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_徐志强,李自强

工民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_徐志强,李自强

河南龙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工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 需要为目标,要致力于构建适应工民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组织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出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工民建;应用型;培养模式;实践

1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背景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之前明确指出,现今国内教育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加强对教育体制与模式的改革工作。而就应用型人才的来看,其作为技能型结构的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市场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过于偏重于理论的现实问题,过于重视对科学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忽视了高等教育人才就业时市场对该类人才素质的需求,这就直接导致了人才市场竞争能力的降低。而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光需要科研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其中应用技能型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主导者,所以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就民工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看,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以实践型教育为基础的民工建专业培养模式,但在改革力度上仍然略有不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但是仍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就普通本科来看,培养人才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明显比不上学科尖端高校,其应用技能有比不上高职院校,这就导致了普通本科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为切实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工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强学科教育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人才需求的适宜性。

2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2.1落实对师资力量的优化工作

现代教育虽然要求以学生为受教育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育者的责任就轻了,相反其除了需要承担起教学责任外,还需要实现对学生思维发散与拓展过程的合理引导。为切实落实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必须加强对师资力量的优化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而在优化师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教育者的主观意识上入手,必须让教育者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使其加强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对工民建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了解,确保其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时,能够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另外,还需要促使教育者提高自身在应用技能方面的执教能力,使其利用好课余时间,深入施工与设计单位一线,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建筑行业新规范与新技术,促进教育者操着“双师型”的方向不断发展,继而在落实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相应的应用技能教育工作,进而为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2.1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知识滞后及脱离实际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存在不同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教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及必要的改革。理论教学坚持“少而精”,大胆删除那些过深过繁的理论知识;将重点放在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上,讲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2.2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能否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人才规格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找准自己的岗位群。办学一定要走向市场,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在知识层次上,理论知识可以浅一点,少一点,操作技能要多一些、精一些,到了施工企业要马上能顶岗操作,来了就能干,干就能干好。 因此,必须主动适应建筑企业的需求,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新的阶段培养目标,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努力将培养预备型人才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转化。

2.2.3改革考核方法

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在卷面上出一些灵活性大、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题目。改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方法上,要改革单一的闭卷笔试的方法,分别采用开卷笔试、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面向市场,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职业学校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2.3构建联系实际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房地产热潮背景下,工民建专业毕业人数虽然趋近于饱和,但受应届毕业生专业素养等的限制,建筑工程对高素质工民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较大。为满足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切实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必须加强对实习基础的建设工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与其高职院校共建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生产实践的环境。可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及多元化需求将其分为建筑施工与结构设计两大班组,分别教授相应的实践内容,提高其职业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切实落实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后,则应该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之中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切实了解行业规范、操作技能、质量标准以及工作环境等等,并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工作,以此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2.4加强工民建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工民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普遍较为低下,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且多以教育者为课堂主体,学生热情普遍不高。为此,必须加强工民建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教育者在讲述相关课程时,应该将该门课程的具体应用价值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讲明,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价值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避免学生盲目的进行学习。其次,由于工民建本就是一个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实践性学科,由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育者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等,为学生呈现动态化与立体化的专业信息,辅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工民建专业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掌握学科中抽象、复杂的专业内容。教育者还应该根据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加强BIM技术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认知,以此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国内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两者间的矛盾,在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师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四大方面入手,加强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继而在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国内建筑业的发展给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穆雪.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0):60-61.

[2]卢小丽.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5(09):148,150.

论文作者:徐志强,李自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工民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_徐志强,李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