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选题组稿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原则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4)06-0100-02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学报编辑应有良好的选题、组稿意识,使高校科研实现高起点、高效益,推动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报编辑应当做好选题组稿工作。学报编辑在进行选题、组稿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治导向性原则
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关系到能否正确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大问题。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由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出版物重要的特征和标志之一。因此,坚持正确的导向,是选题组稿策划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应该严格把好文稿政治关,严格执行我国出版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理论价值、学术价值的系列选题计划[1]。
二、创新性原则
(一)选题创新
在高校和期刊界学报竞争激烈、出版国际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学报要想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选题策划目标,就应该坚持和遵循创新性原则。选题创新是新时期编辑策划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性选题所取得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表现为新观点、新发现、新见解,在编辑实践中,因为编辑“慧眼识珠”,使其创新成果得以在国内外迅速传播,而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它代表着学报文化内涵的导向,是形成学报核心竞争的关键。选题的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人无我有的“全新”和人有我“新”、人有我“特”的推陈出新。对于前者来说,由于我们处在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不断出现,只要是别人没做过的选题,善抓机遇且具有一定策划选题能力的编辑都能实现;对于后者来说,要使原有的已为社会所接受的事物、问题和知识等有所突破、创新,难度较大,非学报编辑对其进一步优化和更深层的挖掘不可。学报编辑策划的选题是否有创新性,判断标准,一看新颖性,二看快捷性,三看其优秀性[2]。
(二)组稿创新
组稿工作对学报质量有很大影响,学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稿的情况,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能坐在编辑部里“守株待兔”,而是要学会主动找稿件,学报提倡出门组稿,但并不由此排斥、否定“等米下锅”。对学报来说,其任务之一便是激发更多的人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热情,从而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等米下锅”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等”,而是能动积极的“等”。组稿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作者,合适的作者是创新选题得以落实的关键。作为编辑,要时刻把握改革发展的脉搏和动向,以敏锐的目光捕捉新的信息,预测和追踪新的热点,发现新的作者,组织出有新见解的稿件。二是建立特约编辑制度。建立特约编辑制度的优点有三:可以及时收到有关学报质量的反馈信息,获得高质量的稿件,可以使编辑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面向社会。三是采取适当奖励和鼓励措施进行组稿,如可以采取适当提高稿酬的办法等。
三、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预见性原则,学报的选题策划作为未来或即将产生的学报成品谋划宏图的工作,在本质上是领先于学报出版的其他环节的一种带有前瞻性的超前行为。所谓前瞻性,是指在学报的出版过程中,当某种与学报出版工作有关的事物尚未出现时,代表这种事物的征兆、苗头等相关信息,就已经反映到学报编辑的头脑中来,并能预见其发展趋势。预见不同于无科学根据的盲目猜想。也就是说,在策划选题之初,编辑要有站在时代精神制高点上和科学及学术的前卫线上策划选题的眼光,与时俱进,着力反映和传播代表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以科学预见选题的发展趋势和终端效益。如果策划之前对该选题没有预见性,那学报出版后也是过时废品,就没有读者市场,其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效益就更不言而喻了。所以坚持和遵循前瞻性原则,是编辑选题策划特别要把握的原则[2]。
四、特色性原则
高校学报与一般刊物一样,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载体,是一种有固定出版周期的连续出版物,但由于学报是以反映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因此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刊物的特性。要想学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上必须遵循特色性原则,紧紧围绕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选题、组稿,充分发挥本校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特长,用本校的优势条件创造“名牌产品”,在综合中体现学报的特色水平。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在平时的编辑工作中,注意紧紧围绕蒙医蒙药学、计算物理、农作物裁培与耕作等学科进行选题组稿。经过这样几年连续不断的努力,并通过加强栏目化,终于使学报凸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学科特色。特色树立起来后,如何深入和保持的问题,也是学报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培养和建立骨干作者队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五、信息性原则
学报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时,应坚持信息性原则。全面快速地获取信息是学报编辑策划选题的关键。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期刊已结束了单一的以图书出版物存在的方式,而被多元化存在方式的网络版期刊、光盘版期刊、互动式的网络期刊及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取而代之,如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光盘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创立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打破了学报以往的封闭性,学报编辑网上选题、网上组稿都已成为现实。学报编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之丰富、传播之快这一特点来搜集各方信息,筛选、归纳、分析判断,为更好地进行选题组稿服务。
六、选定作者原则
学报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市场,这些问题一定要有作者的参与才能实现。要把学报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必须有优秀的作者配合[3]。因此,一个称职的编辑,在进行选题组稿策划时一定要遵循选定作者原则。作者是学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其中有名的作者则是学报的一大笔财富,学报的组稿策划全靠他们实现。学报编辑只有厚实的阅读沉淀和广阔的学术背景,才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去结识有思想和才气的作者,结识有个性的作者,并且能结合所办学报的优势去团结一批作者,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群。不断地发现作者,不断地推出新人,这应该是编辑工作的份内之事,是编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也许正因为如此,《编辑为自己立传》一文的作者才说:海明威把他的《老人与海》献给珀金斯。珀金斯是编辑,在斯克里布拉社干了30年,把为数众多的作家推到读者面前,不仅给这家老出版社带来生机,而且大大改观了美国文学史。文学被印刷,以图书的形式流布于世,其历史就不单是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故事了。可见,不断的发现、推出并拥有稳定的作者队伍群,对于编辑来说有何等不容漠视的意义。
总之,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过程中,一定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开放思维,拓宽视野,把握好上述原则,这样才能策划出在学科领域具有前沿性的、富有生命力的选题及拥有稳定的作者队伍群,以促进学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