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王信超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王信超

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能耗仅次于工业位列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持续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夏热冬冷;研究现状

一、前言

绿色建筑技术起源于能源危机及生态危机之后人们的痛定思痛,但国外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特定气候和地域需求特定建筑技术来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理论与实践[1],这为将来的绿色建筑的最终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地理科学与生态学理解越来越深入,在四五十年代,气候和地域条件成为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象美国的R·纽特拉、L·康、P·鲁道夫等,巴西的O·尼迈耶、L·考斯塔等建筑师的许多作品都充分考虑了气候和地域这两个因素[2]。1963年,V·奥戈雅完成了《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3],概括了60年代以前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研究的各种成果,提出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7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姆·范·德·莱思(sim vander Ryn)开办的EDI研究所的专著《生态设计》将环境与气候列为建筑设计的要点[4];向来重视地方性建筑研究的印度建筑师C·柯里亚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5]。80年代中期J·拉乌洛克(James Lovelock)完成著作《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点》,这本书将地球及其生命系统描述成古希腊的大地女神—盖姬、她总是努力创造和维持生命。199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的《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一书,是在许多绿色生态机构的工作基础之上完成的。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合著的《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则通过主旨、行动、实践及建议四章全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应用。总体来说,国外对纯粹的技术应用性梳理归纳研究比较少,大多数技术应用研究都集中于一个具体的案例,以一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绩效评估也是对系统的最后的整体表现为依据,对单个技术较为忽视。少量涉及技术体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纯理论或纯学术方面;相比之下,涉及夏热冬冷地区适应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研究就更为欠缺了,缺乏完善的具体技术体系分类研究和用于设计应用的技术实践指导。

三、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历史上一些政治及经济发展上的客观原因,使我国对本国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缺乏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后果的深刻认识,导致我国开始真正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认识并予以足够的重视已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对绿色建筑极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至少比发达国家晚了20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逐步由能源低消耗国转变为高消耗国,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90年代以来,各相关机构都逐步开始将建筑技术的气候适应性作为建筑科学技术

四、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对策研究

4.1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及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建筑物类别等因素,对不同的城市的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改造进行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分阶段按照不同的层次有计划的逐步推行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设计、施工及材料生产产业及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绿色建筑行业专业和创业人才队伍。从不同层面推动建设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和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基础操作。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及原始建筑特点与类型来建设,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技术手段照抄照搬到其他地区,比如北方少雨较干旱,房顶大都是平的,提供法律支持。其次要建立有关雾霾治理的监督体系,动员各种力量(社会组织、媒体、舆论、互联网、个人等)加强对污染企业、政府作为的监督,做到有法必依。再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积极依法办事、减少污染排放量的企业进行奖励;对违反法律、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坚决打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氛围,呼吁人们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减少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逐步治理雾霾。

4.2政府层面首先政府应积极履行其经济职能,运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职能,鼓励和支持绿色环保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提供绿色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提供多种选择,缓解雾霾天气的严峻状况。其次履行政治职能,加强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积极借鉴别国或别地区治理雾霾的有效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雾霾治理的道路。再次履行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等来促进有关雾霾治理的科学研究的发展,以科学技术来治理雾霾。最后履行社会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治理雾霾。

4.3社会层面首先企业要积极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使用清洁能源,解决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料,加大创新力度,把治理污染和发展产业结合起来。其次社会组织尤其是环保组织要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承担责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一股绿色、创新潮流,形成全民环保、绿色创新的社会氛围,倡导绿色出行、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减少雾霾的污染源。最后要动员社会中的所有力量(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舆论等)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使那个人层面首先从自我出发,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能源资源,反对浪费;少开私家车,可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次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鼓励自主绿色创业,把减少污染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湖北小伙汪仁政的“尘埃计划”,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次通过参加绿化、保护植被等公益活动来为雾霾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以自身的行动传染和影响他人。最后利用各种手段工具发挥自身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发动呼吁人们减少污染,宣传雾霾治理的现实意义,带动更多的人为雾霾治理贡献力量。

五、总结

目前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的最大的问题在于:

1)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开发人员很少参与;而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又因其学科上的局限性,一般只精通单一方面的技术,并且严重缺乏与建筑设计的整合。

2)建筑师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于“概念设计”与实验性建设较多,立足于大规模实践应用研究的有限,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运用及实践活动较少,覆盖整个建筑各方面的成熟技术未成体系。

3)现有关于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资料及技术手册较少,对建筑整个绿色技术体系介绍的就更少;由于技术发展太快,缺乏对时代技术进步的反映;技术性太强,理论性太强,缺乏应用评价,不便于实际使用。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6.

[2]付祥钊主编.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0.

[3]王长庆,龙维定,杜鹏飞,黄治钟,潘毅群译.绿色建筑技术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王信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王信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