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防治_小麦论文

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防治_小麦论文

冬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小麦论文,生与论文,丛矮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麦丛矮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它的发生和危害是: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小麦叶片汁液后,植株染病。假如小麦植株冬前感染,表现为植株显著矮缩,分蘖增多,主茎和分蘖一般不拔节抽穗;返青期或拔节期染病,即使能抽穗结实,子粒也秕瘦,且颗粒重显著降低。麦苗感病越早,损失越大。据有关资料,秋苗期感染病减产达87.7%;返青期感病,减产达45.4%,所以对麦田丛矮病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丛矮病的发生和流行

①早播麦田发病较重这是因为早播麦田幼苗出土后正值灰飞虱成虫活动高峰,秋作物和杂草枯萎,大批成虫迁入早播麦田。

②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发病重七八月份雨量偏多,气温偏低,有利于灰飞虱繁殖越夏,加之杂草丛生,秋作物晚熟也促使了灰飞虱数量增加;暖冬有利灰飞虱越冬;春寒使小麦返青、拔节推迟,麦苗长势弱,抗病力降低,也有利于从矮病的发生和流行。③套种麦田,靠近杂草和晚秋作物的麦田发病较重。

2、防治措施

①彻底灭茬、全田耕翻、精细整地,清除麦田附近杂草,消灭飞虱适生环境。

②用内吸药剂拌种。一般每100公斤种子用75%的“3911”乳剂或40%久效磷乳油200~300克,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150~200克,对水10公斤拌种,并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拌种药剂持效期35天以上,能有效地控制灰飞虱的发生,还可兼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③对未经药剂拌种播种的麦田,可根据麦田四周及边行发病重的特点,在小麦苗期、分蘖期对四周喷5~10米的药剂封锁带,使灰飞虱迁入和迁出麦田时取食中毒死亡。一般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久效磷乳油或80%的磷铵乳油1500~2000倍乳液喷雾,每亩喷药20~30公斤,也可每亩用2.5%的敌百虫粉或1.5%的乐果粉或水胺磷粉1.5~2.5公斤均匀喷施。

④返青期“早”防治。所谓早防治是指根据灰飞虱在三月下旬进入传毒高峰期的活动规律,抓住三月上中旬灰飞虱危害上升之机大力开展防治,将灰飞虱消灭在大量传毒之前。具体防治措施视冬前发病情况而定。秋苗期感染病表现症状的病株基本属绝产株,并且是年后传病的毒源。所以,对于年前有50%以上病株的地块最好及早翻种早春作物;对零星发病的地块,要及早拔除病株,减少毒源,同时全田喷药防治;对年前有轻微发病或春季灰飞虱密度较小的地块,可喷药剂封锁病毒传播。返青期所用的药剂、浓度和秋苗期相同。

⑤加强冬小麦管理,增强麦苗抗病力。合理施肥,浇好越冬返青水,返青期及时划锄松土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程度。

联系电话:0351-4295588转2865

标签:;  

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防治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