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_图书馆论文

转型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_图书馆论文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知识产权论文,时期论文,图书馆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

从全球业态看,图书馆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转型(Transition)[1]。这种转型的特征是: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本地服务与远程服务融合,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资源融合,图书馆与社区融合,图书馆权威服务与联盟建设,等等。图书馆转型问题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外许多图书馆正在制定、实施转型战略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如我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计划、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组建的国家工程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项目、Montana州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转型计划”等。知识产权问题在国外转型实践中得到突出重视,并被认为是决定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2]。我国正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得到了图书馆界的特别重视。然而,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我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管理的重点到底在哪里?应采取什么措施实现知识产权的高效管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对国内49所图书馆的200多名专业工作者(主要是馆中层以上领导)进行问卷调查与面谈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图书馆转型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知识产权高效管理,推动我国图书馆的转型,促进知识产权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服务。本文所说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指版权问题。

1 研究过程

我们的调研工作是2008年1—4月进行的。以全国范围的49所公益性图书馆(涵盖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主要类型)为样本,对这些图书馆中不同年龄、性别、职称、职务、学历背景、文化程度和工作属性的人员进行抽样调查。为便于对比分析,我们还向部分图书馆学教育领域人士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问卷124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为使调查数据更为客观真实和具有代表性,在自愿原则下,部分调查对象留下了真实姓名、联系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有关我国图书馆知识产权需求课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我们主要调查了图书馆界专业人士对于图书馆知识产权的客观认知状态,以评估他们对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态度;调研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适应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评估法律规范对图书馆发展的促进或限制情况;调研图书馆版权政策、人员、经费落实情况,以为选择符合我国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我们对116份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掌握总体样本的基础上,设置了年龄、性别、职业、职位等不同观测变量。样本中21-30岁的占7.83%,31-40岁的占20%,41-50岁的占52.17%,51岁及以上的占20%。男性占63.48%,女性占36.52%。在大城市工作的有79人,占68.69%;在中等城市工作的占26.09%;在小城市或城镇工作的占4.35%:该数据反映了调查对象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占31.31%,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占33.04%,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获得者占34.78%。最高学历为图书情报档案类专业的占67.24%,非图书情报档案类专业的占32.76%。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占60.34%,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工作者占33.62%。在70名图书馆实际工作者中,从事图书馆工作在20年以上的占44.29%;从事图书馆工作时间在15-20年的占18.57%;工作时间少于5年的占8.56%。这反映出调查对象大多具有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对图书馆业务熟悉。

在问卷分析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图书馆版权管理的环境特点,国际上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的文献、实例与战略文件,如英国图书馆协会版权联盟(LACA)《LACA在数字环境下的版权立场》,英国图书馆和档案馆著作权联盟、博物馆著作权小组《英国著作权法修订方针》,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图书馆知识产权宣言》等,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归纳。

1997年以来,中国先后修订了《著作权法》(2001年)、《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发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多次修改了《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通过,2002年和2006年两次修改)。2007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两个公约在我国生效。这些表明中国版权保护环境正在优化。尽管如此,2009年2月18日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和其他版权工业协会联合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全球知识产权评论报告。在报告中,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IPA)仍然要求再次将中国列入优先观察名单。他们集中提到教科书的盗版问题,以及网上侵权对学术出版商的影响、大学图书馆对侵权教科书和参考书的使用。此外,AAP还特别点名某联机学术和专业期刊公司,指责中国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向这个公司提供期刊的电子拷贝[3]。这些说明在中国图书馆转型时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与重视。否则,会直接影响我国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2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需求

在转型过程中,我国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服务模式、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然,图书馆的这种转型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正如英国作者查尔斯·里德比特(Charles Leadbeater)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如果不转型,公共图书馆的衰败将在本世纪末出现[4]。然而,这些转型措施都与知识产权发生关联,知识产权应成为图书馆转型战略的组成部分。那么,我国图书馆在转型中对知识产权有何需求呢?

2.1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图书馆资源高效利用

图书馆收藏与提供利用的主要资源是著作、论文等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全球知识产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存文化遗产,为文化、科学、教育服务,促进知识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全世界图书馆共同的使命。中国国家图书馆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其使命确定为“使国会和美国人民能够获取并且利用馆藏资源,为子孙后代维护与保存一个世界知识与创造力的馆藏资源”[5]。图书馆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必然要对图书、期刊、数据库等不同载体的资源进行评估、选择、收藏,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组织与揭示,在正确的时间提供给正确的用户。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长期目标和使命仍然没有发生改变,但挑战更加严峻。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所言,“版权环境将会继续带来实质性的挑战,并且可能会为教育和研究带来更多的问题”[6]。因此,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促进馆藏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实现图书馆转型目标的关键。

2.2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图书馆发展主动有序

知识产权诉讼费时费力,处理不当会长期影响图书馆服务。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复制医学期刊上的文章提供给研究人员,导致的威廉斯-威尔金斯公司(Williams & Wilkins Co.)诉美国政府案前后耗时7年;1985年5月美国6家出版商代表83家出版商,控告Texaco公司一位科学家为工作需要从图书馆订购的《催化剂杂志》上复印了8篇文章,侵犯了原告的版权,到1992年美国地区法院裁决时已耗时7年;哈塔林诉教会图书馆(Hotaling v.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一案耗时6年[7]。我国知识产权案件虽然审判效率很高,但往往影响深远、广泛。在一些案例中,一些原告利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等关键时刻提起诉讼,给大学的教学评估工作带来挑战。也有些诉讼涉及数百名作者,影响很大。这些案例说明知识产权问题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公共形象。

2.3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图书馆高效运行

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基本是线性结构,版权保护、识别与管理都比较容易。在数字环境下,作者身份的确认比较困难,侵权经常在非常隐秘的情况下发生。就传播方式而言,模拟环境下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点—面”大众传播,例如报纸、杂志,版权人很容易控制作品的传播范围。在数字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是“点—点”按需(on-demand)传播,版权作品的使用者处于主动状态,版权人不能控制作品的传播范围。用户在数字资源下载、信息上传、资源复制或传输、私设代理服务器、规避技术措施和馆外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侵权行为。而图书馆对这些行为在技术方面很难控制,因此时常影响图书馆运行效率。

2.4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维护公共利益

图书馆是国家科教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将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战略问题来抓,有利于从长远规划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将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环境和谐协调。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也是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战略组成部分。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图书馆表示没有制订过专门的图书馆版权政策,接近9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图书馆没有设置版权管理的专门岗位,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图书馆没有编制版权费用的预算,8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图书馆在过去的一年内没有举办过版权讲座或培训,96%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图书馆没有与版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说明虽然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具体实施和落实相关的保护政策方面,我国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加强。

3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目标

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是由图书馆战略转型目标决定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保障馆藏信息资源安全

图书馆战略转型的首要要素是馆藏资源的转型。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类型、结构、存取和利用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资源海量递增,出版和图书馆进一步融合。各种信息资源购买、许可、获取和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馆藏资源发展正面临着来自知识产权环境的实质性挑战。这一切变化使得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保障馆藏资源安全成为转型时期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的重要目标。

首先,要保障图书馆资源的合法性。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数字资源和图书馆经费之间的矛盾使得集团或联盟采购数据库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式。采购或许可合同的合法性和约定内容的针对性是图书馆通过集团采购合同获得资源使用授权的基本着眼点。建立健全采购合同制度,与具有合适资质的资源提供商约定作品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使用等事宜,是保障图书馆资源合法性的条件。另一方面,出版和图书馆进一步融合,数字出版可根据用户需要组合数字内容,图书馆更加关注特色馆藏的构建。世界各国图书馆纷纷认识到利用知识产权发展合法的数字馆藏的重要性。

其次,要保障图书馆资源的延伸使用。在数字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OCLC在2009年最新发布的联机OPAC调查报告指出,读者希望能直接链接到联机内容,比以往更关注馆藏资源的可获取性[8]。图书馆资源是否能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远程服务,电子资源能否突破公共图书馆馆舍或高校校园网延伸到社区和街道,图书馆员能否利用数据库资源的元数据提供资源集成服务和一站式服务,能否利用信息挖掘技术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都成为延伸服务的重要内容。

其三,要保障图书馆资源的长期使用。图书馆转型不仅要考虑现实的用户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国家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永续利用。数字资源的出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增强了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也同时引发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等世界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新型出版环境,图书馆如何实现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利用及再生?这些都涉及转型时期图书馆需要迫切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

其四,要保障图书馆资源的权威可信。网络时代虽然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查询信息的主要工具,图书馆仍然以其信息的权威性和更高的可信度成为社会的知识信息中心。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障了作者权益,也从署名权、发表权等方面保障了图书馆资源的权威可信。新型图书馆业态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网上资源丰富馆藏。图书馆要保持资源的权威、完整等特性,就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管理。

3.2 保障图书馆均等服务

为公众提供均等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图书馆均等服务涉及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保障以及服务体系等方面。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要求著作权法授予图书馆一定的特权,只有授予图书馆特权才能真正实现均等服务。世界各国著作权法均授予图书馆这种特权。但是,享受法律授予特权的图书馆应具备一定的法律资格。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等国的版权法都对“图书馆”进行了界定。澳大利亚版权法第18条规定,本法所称图书馆不得被解释为为了营利而建立或运行之图书馆,因为这样的图书馆由为利润而营业的某人所拥有;该法第49条第(9)款规定,本条中的“图书馆”是指所有或部分馆藏直接地或通过馆际互借为公众成员所获得之图书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版权法都明确规定图书馆是指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图书馆。美国众议院在1976年的版权法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个纯粹的商业企业不得设立版权作品藏书,将其称为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并从事营利性复制和发行活动”。显然,立法机关有意将图书馆限定在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范围内。IFLA在《数字环境下版权问题的立场》中确认了国际图书馆界对版权的关注,“版权的平衡是为了每一个人”,“在数字环境里…图书馆将继续起关键作用,保证在信息社会中所有人都能接触到信息”[9]。

服务对象和服务保障方面,普遍服务必须保障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民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以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服务,只有服务障碍消除才可能实现普遍均等。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以及公众权益的维护过程中都会涉及知识产权成本的问题。只有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降低或消除服务障碍,才能保障图书馆的均等服务。

3.3 促进资源深度开发

信息环境下,科研互动交叉融合,呈现出协同创新趋势。数字数据驱动、分布式、协同式、跨学科等成为E- science的典型特征[11],由此也带来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与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图书馆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知识挖掘和加工,构建知识库,满足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建立各种资源开放集成与开放融合的机制,支持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Web2.0理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分享。图书馆OPAC实际上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网络平台,融合了各种资源和服务,由此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将更加复杂。

在图书馆资源组织构架方面,资源整合已由基于文献载体书刊级别的信息统一揭示发展到基于篇目文献的内容信息,并在提供统一检索的同时提供一步到位的获取服务。图书馆力求将资源的元数据和数字对象等聚合在本地仓储中提供基于文献内容的组织、关联、导航、全局发现和知识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对数据库底层的剖析和对资源内容的深层次挖掘,需要合理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图书馆长期通过对馆藏资源的增值加工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包括生成用于信息报导的书目、文摘、索引数据库、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以及用于信息咨询的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等形式的知识产品。数字环境下,学术交流体系的变革、机构知识仓储的兴起以及用户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知识产权所带来的问题及机遇,积极推进开放资源出版和机构知识仓储的建设。这些资源增值加工不仅可以形成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有效优化图书馆整体资源体系,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推动了有关知识产权制度的讨论和发展。

3.4 实现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知识产权法律的宗旨是建立版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并激励智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国际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图书馆在制定转型战略规划时,非常重视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讨论与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图书馆发展协调,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如IFIA认为其首要战略行动就是对国际版权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施加影响,使图书馆用户可在公平使用原则下获取信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监督和提出公共政策。他们认为,因特网和万维网的普及,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限制了科学与医学信息的顺利传播。

转型时期的图书馆要通过知识产权管理,逐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实现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如公共图书馆正在推行“图书馆就在你身边”活动,使图书馆服务突破馆舍限制,深入到街道和社区、农村和乡镇,积极推进社区利益的发展。通过CALIS、NSTL、CSDL、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模式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

4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路径

4.1 将知识产权纳入到图书馆转型战略规划

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涉及图书馆的全部流程,必须纳入图书馆转型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中。目前战略规划已经被国外同行证明为卓有成效的图书馆管理工具[11]。《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要“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这些国家政策性战略纲要文件直接构成了图书馆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依据。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中,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图书馆知识产权环境与政策,保障图书馆的高效运行。图书馆只有认清知识产权环境,掌握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利用好知识产权相关政策,与有关版权机构展开良好的合作,才能实现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在战略规划中宣称,“版权问题的确定和管理将在用户服务中愈发重要”,“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图书馆员在协商网络资源的版权许可协议时运用一些技巧,希望图书馆馆员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在各种知识产权问题上给予帮助”[12]。

4.2 建立图书馆内部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系统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内部的战略支持系统,尤其应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人力支持系统、财务支持系统。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考虑有关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配备。熟悉和掌握知识产权知识和技巧成为未来图书馆员的必备知识技能之一。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已经考虑或设置了版权馆员(copyright librarian)岗位,如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加拿大兰加拉学院图书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在预算中也明确提出版权图书馆员岗位问题[13]。还有的图书馆设置了获取服务馆员、电子服务馆员、版权许可馆员等岗位,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基本要求都包括馆员熟悉版权政策,能为用户提供各种版权咨询,指导用户利用知识产权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预算时,图书馆应增加版权成本预算。书刊价格的逐年上涨使图书馆资源成本发生变化。在全球不断抬高知识产权门槛、版权保护趋向更加严格的法制环境下,随着电子资源在图书馆中比重的增加,图书馆服务的远程化与精细化,图书馆版权成本也必然增加。数字化资源建设、文献传递、远程服务、数据融合、版权人力、使用许可、诉讼成本、侵权监测等均是预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3 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行机制

在49所被调查的图书馆中,制订了专门的图书馆版权政策的有8所,占16.33%;而没有制订过专门的图书馆版权政策的多达41所,占83.67%。这项数据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还比较滞后。另外,为了调查图书馆界对解决版权问题的看法,我们给出了四种选项,分别是:主要依靠政府履行职责,主要依靠图书馆主动积极,主要依靠市场自动调节和主要依靠版权人自己。结果有62.39%的调查对象认为解决图书馆中版权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是“主要依靠政府履行职责”,只有24.77%认为“主要依靠图书馆主动积极”。在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由国家投资设立的公益性文化和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经费、人员的支持。但是,知识产权是私权,一般依靠私人力量解决。也就是说,图书馆本身才是解决版权问题的主体,而政府只能通过投入等措施,为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图书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向全体馆员介绍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严格地执行战略规划。图书馆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必须事先建立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评估机制。图书馆知识产权方案的评估包括对知识产权管理方案的背景与环境适应情况进行评估、目标实现的效率与效果的评估、内部支持系统的评估、支持未来图书馆发展总目标能力的评估。

运行机制包括制订知识产权管理的运行规则,明确如何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采用什么样的运行工具,如许可使用合同、版权声明等。运行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战略方案和图书馆的各类版权政策,如采购版权政策、学位论文版权政策、文献传递版权政策、数据库使用版权政策、用户版权政策等。知识产权管理方案实施于图书馆管理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也可能出现国际形势的变化,如国际版权条约的生效等等,因此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4.4 鼓励用户参与知识产权管理

调查发现我国图书馆界对版权问题担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用户利益”。图书馆解决版权问题最主要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费因素,排在第二位的是“读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比例为36.11%)。用户参与是Web2.0环境下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用户的配合。知识产权教育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中都把对用户进行知识产权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为例,他们为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提供指导,如数据库许可使用、用户隐私、馆际互借的版权问题、电子教参和文献传递服务。鼓励教师和研究生讨论一些主要问题,包括版权管理、开放存取以及自存档。与学校管理者和院系合作,为教师管理他们的数字资产和知识产权提供支持,包括帮助进行版权管理、电子教参、课程管理政策、自存档和知识库的使用、关于开放存取期刊的咨询等。我国图书馆在制订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规划时也应明确鼓励用户参与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与措施。

(收稿日期:2009-03-05;修回日期:2009-12-05)

标签:;  ;  ;  ;  ;  

转型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