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国外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样,从而使数字图书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在撰写的国际合作白皮书中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起,数字图书馆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数字图书馆从虚拟的概念到在建设的项目,从以馆藏为主导到以用户为中心,逐步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和共享,拓展了信息资源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领域。

目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规划中的行业性、地区性数字图书馆项目,甚至数字图书馆联盟更是层出不穷。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对数字图书馆理解的差异以及各种数字图书馆项目自身建设规划、资源分布、组织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数字图书馆发展上的许多问题,如缺乏宏观规划、缺乏协调机制、资源重复建设、监督管理乏力等。如何以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为视角,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为出发点,建设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机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现有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理论的发展,更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分析

国外以美国为首设立了各种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成果。目前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1.1 政府投资,以国家图书馆示范为主导

国家图书馆处于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首要位置,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总体规划制订、设计、实施的关键,在宏观上更是把握全局、协作调控的核心,因此国家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示范”的作用。如“美国记忆”,该项目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建设主体,对国会图书馆及其他机构收藏的与美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档案、照片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免费开放给大众,使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和了解美国的历史[1]。同时,国会图书馆在国会的支持下,也正式开始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gram,简称NDLP)。该项目在组织机构上主要由国会图书馆总体负责协调管理,包括制定技术标准、审核具体收藏项目、组织专家和用户评估项目成果、筹措资金等;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学会等各类有关组织,均可单独或联合向国会图书馆申报子项目,得到批准后便可正式参加到NDLP的工作中来[2]。继美国之后,其他国家的国家图书馆都开展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如日本的“关西图书馆”、新加坡的“无边界的电子图书馆网络”。这些数字图书馆项目都是由国家图书馆示范带头建设的著名的数字图书馆工程。

数字图书馆是各国信息工程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国信息水平的标志,因此以国家图书馆示范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各国政府是建设数字图书馆资金的重要来源。仍以“美国记忆”为例,虽然有多方投资,但在1994-2005年间,美国国会仍投入了1 500万美元,用于“美国记忆”的研发[3]。同样的,日本的关西图书馆工程中,日本政府投资了4亿美元进行项目开发[4]。政府对数字图书馆的大力介入,确保了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资金来源,至少是数字图书馆研发的初始资金来源。而国家图书馆作为建设的主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员以及全方位的管理协调。这种模式的数字图书馆成为各国启动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最早也是主导模式。

1.2 基金会投资,以项目为主导

基金会是国外募集资金,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般为非盈利性组织,旨在通过无偿资助,促进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其资金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基金会也是一股中坚力量。如目前美国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美国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计划,其项目均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提供资助。而NSF也在“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DL1阶段投资2 400万美元,并提供为期5年的4000万~5000万美元的资金资助DL2阶段的建设[4]。

以项目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很多子项目由大学图书馆或者专业机构进行具体建设,如社会探险家(Social Explorer)——美国人口统计制图数字图书馆,虽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SMETE数字图书馆资助,但建设主体为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5];又如化学教育数字图书馆(Chemical Education Digital Library),从2006年10月开始,先后共接收NSDL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资助共计150多万美元,而由美国《化学教育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美国化学学会教育分会(the Education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ChemCollective等专业机构合作研发[6]。

虽然这些项目拥有不同的建设者,但是选择何种项目进行投资,研发的方向是否符合基金会对项目的总体规划,相似项目间如何整合统一,以及每个项目之间组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仍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决策干预,并予以解决。基金会资助已经成为目前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方式。

1.3 高校自行投资,以大学图书馆联盟为主导

高等院校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仅汇集了各类型的研究性学术信息资源,同时还拥有专业的各学科人才和尖端的信息技术,更具备了合作、共享的客观条件,即建设单位同类、用户覆盖面广泛。如HathiTrust数字仓库就是由美国机构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简称CIC)的13所大学联盟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11所大学机构共同发起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对成员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并集中保存,建立起一个共享的数字仓库,将大学图书馆承担的“信息保存和获取”这一历史悠久的任务在数字环境下继续发扬光大。其项目经费主要来自参与该项目的各个高校,成员高校在加入该项目时,根据该校需要数字化的文献资源的数量交纳一笔初始经费,以后每年再交纳保存数字资源所需的年费。因为数字化及保存文献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参与该项目的高校都是资金雄厚的名校,以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投资和建设[7]。

以大学图书馆联盟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是集中高校的各项优势,多方协作的成果。相比于其他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在用户服务方面更加注重专业性、学术性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检索。通过联盟范围内成员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改进了信息组织的策略,减少了资源存储的空间与花费,保证了数字资源的及时更新,并加深了共享服务,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真正做到了消除信息障碍和壁垒,发挥出“1+1>2”的作用。

1.4 企业投资,以企业研发为主导

IBM公司是最早介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企业,由于其在研究开发数字图书馆软件产品方面经验丰富,于1996年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方案第一版。它是一套可伸缩的多媒体管理方案,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信息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Internet向全球发布,包括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检索及查询、信息发布、权限管理五项功能。此外,IBM公司还提供相关“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包供图书馆使用,并从1995年起倡议成立全球数字图书馆联合会,1997年夏天又成立了东南亚数字图书馆联合会[8]。

如果说IBM公司是以技术渗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那么Google则是以雄厚的资金优势、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以及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而进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2004年,Google表明要扩张其初期称为Google Print Library Project的计划。宣布与几个知名的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建立伙伴关系,包括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GreenLibrary)、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并计划在十年之内数字化并提供约15万册的Google图书搜索服务。随后加入Google图书计划的图书馆每年递增,截止2008年,Google和合作伙伴的图书扫描计划达到了700万大关。Google的使命是对世界上的信息进行组织以方便用户访问。虽然这个协议引起了很多争议,但对于用户是具有实际收益的[9]。

企业对于数字书馆领域的介入已经越来越深入,并且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它们善于将资源、技术和商业化运作融合,不仅参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研发,而且还通过市场运作,推动数字图书馆项目的传播与销售,拓展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空间和维度。

2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经验总结

2.1 建设模式多极化,联盟形式更加凸显,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松散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上述提到的诸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项目,在后续的发展中大多吸收了不同体系的建设力量。如HathiTrust项目,其中的成员馆都曾经参与了Google图书搜索的计划,而项目成立后,这些图书馆也将继续和Google公司合作,共同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目前HathiTrust数据库中有超过200万册的图书是由Google数字化的,为HathiTrust数据库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人力[7]。另外联盟形式更加突出,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数字图书馆合作,如G8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等。

这种多方协作、联盟的方式打破了数字图书馆的界限,让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再仅仅是图书馆界的责任,而成为不同国家、地域乃至全社会的焦点。协作联盟的方式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信息化社会的资源共享,从而增强了图书馆信息组织和利用的能力,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但是协作联盟的方式也有其弊病,由于协作方的多样化、地区的距离感,加上各自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差异,使得各个建设子单位容易各自为政,孤立存在。即使有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调控,但是在管理上依然是松散式的,这将不利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2 资金来源多元化,经费投入仍然是主要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靠政府、基金会等单一方向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本,因此,需要多元化的经费渠道。如“美国记忆”由于将历史资源数字化的成本高昂,国会图书馆需要寻找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来与大众分享这些珍贵资源。1994年至2000年的五年间,除了国会两党提供的1 500万美元启动资金,该项目还得到了来自私人部门的4 000万美元捐款。而1996年至1999年间,国会图书馆从Ameritech公司获得200万美元资励用于鼓励各类机构以竞争的方式取得资金,用于对本单位收藏的有关美国历史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并通过美国记忆网站提供资源服务。此举产生了23个数字收藏,充实了美国记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使其能够提供100余个不同主题、年代、地点和类型的数字收藏[10]。

由此可见,资金的多元化渠道也带来了馆藏资源的扩充,但是目前经费投入仍然是国外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基金会资助的项目都是通过申请、审核才能得到资助,这些经费一般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初期建设。要获得后续建设的资金,必须再次申请并通过考核,这将造成在有限的资金下,新项目和后续建设项目之间的竞争。如果无法获得进一步的资助,即使使用开源软件减少后续维护的预算,仍然会因为资金连接不上,而使一些数字图书馆无法可持续发展。如NSDL下的性别与科学数字图书馆,由于该项目选题面太宽,运行成本昂贵,最后仅仅开展了4年就夭折[11]。

2.3 建设范围涉及面广泛,侧重点各有不同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如NSF资助的隶属于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的国际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政策文献数字图书馆,试图囊括地球上各种物种的生物学信息并以树形结构表示物种进化关系的生命树项目;DL2中的印第安纳大学数字音乐图书馆项目等,涵盖了生物、化学、物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虽然建设的内容很全面,但是建设的重点各不相同。如DL1的项目多是技术研发型的数字图书馆。由于当时为数字图书馆起始时期,因此建设的重点旨在组织集中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攻克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技术难题。而到了DL2阶段,在建设理念上提出“以人为中心”,这表明已经开始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重点转移到用户身上,强调服务的重要性,由技术研发向信息服务及用户需求活动研究转移。除此之外,国外数字图书馆还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美国记忆”是最典型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数字图书馆在选择项目时,注重避免重复资源的建设。如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美国化学协会和卡内基·梅隆的项目致力于将相似的资源合并[12];数学门户(Math Gateway)和数学科学数字图书馆(Mathematical Science Digital Library)两个相同领域的数字图书馆经过整合合二为一[13]。将同类资源聚合,重视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提高了数字图书馆对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检索能力。

2.4 关注文化、历史,注重版权归属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都很重视文化和历史的资源保护。如罗塞塔数字图书馆,号称人类语言的绿洲,通过创建语言学资源数字图书馆,收藏濒临灭绝语言的各种信息,包括录音、文法、字典等,并通过互联网向用户发布语言信息。这不仅可以对人类语言资源起到长期保存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让使用小语种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扩大那些语言的使用范围,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语言的解体[14]。

在关注文化、历史的同时,版权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以HathiTrust数据库为例,该数据库会与此版权所有者签订版权许可协议,得到允许才开放文献,而且当项目的合作机构或组织将资源存储于此数字仓库时,也将签订数字资源协议。同时HathiTrust根据文献的书目记录,建立了版权数据库,并依照美国的法律,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版权管理,如采取IP地址限制、用户授权许可等。为了提高版权管理的可靠性,HathiTrust还开发了一个版权回顾管理系统[7]。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建设时数字资源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版权法,而作为图书馆员在开始数字化工程之前就必须考虑到数字化材料是否会触犯版权以及知识产权。

3 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纵观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1 以国家资金投入为主,实行统一规划,分层次建设

数字图书馆属于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建设资金的投入和战略上的规划将会决定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我国幅员广阔、高校众多,地区间科学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更需要国家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

首先在资金投入上,要以国家拨款为主要来源。法国图书馆馆长让-诺埃尔·让纳在北大的演讲中说到“数字化资料的保存不应交给私营公司,而必须由国家来支持”[15]。而国家的支持首要的就是资金保证。如果仅仅依靠各个图书馆自筹资金,无论是从信息资源的覆盖面还是建设的可持续性等都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因此由国家拨款为主应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的主要方式。

其次,项目的规划执行要由国家政府统一调控,分工合作。经国家确立,建立具有法律意义、拥有行政职能和权威性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机构,宏观协调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国家为中心,地区及高校、其他专业机构为分支,逐步分层次地建设。由国家管理机构确立建设的规模,明确信息资源的内容,制定通用的标准和规范;各成员馆明确自己的职责,展现自身特色。最后通过国家管理机构协调组织,达到资源的共享共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目前我国CADLIS(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已初步建成以国家为主导的开放式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体系。“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投入资金15亿元,各级图书馆自筹经费2 800万元,形成了全国、地区、成员馆三级层次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体系[16]。

3.2 倡导公益性服务,关注知识弱势人群,体现人文关怀

国外数字图书馆无论以何种方式建设,大多仍然是公益性质的,只有个别项目的在线服务需要向用户收取少量的费用。在我国图书馆更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信息整序、知识传递、社会教育的职能,而数字图书馆事业则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为目标,力图成为信息获取、知识创新的枢纽,因此公益性开放是必然的。同时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事业还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关注知识弱势人群。所谓知识弱势人群,是指信息获取相对闭塞、知识相对缺乏的社会个体。在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很重视知识弱势人群,如NSF资助的“科学奥德赛”项目。该项目着眼于20世纪以来近百年内的科学探索和成就,囊括了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发展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初高中学生,为他们提供100年内的科学发展概况信息[17]。又如美国11个州和哥伦比亚图书馆就联合开展了InfoEyes项目,专门为阅读和视力障碍者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保证他们用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权利[18]。我国目前也已建设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中国少儿数字图书馆等,服务于知识弱势人群,资源都是免费开放的。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使知识弱势人群享有了平等获取知识文化信息的权利,体现了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人文关怀。

3.3 兼容并蓄,吸收多语言文化文明,更注重推广传统文化和汉语资源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推广本国、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化资源的发展是数字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国外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在我们之前关注汉语言文化,1991年由研究图书馆组织(Research Libraries Group即RLG)发起的中文善本书的一项合作计划联盟(Chinese Rare Books Project)得到了北美、东亚图书馆界的支持,并开始合作以期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国际电子联合目录,企图将北美甚至全世界所有的善本书馆藏全部包括在研究图书馆资讯网(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Network,即RLIN)的数据库中。其中的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承担的中国拓片的数字化项目,从2008年4月开始做数字化处理,已经处理了20 060张中国的拓片,包括1 066种2 465件,目前已经可以连线[19]。虽然中国也加入了该联盟,但作为汉语言的发源地,失去了应有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英美语言文化的渗透也不容小觑。代表为Google推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由于Google在网络上的强势地位,将更加推动英语学术文献的势力扩张,其他国家(或语种)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和Google合作,要么在学术领域逐渐淡出,英语因此将在其他文化之上成为压倒性的语言与文化标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危险,英文中夹带的美国观念,将对未来一代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20]。因此法国推出了法国文化数字图书馆,欧盟成立欧洲数字图书馆以反对Google图书计划。反观我国如何在其他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袭下,不仅包容多语言文化文明,更要增加汉语话语权,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值得深思的问题。

3.4 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社会信息环境

通常我们都认为信息是一种工具,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媒介,只是方便我们检索和获取知识。而实际上数字图书馆不是一种图书馆形态,也不是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借用了图书馆的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型,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之上,由遍布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动态搜寻和链接,构成的类似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在这种信息环境下,我们可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最后都转化为文明成果。这种转变是精神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转变,体现了信息资源的价值,也证明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所以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馆界的事业,而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因此转变观念,宣传和推广数字图书馆是十分必要的。要开展全民培训,提高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以及不良信息免疫的各种信息素养,构建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以期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采取何种模式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选择什么样的建设模式是决定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问题。在总结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要构建以国家为主导,实行公益性开放,体现人文关怀,彰显汉语言魅力的数字图书馆,让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核心力量。

标签:;  ;  ;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