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完善惠州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对接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珠三角全域规划,统筹开展区域性综合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构建现代化、高速化、公交化的交通网络,对拉近与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提升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市发展、交通网络、区域一体化
引言:城市交通网络在城市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起着骨架性作用,并且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惠州城市交通发展迅速,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但是交通拥堵、各区域之间的交通瓶颈、路网结构不完善、重大基础设施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依然严峻。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要求出发,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要求,惠州市致力于构建高效、通达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打通全市各区域之间的交通瓶颈,增加及改造进出城通道,完善主干路网,强化高快速路与机场、海港、铁路主要客运枢纽的交通联系,改善重大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形成系统完善、内畅外联、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本文从构建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的目标出发,结合惠州市城市交通现状,提出惠州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设施,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实践。
1 促进综合客运枢纽与多种公交方式零距离换乘
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交通提质增效的重点工作,建成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综合客运枢纽系统。
1.1 强化机场功能,打造辐射珠江东岸及粤东的空港枢纽
加快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积极引入高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完善机场换乘交通中心,打造成为服务和覆盖珠江东岸和粤东的全省重要干线机场。
1.2合理布局综合客运枢纽,加强公共交通设施衔接
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铁路客运枢纽,新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线路和轨道线路尽可能在城市中心城区设站并配建城市公交设施,积极推进公路客运站建设。
加强与普通铁路站场、城际轨道站、城市地铁站、长途客运大巴、公交首末站、自行车停车场等公共交通设施的衔接,合理布局连续贯通的步行道系统,构建与市内多种公交方式无缝换乘的城市客运枢纽综合体,打造内外通达的区域客运枢纽综合体。
2 构建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匹配的轨道交通网络
2.1 加快惠州交通轨道建设,向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进击。
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铺开轨道交通网络,在建的两条交通大动脉——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将在大湾区东部的惠州交会形成枢纽。惠州未来有望全面融入广州、深圳、香港特大城市“30分钟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活力枢纽门户城市。
2.2 鼓励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现行的莞惠轻轨的基础上,结合惠州城市发展,落实《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地铁1号线等城市轨道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做好轨道交通廊道和沿线站点的土地储备和预控工作,并将其纳入到相关规划中。
3 科学规划与改造城市道路桥梁
3.1 加强城市道路衔接,优化完善路网结构
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的有效衔接,打造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提高道路通达性。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提升道路网密度,构建合理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道路网系统。优化旧城区路网,合理规划新城区路网,同时加快落后地区的路网建设,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3.2 加强城市路桥管养
加强城市路桥管养,落实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广非开挖管道施工技术,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全面落实城市桥梁管养责任,建立桥梁动态监控系统,定期开展城市桥梁安全监测,及时整治安全隐患。结合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和内部道路公共化,科学、规范设置街区照明设施。
4 着力推动步行自行车道交通系统先行示范建设
4.1 着力推进慢性示范片区建设
构建环境友好、换乘便捷的步行与自行车网络,以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造江北富力周边和文头岭两个片区的慢行示范片区。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与居住区、公交枢纽和大型文体设施等的快速衔接,营造良好的自行车、步行交通空间,推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示范片的先行建设,满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
4.2 加强老旧道路更新改造
加快推进惠州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重点加强对市区老旧道路的更新改造。通过改造道路断面,建设滨江休闲慢行廊道,优化金山大桥、合生大桥等过江通道慢行系统等措施,更好更快地实现惠州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
5 加快构建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5.1 推进城际快充网络和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构建
加快各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际快充网络构建,鼓励旧城区结合现有设施改配建充电设施,推动城市新区配套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条件,同步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对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商业、交通枢纽和公共停车场等场所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5.2 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特许经营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借鉴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推进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结束语:随着交通互联,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便捷有序流动,惠州站上了开放发展新风口。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惠州可借鉴三大国际湾区陆海空立体交通的经验,加快建设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强化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完善综合交通设施,构建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活力枢纽门户城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56号)
[3]《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年)》
[5]《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6]《惠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草案)
[7]高自友,吴建军,毛保华等.交通运输网络复杂性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2),79-84
[8]纪立虎.2001.交通轴沿线的城镇发展与形态演变[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刘嘉怡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城市论文; 交通论文; 惠州论文; 枢纽论文; 惠州市论文; 网络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