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验思维的局限性_科学思维论文

论经验思维的局限性_科学思维论文

论经验性思维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性论文,局限性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经验性思维”,是指在理论推演、实际决策以及日常生活中将特定经验普泛化、固着化,并以之作为思考问题、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的一种思维倾向或思维方法。所谓“经验”,通常是指感性经验,即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的表现现象的初步认识。经验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且是由“抽象到具体”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必要中介。

与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相关联,“经验思维”也成为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常把思维区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阶段,而理性思维又是由“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两部分组成的。“经验思维”是一种以经验为出发点,适用自己的亲自感受或自己以往所接受的传统观念来进行思考,以认识和把握具体事物的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的思维活动。从具体的思维过程来看,经验思维是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发展阶段。从人类思维的发展阶段来看,经验思维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科学发展初期人类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之一,而且在十七至十九世纪上半叶,典型的经验思维模式成为当时科学界的主导性思维形式,包括弗兰西斯·培根等在内的许多世界级科学家,主要是凭借经验思维方法,在各自的领域中,建立了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从而为科学由古典理论形态向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现代形态的发展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作为认识发展阶段之一的“经验思维”并不就是本文所讲的“经验性”思维。只有把特定经验固着化、将具体经验普泛化,并在事实上将思维的向度仅仅封限在“经验”的范围之内、自觉不自觉地以“经验”作为思维取向的至上权威时,思维才会表现出“经验性思维”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经验性思维”的外延,就不仅包括感性思维,也包括经验思维,而且还可以包括理论思维中的形式逻辑思维。可以说,在整个思维阶段的非辩证思维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唯经验主义”的倾向,都可以归之于“经验性思维”。由于辩证思维作为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其本质正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上的辩证思维,应当不会陷入“经验性思维”,应当不会被经验性思维所局限。

经验性思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狭隘性。如上所述,“经验”是在人们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因素,“经验思维”构成了理论思维的必要前提。在认识过程中,经验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可能是形象形态的,也可能是观念形态的,还可以是形象形态与观念形态的交织物,事实上成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综合体。在不断进行的人类认识活动中,经验成了认识主体的思维活动赖以依靠的重要“记忆库”。当认识主体受到新认识课题的刺激或挑战时,这个记忆库便会活跃起来,进而着意去寻找,选择与新情况、新问题相同或相似的经验知识,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去确立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步骤。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验有着重要的效用性。但是,经验本身又有着天然的缺陷。这就是它尽管有用,却难免狭隘。经验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经验自身来看,既有形象形态的也有观念形态的,既包括感性内容也包括理性内容,但它的基本构成因素或主体毕竟是感性经验,即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获得的一种认识。即使其中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内容,但当这些理性认识以“经验”的形式作用于实践主体的认识活动时,这些理性认识已经脱离了先前认识的具体环境,并采取了感性直观的形式。其次,就对某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经验所涵摄的往往主要是表面现象。尽管事物的现象是认识活动不可逾越的起点,是整个认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但事物的本质作为认识活动更为重要的对象和内容,却并非直接呈现在表面现象之中的,而是必须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而这显然不是“经验思维”本身所能完全做到的。再次,就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而言,经验所包括的往往主要是外部联系。同类的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关系相类似,外部联系虽然是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入口和起点,但并不能替代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内容。可以说,如果不能真正把握事物之间其它的内在联系,就很难说有对其关系的正确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是经验以及经验思维能够竟其功的。

由于经验及经验思维只是人类整体思维活动中的组成因素或组成部分。因此,它们所具有的上述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所难免的。而“经验性思维”则以种趋于极端的形式突显了经验与经验思维本身所具备的狭隘性。

“经验性思维”总是要将特定经验普泛化、固着化,并将之作为思考问题,作出判断的至上权威,实质上是将思维投向框限在经验之中,以经验作为思维的价值取向来权衡思维对象。这样就把经验与经验思维从整体的认识过程中游离了出来,并扩而充之,使之成为认识活动基本的乃至唯一的环节,从而断绝了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之间联系,也排除了由于这两种思维互相作用,使思维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可能。可以说经验性思维对特定经验的固着化、绝对化,是把经验思维中的狭隘性局限推向极端。

第二是保守性。由于经验思维强调以经验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思维,这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保守性,因为任何经验却显然是先在地存在着的,以它为思维的出发点,事实上就树立了一个以先在的观念来剪裁客观的思维向度,从而在理论上表现出了保守的特征。“经验性思维”则将这种保守性特征推向了顶点。经验性思维的保守性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经验性思维把经验视为思维活动的最重要准则,而经验又是先在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结晶,对于尚待进行或正在进行的人类认识活动而言,不是强调根据新的时代精神来批判、改造、充实,发展已有的经验,而是相反,一厢情愿地要求认识活动适应先在的经验,为既有的经验所限定。这种将认识封限在既有的经验性的思想观念中,是经验性思维保守性的突出表现。

其次,经验性思维要求以经验来确定认识活动,从根本上颠倒了从客观事物到主观观念的认识路线,希图以既有的主观观念去裁削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仅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要返回到客观认知对象相结合,而且认识并不是仅仅通过一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往返过程就能完结的,它是一个不断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是建立在客观事物自身处于永恒发展这一前提上的。经验性思维以经验来框衡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想以既成的主观观念去裁制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对象,这不仅颠倒了从客观事物到主观观念的认识路线,而且使认识滞留在感性经验的水平上,使认识僵化。

与经验性思维价值取向的后顾性及以经验框衡认识活动的意向相联系,经验性思维保守性另一些表现就是满足现状,维护现状,不求发展。这种思维会“不自觉地”产生对发展变化的抵触情绪,有时还动情地排斥发展。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特别是党提出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化以来,从我们周围不难找到坚持这种思维方法的实例。

第三是封闭性。经验性思维把人的思维向度紧紧固着在经验的层面上,这就难免其封闭性。

经验性思维封闭性突出表现是排斥间接经验,排斥理论。因为经验性思维被同化以后,往往只是崇信自身的直接经验,而前文所述及的经验思维中的理论成分已被感性经验所“同化”,成为经验性思维的附属品。这样,其思维起点全部固着在经验性层面上,这些思维方法成了观念上的“嫡系”。由此产生对他人的经验、对理论的轻视,排斥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经验性思维的封闭性另一表现是割断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人类思维,人类的认识能力之所以会不断发展提高,其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运动规律推动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不断超越经验思维的过程。而经验性思维在感情和习惯的作用之下,将其孤悬在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经验”之中。正是在这种极度封闭的“经验”主导之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一对孪生兄弟的出现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充分认识经验性思维的局限性,努力学会超越思维,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建立在农耕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贴近自然、循环运作的特点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实用、注重经验的特点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鲜明的表现。

众所周知,与中华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呼应,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中华民族也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自从十七、十八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却逐渐陷入了落后的境地。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停滞不可避免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之外,只重实用性、固守经验思维应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正如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在古代科技领域中,中国文明的一个基本特点,也就是其鲜明的实用性。中国古代除了中医学建立博大的理论体系,因而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之外,其他许多领域均缺乏系统的科学基础理论建树。天文学丰富的天象观察,精密的天体测量,频频改进的历法,终因陷入应用政治学的轨道而未能进入哲理推理与科学抽象的殿堂。传统数学以实用为前提,成了天文、农业、赋税、商业的附庸,重计算,轻逻辑,始终没有形成严密演绎体系,未能进一步以符号形式来表示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在量之间进行推导和运算,长期停滞在借助自然语言叙述各种运算的阶段上。这就妨碍了数学发展成为理论性的独立科学。至于技术领域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更往往“言其所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阮元:《畴人传》卷46),“译于法而不著其理”(王锡阐:《晓庵遗书·杂著》),不仅大大影响了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同一技术往往不得不重复“发明”,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可以说重实际应用虽然作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是,讲究实用,满足于经验思维而轻视理论的探讨,终于使科学技术在经历了一定发展之后很难跃上新的水平。因此,当科学发展已进入理论思维阶段,而我国的科技依然停留在经验思维水平时,我国的科技在近代的落伍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可以看作经验思维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一个缩影和例证。尤其值得注重的是,经验思维时至今日还是许多国人自觉不自觉的主导性思维方式。经验思维的极端表现——经验性思维——至今仍有较大的市场。这种情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开放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在国内我们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两个转变。这两个方面都要求我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对待。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传统的、习惯性的经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避免经验性思维方式造成的各种危害。事实上,经验性思维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不少损失。只看到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不到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看到有形的利益,看不到无形的利益,凭感性经验“拍板”定调,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损害是触目惊心的。除了某些别有用心者外,究其根源,大多与一些人经验性思维作怪有关。

杜绝经验性思维,努力在原有思维基础上发展理论思维,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应该是今后推进思维方式变革的一项迫切任务。恩格斯早就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7页)学会理论思维是超越经验思维、杜绝经验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当然,思维方法的改变和提高,不同于用不同的具体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思维方法科学化,必须是思维者自身有一种内在的要求,对已有的经验思维有所认识,对经验性思维方法的危害有痛切的感受。有了内心的驱动力,才能谈得上学习新的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

时代赋予了我们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中华儿女不仅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在这个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认识方法和认识能力的飞跃,经验性思维的局限性将被理论思维方法所克服。

标签:;  ;  ;  ;  

论经验思维的局限性_科学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