脉曲张消失率判定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硬化注射后静脉针眼压迫止血效果判定 |
2.3 食管溃疡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和食管静脉曲 张消失率 |
3 讨论 |
(5)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给药方法 |
1.3 疗效评估 |
2 结果 |
2.1 治疗组 |
2.2 副作用 |
3 讨论 |
(8)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入选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资料采集 |
2.4 随访终点 |
2.5 定义与分级标准 |
2.5.1 出血停止 |
2.5.2 再出血 |
2.5.3 肝功能分级 |
2.5.4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的分级 |
2.6 手术方法 |
2.6.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2.6.2 联合断流术 |
2.7 患者分组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概述 |
3.2 血象的变化 |
3.3 有无出血史的比较 |
3.4 食道静脉曲张的比较 |
3.5 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比较 |
3.6 术前门静脉内径比较 |
3.7 术后进食时间比较 |
3.8 手术时间比较 |
3.9 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 |
3.10 术后随访再出血、死亡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4.2 术前病人情况对比 |
4.3 术后再出血分析 |
4.3.1 近期再出血分析 |
4.3.2 远期再出血 |
4.4 术式的评价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设想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善宁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D]. 王文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D]. 罗文强.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3]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无痛胃镜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J]. 王晓梅,赵蕊,吴云海,张明香,张丽瑶,孙丽,牟峰. 传染病信息, 2015(05)
- [4]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 周刚,王志勇,吴建良,孙丽伟,郭赟,付金龙,马菊妹,胡姣娣,张圣娇. 中国内镜杂志, 2015(02)
- [5]PTVE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EGVB的疗效分析[D]. 樊健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6]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D]. 王蕊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7]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 周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2(30)
- [8]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D]. 肖群. 南昌大学, 2011(04)
- [9]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现状[J]. 周开隆. 蛇志, 2010(03)
- [10]不同剂量生长抑素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 谢莹,刘东屏,孙明军. 中国医师杂志, 2010(05)
标签:肝硬化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脾切除论文; 食道溃疡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