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红河州 661100)
摘要:众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医护人员普遍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然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与编制内的医护人员比较而言,临聘护士,特别是手术室临聘护士面临着更为严峻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地区六家二级一等及以上医院的60名手术室临聘护士问卷调查,分析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减缓心理健康恶化趋势的对策。
关键词:临聘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
一、手术室临聘护士心理健康现状
笔者通过六家医院手术室临聘护士工号进行电脑随机选择,确定60人作为发放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准确,问卷通过第三方发放和收取,问卷不填写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回收有效问卷58份,其中有效问卷57份,无效问卷1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在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除了睡眠一项,有一半的临聘护士只显示没有问题或者轻微的为题外,其它七项指标有超过半数的人均存在中等或者以上问题。特别是焦虑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均面临焦虑偏重的问题。就总体调查结果而言,57名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荣乐观,部分被调查者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严重问题,需要采取心理干预或者是药物控制。
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1、身份认同原因
手术室临聘护士与其它科室临聘护士一样,属于医院非编制内人员。她们与各县、市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基本工资由派遣单位发放,医院只负责方法奖金,加班费等。她们在基础基础档案工资方面,公积金方面与编制内职工相比无正常增长机制,只与本地的最低工资增长水平挂钩,绝大多数临聘人员无公积金,自行缴纳养老保险。所以这部分临聘护士身份得不到自己和同事的认同,都认为不是本医院的人,是医院的“临时工”,没有单位的集体归属感,感受不到“单位”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经济地位方面
一方面,绝大部分临聘护士为各地、州、市卫生职业学校(部分升格为卫生职业学院)毕业学生,学历为中专,少部分为专科,由于学历较低,不具备考取事业单位编制条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基本工资仅为1700多元,而编制内医护人员一般在5000元以上。
同时,临聘护士不能享有有公积金,边区州县补贴等,基本收入远远低于编制内的医护人员,据统计,基本收入仅仅为编制内医护人员的三分之一。同时,就大部分医院分配机制而言,奖金为医院医护人员的重要收入之一,部分医院或者科室奖金收入甚至超过工资基础工资收入。然而,绝大部分医院的奖金分配一般和职务、职称挂钩,并成正比例增长。临聘护士由于学历低,很多为初级岗位职称,在奖金分配中处于劣势。从总收入来看,临聘护士一般仅为编制内护士的60%左右,和医生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很多临聘护士虽然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方面与编制内的医护人员一样(甚至超过超过编制内医护人员),但是就从总体经济收入而言,远远低于编制内的医护人员。部分刚参加工作处于实习期的临聘护士只有基本工资,无奖金分配,所获得收入甚至不够支付吃饭、租房等基本生活费用。
3、科室工作特点方面
手术室的临聘护士,承当医院各科室手术的配合和服务工作。由于需要做手术的病患具有病情危急、突发性强等特点,手术室的护士与其它医护人员相比上下班时间更加不固定,临时加班更加普遍。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整个医院的门诊量的增长(很多病患只有节假日才有时间看病)导致各科室手术量剧增,手术室护士除量正常上班工作外,还要承当大量的夜班和加班工作(夜班为每周一次)。如碰到当地重大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产生较多人员伤亡时,往往出现科室所有人员全部加班的情况。
据调查统计,一般科室的医护人员正常下班率为30%左右,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正常下率仅为13%。绝大多数的家庭中,只要一方为医护人员,另一方往往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庭责任。但是如果家庭中有一方为手术室医护人员,那么另一方将不得不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庭责任,如孩子上学接送,家务、孩子教育培养等,导致家庭失和,矛盾突出。
综上所述,相比编制内的其它科室医护人员,手术室临聘护士具有身份认同感低,经济地位低下,工作时间长,上下班不固定等特点,使得临聘护士们在单位上,在家庭中都面临巨大压力,长此以往,产生了各方面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继续恶化,将对医护工作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三、缓解手术室临聘护士心理问题对策
1、医院领导和管理阶层因该积极相应国家《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文件精神,在不能取消编制区别的情况下,尽快缩小最终取消编制内和临聘医护人员的收入差别,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2、医院应该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临聘护士的人文关怀。让临聘护士能感受到单位和集体的温暖,提升其身份认同感和子也自豪感。
3、手术室因该优化工作安排,进行合理统筹协调,在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转和完成的前提下,让手术室临聘护士们也能像其他上班族一样,能轮流享受正常的上下班和节假日休息时间。
4、医院要建立正常心理疏导机制,要对医护人员,特别是临聘护士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及时的调查了解,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医院职工们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对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职工们要给予休假疗养和药物治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杨卫红,史晓娟,裴炜,何晶辉.某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
[2]潘文峰.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严首春.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
论文作者:庞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护士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手术室论文; 医院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科室论文; 心理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