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飞亮[1]2000年在《制度变迁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体制过渡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一假说,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为分析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过渡时期我国城镇居民分配状况进行了系统和比较深入的分析,希望构建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为基础的有关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理论框架。分析的基本思路:首先从理论史的角度对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各主要经济学流派关于居民规模收入分配的理论观点进行概括性评析,然后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体制过渡时期各个利益集团的分化整合所导致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特征表现;然后,再对中国城镇居民规模收入分配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差距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最后,对我国体制过渡时期城镇居民规模收入差距和我国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理论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沿着这一思路,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理论准备和奠基(第1,2章)居民收入分配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课题,经济学家们在不同的时代,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无疑为后继的研究人员奠定了极为丰富而翔实的理论资料。新中国建国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基本分配方式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劳动者的收入中只有工资而无其它收入来源,虽有级别,但差别很小。并且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差别渐趋消失,逐步演变为实际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公平的,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等要素收入归国家所有,居民只能获得在扣除各项社会基金之后的劳动剩余,这使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但从理论上看,平均主义不是马克思的本意,因为在马克思本人看来,每个人由于天赋、努力程度等条件不同,分配上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差别。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在1993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由此导致居民收入结构的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拉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型分配体制。反映在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和比例上,必然要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也必然会产生公平与效率的新一轮探讨。鉴于一些经济学者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作了较为系统的整体分析,所以,本文选择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角度,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基础,批判借鉴西方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等,对我国城镇居民规模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困化的定量分析及国际比较(第3,4,5,6章)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我试图利用国际上通行的由Shorrocks开创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分解法和Theil开创的泰尔熵指数法,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
朱建华[2]2016年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经济社会的转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出现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则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有效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置于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性差距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章的框架结构。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城市化和城乡收入结构性差距概念的界定、居民收入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并简析了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关系。第三章是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性差距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分别作了统计性描述分析,并找出了城乡居民各项收入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优先战略、财税体制的城市偏向、户籍制度的二元性、城乡产权的不同、社会保障的城市偏向和教育体制的城市偏向。第四章是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性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第五章是对策建议,根据第三章找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结论,主要结论包括城乡居民各项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结构性差距的制度原因是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城市化率分别与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以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需要结合制度的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等结论。
孙国锋[3]2003年在《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已经全面摆脱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取代了卖方市场,大多数商品出现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剧烈,并且,最近几年市场已经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国家连续几年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自1998年连续八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非很理想,而且,这样的政策不能持久。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启动和引导居民的积极消费才是持久的、长期的。本文从多方面研究了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趋势、特征和规律,并运用西方新古典消费理论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对改革开放前后(主要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一,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定性分析。本章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依据,分三个时期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其自身行为特征,从而奠定实证研究假设: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双轨制”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分别适用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以下简称三大理论)。 第二、对不同时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1952~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水平,消费是短视的,一期的,预算约束很强。农村居民的消费除了受当年货币收入影响外,还受其当年实物收入和工农业产品比价因素的影响。1979-1992年,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都具有“不可逆性”和跨时消费性。城镇居民所享受的补贴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较弱,不具有解释力。农村居民的过去消费对现期消费的影响也很弱不具有解释力。但从全国来看,过去消费对现期消费是有一定影响的。1993年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全国居民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城镇居民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相反,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农村居民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全国居民消费的持久收入弹性大于暂时收入弹性。城镇居民的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消费收入弹性都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弹性。 第三、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特征研究。本章详细研究了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八大类消费品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和变动速度以及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稳定增加,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结构变动速度逐渐加快。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品的消费比重呈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1〔形响因素研究增加趋势.但各类消费品在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及不同时期,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变化不同.而且各时期居民消费行为的演变特征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社会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第四、中国居民消费差距研究.本章研究了中国居民地区间消费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及居民内部消费差距.地区间城镇居民拥有耐用品数量差距不断增大,消费品档次越高差距越大。东部和西部消费支出差距先增大后缩小,东部和中部消费支出差多巨是逐渐增大的,而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逐渐超过了中部.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增大,而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距是先增大后缩小.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地区差距逐渐增大,并且东西差距大于东中差距大于中西差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东西、中西差多巨先增大后缩小,特别是中西差距明显缩小,而东中差距一直增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总的是先缩小后增大。 第五、研究了中国社会保阵制度改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政策选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改革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预期和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居民消费行为方式.而这种影响也是改革的特定时期,即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非制度变迁所期望的效果。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倾向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住房制度的货币化改革对居民消费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第六、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趋势预测.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过程主要反映在消费结构上,而消费结构主要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而居民收入在不同阶层之间有较大差距,则消费结构差异明显.本章主要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研究同一截面上随着各阶层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并进行趋势预测.
李淑萍[4]2011年在《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演变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问题也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关城镇居民收入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是有关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发展演变过程。文中首先对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结论。然后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演变的过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的重点是在研究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后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发展演变过程。首先,从横向角度总体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发展变化,得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化情况是2000-2002年差距扩大,2003-2009年保持稳定的结论;然后从纵向角度即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进行不同行业的分析时将山东省的行业分为了19部分,然后得出了2004-2009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不同行业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相对收入差距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且收入差距比较合理的结论。在对不同阶层进行分析的时候,将山东省城镇居民分为七个阶层,运用阿鲁瓦利亚指数和收入不良指数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2000-2002年收入差距扩大,2003-2009年收入差距相对稳定,且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的结论。在对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进行分析时,先对三大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泰尔指数对17地市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不同地区之间2000-2009年绝对收入差距扩大,而相对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的结论。第二方面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了2011-2015年我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并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研究了四种来源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收集的2006-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发展趋势预测,预测出2011-2015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的状况。预测结果表明,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并到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万元。在此基础上,又对我省的四种来源性收入进行了预测,并做了灰色关联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董黎明[5]2011年在《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如制度覆盖面、参保的强制性、筹资方式和标准、待遇水平、管理体制等城乡二元特征。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印证之一。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在揭示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征与原因,以及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理论框架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很好的尝试,但总体而言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定标准和指标体系?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机理是什么?阻碍全民医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因素有哪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卫生财政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推动和促进全民医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进程?而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显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健康消费公平理论和标准的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完善有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全民医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全文共七章,除第一章导论以外,第二至第三章是本文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章是有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机理分析。第四至第五章具体考察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二元结构的制度沿革,并从制度比较和经验分析两个层次来分析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效应,提出统领全文的核心观点,即健康消费公平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理论的前提和归宿。第四章从制度变迁、制度比较、根源考察及制度创新和实践等视角全面考察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第五章以健康消费公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指数分解方法综合考量城乡健康消费差距,量化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效应。第六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借鉴典型国家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总体构想与具体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总结了北欧、欧洲大陆、东亚和拉美四种全民医保模式,并从全民医保影响因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安排和政府责任等视角提炼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七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从基本原则、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总体构想、制度整合与衔接、完善卫生财政、整合城乡医疗救助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政策体系。本文试图逐步通过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主题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保险学、健康经济学相关理论,明确指出全民医保是中国新医改的精髓和基本方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是全民医保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变迁,探讨二元医保格局在参保对象、筹资方式及标准、待遇水平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差距,从经济、制度、财政体制和思想等角度分析城乡二元医保格局的形成原因,此外,对各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再次,运用健康消费公平理念对城乡二元医保格局进行了规范分析,并结合多种分解指数方法对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健康消费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总结和借鉴典型国家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从财政视角提出完善卫生财政的政策建议。本文综合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城乡二元医保格局的成因等分析以定性为主;而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等分析以定量为主。二是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在理论上,以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作为基础;在具体政策建议中,综合统计学、管理学和保险学相关知识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框架的基本构想。三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评价,尤其是选取我国东、中和西部三地区典型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模式作为实证研究的例子来进行考察,以期描述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真实现状。从公平理论进行合理的过渡到健康公平理论,强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平取向,针对当前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特征和城乡差距等现实问题,提出以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策略和政策建议。四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外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制度架构、全民医保进程、城乡一体化整合和衔接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全民医保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吸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尤其是实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管理方法等,同时对国内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试点创新和改革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寻找可借鉴的经验。本文的创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医疗卫生市场的特殊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介入医疗卫生市场活动产生的政府失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一般规律,指出全民医保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策略,城乡一体化是全民医保进程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打破当前的城乡二元医保格局对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民医保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机理分析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可以分成三大系统,公平系统、效率系统和政府责任系统。三是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指出城乡二元医保悬殊的缴费水平、支付水平、管理体制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最近几年以来,农村内部和城镇内部健康消费不平等逐渐缩小,这与得益于城乡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本文的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本文在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定量分析方面,运用相关分解指数方法考察了健康的消费公平效用,未深入的运用计量经济学中更多的方法进行建模和检验,这些都是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方法也有待于结合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检验和修正。二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无疑会跟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各级政府的财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因此,在对策部分的政策建议在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仍有待加强。
林丽[6]2006年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其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还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主要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和产权理论,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历史分析、动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选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这一指标来度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结论是: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其次,结合建国以来的大量史实和有关数据,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制度根源。认为改革开放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产业偏向政策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历史原因;户籍制度、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社会保障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城乡分割管理体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城乡产权制度差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强化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探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指出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的管理和调控体系;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等制度创新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纳入制度研究的范畴,通过构建结构清晰的逻辑体系深入分析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尊重事实、注重历史、关注发展,实现实证分析与制度分析的有机结合;突出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作用,尝试性地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低效率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杨伟锋[7]2011年在《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与内地差距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激励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拉开了新疆同东部、中部的差距,同时利益分配机制的改变造成了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日益严峻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制约。在此背景下,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消除贫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对于我国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省份年鉴所公布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学及计量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全文的分析思路主要是围绕城乡、城镇及农村三个层面,通过与内地代表省份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出新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根源,并以此提出缩小新疆城乡居民内部、以及同内地居民收入差距的应对之策。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演变轨迹及阶段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次,选取内地代表省份浙、豫、陕及全国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为例,从人均收入、收入来源、不同阶层、行业及所有制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收入及收入差距问题;此外,在对影响新疆同内地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多元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新疆同内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的新疆及代表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及差距进行预测,以检验前期对策执行的效果;最后,提出缩小新疆同内地居民收入差距的应对之策,侧重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二元强性政策障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城乡社保及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入手。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与内地代表省份的综合比较分析,找出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并为促进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同内地的居民收入差距,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和谐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从而为更好的推进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出一点微薄之力。
李颖[8]2004年在《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处于一种持续平缓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近60%的人口为农村人口,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归纳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和收入差距的数学描述,为进一步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实证素材。本文选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按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十等分组法和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情况,测度并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以及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 研究的基本结论:尽管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三大经济带间的差距有所缩减,但是三大经济带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省际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大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工资性收入对区域间收入差距贡献最大。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的税费支出、省区内区域性因素、家庭结构、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情况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都很大;非农产业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明显;农业中的林业、渔业和牧业收入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辽宁省的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明显。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重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加强对落后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保护低收入农村居民利益;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虽然目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但一般仅限于对收入差距的描述,对于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较少,本文在此方面作了补充。本文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又分析了区域内的收入差距。分析区域内的收入差距使用的是辽宁省和内蒙古的农产微观数据,并对辽宁省和内蒙古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目前这种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区域间、区域内全面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郑玉华[9]2004年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并进而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这一问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本文在国内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系统的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 1978-2001 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情况。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虽 90 年代后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差距没有明显攀升,但目前的差距已经很大,不宜进一步扩大;(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度的变迁、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3)综合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本人认为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20 年或 30 年),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差距还会不断扩大,但相对差距不会出现明显的起落,既不会呈现“U”形变化,也不会呈现“倒 U”形变化,较大的可能性是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呈“波浪形”(或“锯齿形”)变化。至于更远的将来如何变化,目前尚缺乏做出判断的充分根据;(4)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双重效应,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差距过小则会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在总体效率和空间平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区间,将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据此,文中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的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成因,提出了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的对策建议。
陈楠[10]2009年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也相应大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及收入分配差距也出现显著变化,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差距扩大化。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明显下降,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在降低。而对于消费需求,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其大小的一个最基础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投资率居高不下,消费率大大低于相当经济水平的其他国家,国内需求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这就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严重的结构偏斜,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问题。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形下,一直以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颇高的出口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而要扩大内需,提振国内消费,就必须高度重视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低位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国内需求长期低迷,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这种收入差距对于消费影响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文章结构上首先对收入分配及消费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进行综述,然后在第二章分析我国当前整体收入分配的发展趋势和现状,针对现状分析则从城乡间、农村内部以及城镇内部三个角度来分析,并同时分析了居民消费需求状况;第三章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机理,同时进行计量统计检验;第四章分析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第五章中,结合前几章的分析结果,针对上一章指出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合理调控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制度变迁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D]. 牛飞亮. 中国人民大学. 2000
[2]. 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D]. 朱建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孙国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4]. 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演变的统计分析[D]. 李淑萍. 济南大学. 2011
[5].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D]. 董黎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制度研究[D]. 林丽. 重庆师范大学. 2006
[7].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与内地差距比较研究[D]. 杨伟锋. 石河子大学. 2011
[8].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颖.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9].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对策[D]. 郑玉华. 清华大学. 2004
[10].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 陈楠. 辽宁大学. 2009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 居民收入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二元经济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二元结构论文; 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扩大基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民医保论文; 城乡差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