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输,怎么办?——专家、教师、家长谈家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家长论文,教师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潘文翠(高级教师):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个最大的误区: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二是对孩子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没有摆正。我们发现,对孩子期望值高的家长文化层次通常比较高。这本来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这类家长不懂得期望值应该怎样确定,一般情况下都把目标定得过高,孩子拼命跳也够不着。我们学校有个学生,眼看快考中学了,学习成绩在班上还是个“中游”,家长急得不行,又开“小灶”,又请家教,逼着孩子在一学期之内冲到前五名,否则进不了重点中学。这个目标,孩子就是不吃不喝不睡光学习也达不到。结果孩子对自己彻底绝望,根本没兴趣再学了。这个例子是说,家长制定目标要科学,让孩子觉得自己使使劲就能够着,这样他才感到有希望,才会产生信心。
有不少家长只盼孩子学习好,认为只要学习好了,进重点中学、进大学就能成才,而从不考虑孩子怎样成人的问题。我们学校有一个男孩,从祖父母到父母、叔叔、姑姑都是文化层次很高的人。但他的家人只注意他的学习,而对他的品行培养却漠不关心。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非常差,撒谎、拿同学的东西、偷奶奶的钱,还趴在地板上看女孩子的裙子里面穿什么。向他家长反映,家长也不当回事。这个孩子很聪明,可是就算他学习再好,他能成才吗?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会彻底输掉的。
廖丽珠(副教授):我很同意潘老师的观点。绝对不是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叫成才,那充其量只能称为有知识。孩子成才,除了学习(也叫智力因素)好之外,非智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孩子,他是开朗还是怪僻;是诚实还是虚伪;是热情还是冷漠;是自卑还是自信;是大度还是狭隘;是善良还是自私,等等,这都叫非智力因素。人的成才一定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EQ(情商)比IQ(智商)更重要。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总结自己一生经验时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里所说的“血汗”就属于非智力因素——勤奋。如果两个孩子的智力因素相近,究竟谁能成才,往往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不仅能使人的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还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所以,家长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孩子的学习上其实是大大的失策。
尹丹(教师):确实如此,我教书十几年,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孩子成绩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否聪明,是否用功。很多孩子学业上的困难其实是由于某些心理上的障碍(即非智力因素)所致。我有一位朋友,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中下等,他很着急,总希望我们去辅导孩子的功课。去了后我们发现,孩子话语很少,跟我们讲话也显得很吃力。通过了解,才知道孩子在课堂上从不发言,作文词汇贫乏,计算时脑子转不过弯等等。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由于语言障碍而导致思维呆板的心理病例。因为不讲话,便难以促进思维的启动和运转,对外界的信息接受既少,又缺乏内在加工而难以消化。所以我们便把指导重点放在对他的语言训练上。通过一些小活动诱导他多开口说话,再安排一些他有兴趣的事让他口头形容、文字描述。比如他喜欢养鸟,就让他叙述和描写喂鸟的过程等等。通过半年的训练,大有成效。这个孩子不但能与他人对话,课堂上还能主动发言,数学成绩也提高了许多,作文进步尤其大。这个例子说明,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家长绝不该仅仅关注成绩或分数。
赵卫雄(教师):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确不少,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惟一要求就是学习好,别的都可以忽略,独生子女尤甚。我有一个学生,10岁了还不会穿衣服。每天早晨起床,他的父母都要隔着墙喊:“慢着,你别动!”原来家长怕他不知穿哪套衣服,不知怎么穿,两人一起帮他穿衣服来了。上学放学父亲接送,又递水又背书包,像个尽职的仆人。这个学生在学校里很少参加劳动,一次做值日,恰被他母亲看见,心疼得不得了,一把抢过儿子的扫把说了一声:“你别动!”然后自己一直帮他扫完。结果这个孩子现在越来越像个提线木偶,别人不摆弄,他一点也不会动,上体育课出了汗,连衣服也不会脱。除了读书,什么事也不会做。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怎么能适应?怎么能成才?要说输和赢,这个孩子的家长就先输了。
凌勇烈(家长):我对儿子的教育也曾入过误区。前几年,儿子刚上一年级,期末考试各科和总分都列全年级第一。我高兴极了,觉得儿子是个“神童”,大有潜力可挖,便又给他报名参加这个班那个班的,加大他的学习力度。结果适得其反,儿子不但没有更“神”,反而情绪烦躁,对学习不那么有兴趣了。后来经过儿子老师的开导,我明白对孩子期望值不能太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加以要求和培养。放假时,儿子要去学打乒乓球,开始我有点不愿意,想让他去奥校,后来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儿子的球技进步特别快,今年在全市小学生乒乓球赛上还获了奖。儿子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了班长,还被列入大队长候选人。老师说他发展全面。通过儿子的成长,我体会很深,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就像一匹小马,只能驮很少的东西,非让它驮大马能驮的东西,肯定会把它压倒的。所以家长决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