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中地图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_地理论文

地理新课程中地图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_地理论文

地理新课程地图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有效性论文,地理论文,策略论文,地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全国已逐渐进入实施阶段。然而新理念由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新的理念,特别是在地图教学中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变过去一些落后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新教材观、新师生观来进行教学定位,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课程标准、教材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要求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1]

1.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活动建议:用电子地图查询信息等。

3.实施建议:教学建议5要求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等方法帮助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二)新教材中地理教学用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教学媒体可分为语言符号媒体和非语言符号媒体。地理教学最常用的非语言教学媒体之一是地理教学用图。中学地理新教材由教科书和地图册等组成,教科书由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两部分组成,教学用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教学用图得出。198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R·W·斯佩里和他的同事发现对空间的认知能力与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能力方面右脑优于左脑,文字不能清楚地表达空间的概念,地图以图像形式巨大的信息量,决定了其在开发右脑,挖掘学生潜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下面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各地理图像的运用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插图使用数量统计

模块 地理分布图

示意图 图片 统计图 关系图 表格资料

必修Ⅰ23 4042 9

5 4

必修Ⅱ14 1751 7

510

必修Ⅲ36 756 9 11 2

可见,地理图表在教科书中占很大的篇幅,这弥补了文字资料的不足与表述的限制,特别是地理分布图以其空间性、直观性、简约性让人易于识别和记忆。这类地图的大量呈现,是地理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地理版图的主体,也是地理事象分布教学的重要手段。

示意图包括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模式图等,在必修Ⅰ中占较大篇幅,这些教学用图有助于把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和文字很难说清的知识形象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教科书的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也可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科书中出现的统计图、关系图、表格资料和大量的图片,弥补了教科书中文字描述的欠缺,丰富了教科书的内涵。地图册则是对教科书篇幅有限的重要补充,为开拓学生知识面、培养读图能力、建立空间思维能力提供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二、影响地图有效教学的因素

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一要求与学生的已有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平时表现,反映出学生读图能力普遍存在困难与缺陷,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地图运用现状及困难

从调查统计的资料及对不同年级一些学生、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教学用图不够重视的情况:一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用图;二是学生没有用图的习惯和兴趣;三是基于一种惰性,学生懒得看图和翻图;四是对读图的能力培养认识不足。这种情况越是低年级越明显,这是因为读图能力、知识基础、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等不同的缘故。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地图册及课本中教学用图,通过看图识图,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地理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了探究,丰富了情感。

(二)学生读图能力低的主要原因

1.受教学条件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具少、往往只有一个地球仪,甚至没有地球仪;地理挂图内容杂、不配套、不齐全、陈旧、更新慢——或是清晰度不够,远处难以看清,上课时,老师指图,学生揣摩;或是死板、呆滞,难以表达生动形象的地理事实、地理过程;或是课件制作不科学;或是教室里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联网等。而教师教学水平也制约着教具制作、教具运用能力的高低。

2.教学方法陈旧,组织形式不恰当。学生被动地进行接受学习,传统地理学习方式刻板,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紧跟教师的学生容易发生学习困难与疲劳。在学习中,这部分学生因“难”而怕,因“怕”而“厌”,最终失去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有些地理教学用图与生活联系少,学生缺乏实践和应用,教学用图不典型、不科学或不具代表性,与文字材料配合不好,使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巩固等。

4.有些因素影响着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读图能力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类如下:(1)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个体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会影响其投入本学科的时间和精力;个体对读图方法的运用与掌握程度;个体的识记方法与水平;个体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个体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个体所拥有的学习资源等。(2)教师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教师对各种地图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要求等。(3)地图教学资源的及其质量的高低。如挂图、地理模型与教具、多媒体、地理教室、地理园等。总之,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导致学生读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

三、提高地图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学生层面:重视学习方法与技能的灵活运用

1.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地、及时地去学习,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要求学生善于利用家庭、同学、老师、媒体等渠道帮助自己学习,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快乐与进步。

2.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学习资源。地图教学资源一方面来自学校,另一方面来自社区。如社区中的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经济发展等自然人文资源都可为我所用,让它发挥出最大效能。

3.善于在教学用图中探究与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探究教学用图中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原理,学会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教学用图相结合,实现地图教学的能力提升效果。

4.学会灵活的识图方法。对不同地理图像的识别与记忆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地理分布图中地理事物的记忆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网络识记、归类识记、规律识记、形象识记、对比识记等。

5.使地图学习与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相结合。在地图学习中,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不过分钻研繁、难、偏的地理图像,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6.要尝试动手画图或制作地理模型、学习用具等。实践操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地理学习中通过画图,自制模型等不但能使已学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在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有效地运用。

7.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和经验的积累。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地图学习中,要重视学习过程,使学习充满活力,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从而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学习的不断进步。

(二)教师:合理运用地图有效教学策略

不同地理图像、教学媒体运用应采用不同的策略[3]。

1.地图、图表的运用:(1)选图恰当,紧扣主题。(2)图表配合,简明扼要。(3)选择制作规范的地图。(4)地图、图表的展示:要注意采光条件;图幅大小适当,突出重点;悬挂方法得当,利于教学;要把握好展示时机。

2.地理景观图的运用:注意要典型性、生动性、针对性、对比性,展示时一要注意数量,二要掌握出示时间,三要突出观看重点。

3.地理板图、板画的运用:简化原图、突出要点;展示过程、变静为动;启发诱导、发展智力。

4.幻灯、投影的使用:目的明确——辅助教学、不宜过多;关联性强——表现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适时演示——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教师主导——观看时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明确重点;操作熟练。

5.地理专用教室的运用:关注最新的教育媒体技术进展,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制作网络课件、处理一般图像等。

20世纪80年代,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Dreyfus和Berliner等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将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4],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经历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进步,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地理教师要把各种要求内化到自己教育教学之中,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与教学风格。在地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三)学校:积极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针对现行学校开展地图教学难度较大的现状,不同学校及教师应努力完善地图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与感知的机会,为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内容如传统装备、电教媒体、多媒体技术、地图教学资源、地理实习场所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

综上可见,要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没有新的课程理念作指导,就没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就不会有新理念下的地图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要努力改善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技能,重视研究学生与教材,积极探究适合教师、学生、教材的地图教学方法。

其次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让课程走近学生,通过情境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四是要使地图教学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读图技能。

五是要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积累和更新各种地图教学资源,为一线教学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六是要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做到资源共享,推广成功的地图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收稿日期:2008-08-15

标签:;  ;  ;  

地理新课程中地图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