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青浦 201700
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影响检验质量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所有体检人员的收集的起止时间:2017年3月,终止时间:2017年10月。从中抽取人数427例,探讨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结果:研究得到,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检验时间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等。其中检验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6小时以外血小板计数水平,P<0.05。静脉采血部位的白细胞水平(6.4±0.3)X109L、红细胞参数水平(4.7±0.4)X1012L以及血红蛋白的参数水平(122.3±2.4)g/L明显高于末梢采血部位的各项指标参数水平,P<0.05。结论:于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存在检验时间、采血部位等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降低采血标本质量的问题,应对其质量问题予以有效控制,以使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采血部位;采血时间;红细胞参数水平;血小板计数
在目前临床上血常规检验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检验中主要是采集体检人员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标本[1]。人体血液中红、白细胞参数、白以及血小板水平等指标的含量水平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患者疾病的依据。现如今通过血常规检验进行疾病的检测的使用频率较高,研究发现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该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具有简单性,另一方面在疾病的诊断应用中,该方法具有快速诊断的特征。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以及相关特征,其与血常规检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基于此,医生可以根据该结果对病人落实有效评估以及医治。尽管该检查方法应用性与实用性高,但是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存在较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降低最后的检测结果准确性[2]。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影响检验质量的目的。详细分析步骤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所有体检人员的收集的起止时间:2017年3月,终止时间:2017年10月。从中抽取人数427例。其中男282例、女145,整理的到最小的检查人员年龄为2.7周岁,最小的检查人员年龄为83.4周岁,计算得到其年龄均值数:(39.7±2.94)周岁。通过末梢采血部位开展血常规检验例数有179例,通过静脉采血部位开展血常规检验例数有248例。
1.2方法
采集标本,并抽取血液5mL,依据不同的采集位置放置在真空试管中,且根据加入稀释液进行稀释,之后在稀释好的样本中加入抗凝剂,混匀,放置待检。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本次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的人员均统一使用同一型号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不同的采血部位人数以及检验时间差异等均整理、归纳与记录[3]。分析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检验时间为6小时以内以及6小时以外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同时分析静脉采血部位与末梢采血部位的白、红细胞等各项指标参数水平。
1.4 数据统计学探究
本次研究血常规检验的人员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静脉采血部位与末梢采血部位的白、红细胞等各项指标参数水平数据均同一以SPSS19.0开展相关的分析与总结。其中相关计数分别以(均值±标准差)以及百分比等进行描述,同时采取T值与卡方检验分析,且以P值的大小描述采血部位以及检验时间的不同是否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影响因素探讨
本次抽取的427例检查人员中,仅有11例出现采血标本质量问题。整理记录得到,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检验时间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以及采血时间不同原因等。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方法,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有效测定血细胞的数量,清楚血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并能够及时检测出患者的疾病,早期做出诊断[4]。血液标本主要有静脉血、末梢血和动脉血,均可在临床上进行检查,但目前多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查,动脉血检查已经降低使用。采集末梢血的疼痛感较轻,其敏感度均在指尖,总之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所检测出来的结果均有所不同,检验结果也会影响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但血常规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采血部位与检验时间。为了进一步探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本文以427例检查人员为调查主体,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检验时间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等。为达到降低影响检验质量的目的,提出以下建议:(1)在血样采集前需嘱咐检查人员予以禁食处理,主要原因在于当下临床所引用的血常规指标其标准参考区间是在禁食状态下检测而成的。如果在其禁食后再采血,会增多其血液当中的脂肪水平,特别在增加三酰甘油含量后会引起血浆与血清混浊,进而影响到血液分析仪的测试,最终将血液指标水平错误反应出。与此同时在检查前仔细询问其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如果有,则在2小时后取血。(2)选择静脉取血检查:本次研究显示,静脉取血检查结果的白细胞等指标参数水平高于末梢取血部位。其与谯正权[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因此在实际的检查中可优先选择静脉取血。(3)及时的检验血液标本:检验时间的差异性对标准的各项指标均存在直接性影响,且时间愈久,影响愈大。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在检查人员取血后,应及时将标准送与检测[6]。
综上,于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存在检验时间、采血部位等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降低采血标本质量的问题,应对其质量问题予以有效控制,以使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强鑫华.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13):123-124.
[2]刘雄婧.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基层医学论坛,2015,23(18):2511-2513.
[3]梁卫霞. 血液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19(7):139.
[4]杨姣.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222-223.
[5]谯正权. 血常规检验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2017,18(30):781.
[6]张林渊.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2014,19(7):57-58.
论文作者:王爱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标本论文; 血常规论文; 部位论文; 人员论文; 时间论文; 水平论文; 末梢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