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_林贝相

东兴市人民医院 广西东兴 5381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确诊为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和中药共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大便次数、痊愈时间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病毒性腹泻;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临床多主张是由于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性状改变以及次数增多,并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属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为高发期,病程3~8d,目前临床多以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进行快速诊断[1]。由于患儿发病年龄均偏小,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腹泻及其并发症易导致患儿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甚至生命。因此,临床上西医多以补液和对症治疗为主,但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特异性药物。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发现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小儿病毒性腹泻进行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确诊为病毒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7个月~4岁,平均(13.0±8.2)个月,腹泻天数3~5d,平均(3.0±1.2)d;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12.7±7.2)个月,腹泻天数3~5d,平均(3.2±0.8)d。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第八版《儿科学》第十一章第八节腹泻病[2]:(1)年龄多为6~24个月婴幼儿;(2)起病急,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3)大便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伴少量黏液,无腥臭味;(4)粪检病毒抗原(+)。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征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口服蒙脱石散25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服用中药治疗[3]:葛根10g、黄芩6g、黄连3g、茯苓10g、苍术6g、神曲10g、甘草6g、车前子10g、白芍6g、金银华10g。200ml水熬制后口服,1剂/次,1次/d;同时给予患儿穴位推拿:①选穴:大肠穴:食指尖至虎口一直线(食指桡侧缘);小肠穴:指尖至指根一直线(小指尺侧缘);脾经:拇指末节罗文面;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天枢:脐旁2寸;龟尾:尾椎骨端。②手法:清大肠穴、小肠穴和脾经;揉天枢、龟尾;退六腑。1次/d,以滑石粉为介质,治疗部位微红及止[3]。两组均以3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参照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显效:治疗48~72h,腹泻次数减少(少于2次),大便性状正常,其它临床表征消失;有效:腹泻次数减少(少于3次),大便部分正常,其它临床表征缓解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48~72h,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大便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大便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临床上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变大便次数上无明显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由于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具有多样性,该病已跃居为我国的第二大常见病,亦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成为危害婴幼儿健康的首要问题[4]。由于婴幼儿自身各系统均未发育完全,特别是免疫功能的不健全,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此外进入秋冬季节,进食的食材发生明显变化时,婴幼儿的胃肠无法快速适应,而引发消化道功能障碍。小儿腹泻中最常见的即本文所研究的病毒性腹泻,该病主要的致病病毒即轮状病毒,通过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粘膜层,致使小肠肠绒毛坏死,导致小肠的吸收功能障碍,引发小肠液的大量聚集最终导致腹泻的出现[5]。目前西医尚未发现有效抵抗此病毒药物,故西医临床多采取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但病程一般较长,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和加重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加之部分临床医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患儿体内病毒的耐药性,有时还会加重肠道紊乱,使病情加剧。

我国中医在认识小儿腹泻早有建树,《幼幼集成》就阐述小儿腹泻当属脾胃失调,易致泄泻。故我院依照古典医学所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推拿和中药治疗。本研究数据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7.2%,明显高于西医的常规治疗。中药方中,黄芩、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之功;茯苓具有除湿利尿之效;仓术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健脾益气之能等。小儿推拿乃我国民族医学之瑰宝,清大肠、揉天枢乃利湿解滞;清小肠、退六腑乃利尿清热;清脾经揉龟尾乃除热通肠之效。利用中药和推拿手法,共同达到调节内府、舒经通脉、益气活血,使得疗效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在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临床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磊,余亮,孙荷,等.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140-144.

[2] 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6.

[3] 李军胜,蓝陈福. 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8(23):556-557.

[4] 杨春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8(2):97-98.

[5] 李新霞,张镁硒.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4,12(43):2801-2802.

论文作者:林贝相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_林贝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