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葛云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葛云

葛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3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脑血栓护理过程中,观察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06 月-2015 年06 月脑血栓患者82 例。通过抽签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2 组(对照组 41 例):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实施脑血栓护理。B1 组(观察组 41 例):选择优质护理的方法实施脑血栓护理。比较所有患者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脑血栓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B1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9±15.85)天,患者ADL 评分为(78.62±10.32)分;B2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7.89±9.82)天,患者ADL 评分为(56.82±11.66)分;B1 组明显优于B2 组脑血栓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血栓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选择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除能够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最终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期康复,获得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血栓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40-01

脑血栓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较为多发并且普遍的一种疾病,表现出疾病变化快以及发病突然等系列的特点。针对脑血栓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精神症状、表现出肢体偏瘫症状以及表现出失语症状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对此选择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脑血栓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在实施脑血栓护理的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最终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ADL 评分获得显著改善,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 年06 月-2015 年06 月82 例脑血栓患者。通过抽签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1 组(观察组 41 例):男22 例,女19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9 岁-75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5±1.9)岁;B2 组(观察组 41 例):男25 例,女16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 岁-76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6±2.1)岁;针对所有患者实施脑部CT 检查,全部确诊患有脑血栓疾病。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两组脑血栓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方法:1.针对B2 组脑血栓患者,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方法;针对B1 组脑血栓患者,在B2 组基础上,临床选择优质护理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2.对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患者病房的巡视工作,针对脑血栓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观察,确保通风良好,保持卫生清洁,确保脑血栓患者呼吸道始终通畅,如果患者表现出头痛症状,需要通知临床医师进行有效处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因为脑血栓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严重,患者较易表现出烦躁以及悲观等系列消极情绪,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疾病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讲解脑血栓疾病的有关知识,针对疾病知识可以有一明确认识,将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消除,确保能够以最佳状态接受临床医师治疗【3】。

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认真做好用药护理工作,针对患者认真讲解实施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使脑血栓患者了解在实施药物治疗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在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患者的意识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患者表现出皮下出血以及表现出牙龈出血症状,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干预【4】。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饮食习惯良好,将蛋白质摄入量有效增加,多进食豆制品以及瘦肉等系列食物,针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将胆固醇以及脂肪摄入量有效减少【5】。

对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针对脑血栓患者,因为其卧床的时间较长,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肺部感染以及出现泌尿系感染等系列的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脑血栓患者认真做好并发症护理。有效提高疾病的预后质量。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 对两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t 检验通过x ±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 为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脑血栓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B1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9±15.85)天,患者ADL 评分为(78.62±10.32)分;B2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7.89±9.82)天,患者ADL 评分为(56.82±11.66)分;B1 组明显优于B2 组脑血栓患者(P<0.05)。

讨论脑血栓疾病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患者的脑部动脉以及颈部动脉,如果未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往往导致患者表现出系列后遗症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优质护理模式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此种护理模式同传统护理模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能够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具有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确保护士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

本次研究中,所有脑血栓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在住院时间以及ADL 评分两方面,B1 组明显优于B2 组脑血栓患者(P<0.05),有效证明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脑血栓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ADL 评分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显著效果,最终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曹丽红,向红霞,万娟等.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162-163.[2] 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病人的优质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294-3294.[3] 林鹿,林鹤.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5(35):179-180.[4] 赵树新.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5,2(10):96-96.[5] 侯春香,周文华.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5,1(10):128-129.

论文作者:葛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葛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