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论文_刘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423000

【摘 要】目的:对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在颈动脉斑块方面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94例,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行以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Barthel和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46例(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37例(78.73);实验组患者在IMT(0.54±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1.42±0.38)cm2方面的数据值对比参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于统计学上存在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以及研究价值非常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spirin and statins on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plaques. Methods: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plaqu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roup,47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statin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IMT and carotid plaque area and the Barthel and NIHSS scor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46 cases(97.87%)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8.73). The data of IMT(0.54 ± 0.13)mm and carotid plaque area(1.42 ± 0.38)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In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reatment,the Barthel score and NIHS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trol had P <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spirin and statin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plaque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but als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study The value is very significant.

【Key words】 aspirin;statins;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plaques

脑梗死即患者脑部血液无法实现正常循环,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软化,或是缺血性坏死[1-3]。因此,本院以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为主要手段,对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行如下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94例,对所有患者行MRI、CT检查,确保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消化系统出血、脑出血、严重内科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服用血脂调整药物、阿司匹林过敏、他汀类药物过敏等情况。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有29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40岁-73岁之间,平均为(57.2±6.8)岁。病程介于3h-27d之间,平均为(13.6±2.5)h。实验组有28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42岁-70岁之间,平均为(56.7±6.4)岁;病程介于2h-30d之间,平均为(13.9±2.3)h。两组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实验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对照行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每天早上口服100mg德国拜耳生产的阿司匹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每晚口服20mg辉瑞生产的阿托伐他汀。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每隔三个月,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脂。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偏瘫、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剧,表明无效;患者偏瘫、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轻微改善,为2级病残,存在部分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表明有效;患者偏瘫、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没给你先按改善,为1级病残,生活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迟缓,表明显效;患者偏瘫、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日常工作能力、家务能力恢复正常,为治愈。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如果P<0.05,可以判定本次实验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总体有效率46例(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37例(78.7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情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注:P<0.05

2.2比较两组的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IMT(0.54±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1.42±0.38)cm2方面的数据值对比参照组患者相对应的数据值(0.71±0.18)mm、(1.65±0.43)cm2,两组间差异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以及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

两组接受治疗前的Barthel以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Barthel评分(61.35±10.15)分以及NIHSS评分(15.51±2.18)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43.64±9.28)分、(10.72±2.15)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脑部组织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进而引发脑部组织局部出现软化,甚至坏死等[4]。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优于并未服用药物的患者,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十分显著,远期预后效果同样良好[5]。尤其是对于动脉粥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达到降血脂的效果,还能够减少斑块的面积和数量,使得斑块厚度变薄。另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减缓斑块的形成速度,进而消退不稳定型斑块,降低患者再次发生脑部栓塞的几率,同时还具有缩小脂质体积的作用,可以降低斑块纤维帽的张力,促使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实现最小,对胆固醇形成进行有效抑制。而阿司匹林可以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避免形成血栓。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粥硬化状况,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对于保护血管以及抗氧化的效果同样十分显著,而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抑制发生炎症的效果同样显著,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与段广军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实现良性发展,帮助患者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雨,王海鹏,刘洁等.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04(07):1087-1089.

[2]牟庆梅,郭文娟,胡金花等.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01(12):7335-7336.

[3]柯昭民,张文荣.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03):132-133.

[4]梁钢,张艮娟,梁玉霞等.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3,02(09):54.

[5]赵伟红.他汀类药物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09):14-15.

作者简介:刘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4年10月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邮编:423000 现有职称:主治医师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论文_刘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