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肖华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肖华

深圳市博万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建筑结构。为满足建筑功能的多样性,结构转换层成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前言

在经济的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下,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得到不断提升,人们更喜欢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满足人们对与住宅的需求,所以高层建筑的结构更加多样与复杂。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在楼层中使用了转换构件,通过这种方式,起到过度和衔接的效果。根据这种配件的使用,高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现对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1、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分析

设计人员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设计高层建筑,主要是为了体现三种结构形式:

1.1 首先是结构型式的转换,这种情况主要被应用在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中。设计人员将结构转换层中的上部结构转变为下部结构,从而增加下部的空间。

1.2 其次是柱网或是轴线转换。这种结构的上下部结构型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转换层构件的应用下,下部楼层柱网扩大,更好的满足外部框筒的空间需求。

1.3 最后是结构型式和轴线型式的转换。这种情况主要是将剪力墙转换为框架,错开楼层柱网和楼层轴线,使上下部结构不对称。

2、带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原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转换层会导致其竖向刚度发生变化,降低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要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首先是尽量选取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在转换结构的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其竖向刚度的变化,一旦刚度发生突变要立即做出调整。其次是设计人员要在转换层的竖向位置,选取比较低的点。最后是针对传导例的途径,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转换刚度的选取,最好选大不选小。通过这些原则,降低建筑结构发生突变的几率,防止建筑结构受到破坏。

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的形式分析

3.1 箱式转换。首先箱式转换需要结合双向或是单向的两个力实现,需要设计人员使用相邻的两层厚楼板,将其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实现转换层的刚度转换。

3.2 梁式转换。在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其转换层的截面一般是0.8—6m。设计人员要设计一条明确的路线,然后从上部墙直接将力传递给下部的柱子,为建筑工程的计算和研究,带来方便。

3.3 板式转换与斜柱转换。其中板式转换主要是使用木板作为转换层,然后在转换层厚度的作用下,凸显较好的耐力效果。工作人员要具体分析上下部分的差异,当上下相差比较大,没有秩序,可以应用这种转换形式。但是这种手段也有一定弊端,在施工中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在斜柱转换中,主要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可压缩性,然后增加建筑的利用空间,但是这种手段,会增加水平荷载。在斜柱转换层使用中发,要设置圈梁或是拉梁,更好的连接楼层,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3.4 桁架转换与巨型框架转换。桁架转换与其他转换形式相比,有着更为清晰的受力途径,在使用中更加灵活,有更强的抗震性能。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比较复杂,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转换在实际操作中,拥有较多的节点,很难剪切,需要使用大量的配筋。如果在实际设计与建设中,要使用桁架转换层,要控制层高,并确保其大于3m,以上的重心必须与节点对其。针对巨型框架转换的使用,主要有多个梁式转换层组成,其抗震效果与抗侧刚度都比较好。

4、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掌握其重点与难度,能够详细分析结构构件的使用与跨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混凝土的等级进行分析,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设计人员要结构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制定合理的设计手段。

4.1 选取构件并设计配筋和转换梁。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高层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特点与原则,能够认真遵守施工的结构特点。这个过程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楼层,然后设计落地构件的位置,确保其处于均匀对称的位置上。针对落地构件的使用,其质量也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满足工程对抗剪刚度与抗弯能力的要求。在施工配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支座负弯矩衰减的特点,将其固定到支座上发,并杜绝弯筋的出现。设计转换梁的时候,设计人员要考虑综合转换梁的内力情况,然后针对内力的大小与受力分析。整个过程要明确转换梁与上部的结构,为之后的设计奠定基础。据研究,把转换梁当做深梁的受拉翼缘,可以获得更仕的效果。

4.2 控制轴压比和落地剪力墙的间距。设计人员要结合工程的技术手段,以及垂直或水平荷载进行分析。由此得知框支柱在垂直或是水平作用下的剪力比较小,需要承担轴压力,所以要对轴压比进行控制。针对抗震效果的分析,保证高层建筑的轴压比小于0.6,从而避免对剪力墙造成影响。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比较后的楼板,通过双向双面的钢筋,提升整体的转换效果。双面双向钢筋的使用,还需要增加斜筋,然后改变地震带来的效果。这种做法的原因是,地震会促使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发挥改变,内部受力有所增加。所以控制剪力墙的间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4.3 刚度的保证与设计空间。设计人员要认真进行转换层上下刚度的选择,能够避免刚度变化过大。在整个设计中,要保证刚度变化的数值与1较为接近,但不能超过2。为了更好的增加空间层的刚度,设计人员可以从洞口的形式、落地墙的厚度以及剪力墙入手。一般来讲,高层建筑转换层,通常设置在2-3层的位置,如果设备转换层的设计形式,常高于传统形式,在4-5层。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提升上下层的衔接效果,避免造成空间浪费。

5、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其中,带结构转换层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保证高层建筑较大空间区域内的刚度性能达到行业的参考标准,采取必要的措施将转换层上下结构中的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需要保证等效侧向刚度的科学性;

(2)为了消除外界作用力对框支剪力墙的影响,需要提高剪力墙竖向构件的配筋率;

(3)由于结构转换层的位移角对于高层建筑整体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利用可靠的技术手段控制位移角的大小,并保证高层建筑基底的重力荷载达到一定的抗震要求;

(4)为了加强薄弱楼板的抗压性能,需要采取厚度约为220mm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加固,并在对应的转换层相邻的楼层之间设置厚度约为150mm的楼板,二者之间呈对称的关系。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高层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特点与原则,能够认真遵守施工的结构特点。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比较后的楼板,通过双向双面的钢筋,提升整体的转换效果。双面双向钢筋的使用,还需要增加斜筋,然后缓解变地震带来的影响。在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结构转换层的相关内容。应结合高层建筑整体的结构框架,选择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结构转换层。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结构转换层的阐述,为高层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做好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屹.刍议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15(S1):93.

[2] 王怡文.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J].四川建材,2014(05):31-32.

[3] 董堃,孙颖.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实用设计方法探讨[J].工业建筑,2009(S1):265-269.

[4] 黄磊.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设计[J].山西建筑,2015(07):29-30.

[5] 黄燕松.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问题的探析[J].城市建筑,2013(22).

[6] 方毅华.有关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阐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1):109-109.

论文作者:肖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肖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