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443002)
摘要:目的 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作中通过提高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眼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通过不同渠道增加对疾病的认识,疾病谱从纯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转移,而心理护理在护理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尤其是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眼病,患者视力所受影响大。患者一般都害怕失明,有焦虑、自卑的心理,为使眼科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我们根据眼科病人住院各阶断不同的需求,采取了全程心理策略,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关注患者初入院的状态,建立信任关系,高质量完成入院健康教育。
1.1 首先患者来到住院病房,热情接待患者,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对患者有一个好的影响,打消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特别要介绍住院环境,使患者熟悉所处位置,预防跌倒和坠床。因为服务质量的好坏涉及到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信心以及对医院的第一印象。
1.2 作为护士,要同不同的患者打交道,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最直接。当患者刚人院时,因为患者视力差,陌生的环境会给患者造成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对医务人员言行十分敏感,而此时医生护士的言行有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态和情绪,因而这时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的建议和意见,主动热情和病人交谈,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患者饮食休息,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1.3 眼科的患者一般来住院时有很多是急诊,患者及家属希望能得到最快高效的治疗,所以我们及时通知医生来看病人,一边做好患者的入院处理,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让患者满意。这样既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患者也会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和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做好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强化和谐关系。
2.1 护士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行为学等各种学科的边缘学科。护士作为一名健康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掌握以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为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1]。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健康教育的基本点。必须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
2.2 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南丁格尔说过:“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2] 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术操作,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热情的语言交流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备条件之一。执行治疗和护理各项操作时,态度要严肃、认真、细心、谨慎,语言要少而精,给患者充分的信任感。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病情观察,以满足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最大限度促进疾病的好转和康复。
2.3 要具备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的前提,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的护理人员,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就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教育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应用娴熟精湛的技术及满腔热情无私地为病人服务。在对病人的服务中,注意与病人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于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病人情绪等心理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要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病人在疾病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付诸实现。
2.4 利用各种治疗护理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眼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既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它又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始终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眼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护士给患者滴眼药,滴眼液给药时间及用药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讲解饮食注意事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小常识等等,与病人沟通,用美好的神情、语言、行为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以形成良性循环,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3 积极做好患者康复后的出院指导,继续延伸融洽关系。
患者经过治疗护理,病情逐渐好转,身体逐渐康复,但我们必须告知患者出院以后的各种注意事项,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复诊。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一定要保持愉快。注意做一些康复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对于手术病人我们出具书面复诊单,并将科室和经管医师电话告知。
4讨论
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由于各种社会及心理因素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要使患者积极配合做好各种检查和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恢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完全休整。我科将全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以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首先以稳重娴熟的操作、大方得体的举止赢得患者的信任,以诚恳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疾病康复的同时,社会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解学风.心理护理对改善眼科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影响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7—708.
[2]罗宇.心理护理学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303—704.
论文作者:杨宜群 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眼科论文; 护士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