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干预效果论文_吴蕾、张莎

 吴蕾、张莎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输液中心 陕西省 渭南市 7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具体原因与干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50例患儿以及2014年9月-12月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8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我们将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期间的总共9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并总结分析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其次,将后续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患儿设为实验组,并根据上述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150例患儿占到同期所有患儿的6%。在这150例患儿中,因护理人员不足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58例,因医院的管理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有49例患儿,因用药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23例,因患儿及家属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20例。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儿有4例,其发生率为0.5%,患儿及家属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护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门诊患儿;护理风险事件;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近年来,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仍有一定的发生率,究其原因,医院及护理人员自身及患者家属各有其责任,对儿科输液患儿而言,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与患儿家属的护理意识及法律意识增强,医院相应资源配备不均及技术、服务存在一定问题等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具体原因与干预效果。我们对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50例患儿以及2014年9月-12月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8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50例患儿以及2014年9月-12月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800例患儿。我们将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期间的总共9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后续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患儿设为实验组。所有患儿均在我院儿科进行输液治疗。

1.2 方法 首先我们对900例患儿当中发生的150例护理风险事件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具体原因及比例。其次,根据上一步总结出的原因对后续前来就医的800例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评价指标 我们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患儿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50例患儿占到同期所有患儿的6%。在这150例患儿中,因护理人员不足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58例,因医院的管理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有49例患儿,因用药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23例,因患儿及家属问题导致风险事件的患儿有20例;实验组中,患儿及其家属对患儿的总满意度为75%。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儿有4例,其发生率为0.5%,患儿及家属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5%,其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n/例数)

3.讨论

首先我们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不足、医院管理问题、用药问题以及患儿及家属的问题,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第一:当前医院护理资源紧缺,同时护士多为适龄妇女,因而其自身问题较多,从侧面加重了护理人员紧缺状态,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不能适时查看病人,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其护理问题;第二,目前医院面临一系列的护理管理问题,实习时间不足、工作程序不熟练等等 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第三,儿科治疗的用药比较敏感,配比较为严格,稍有差错便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第四,患儿及其家属无理取闹,过分的要求对其进行护理都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工作的漏洞。

通过本次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儿有4例,其发生率为0.5%,患儿及家属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即:对儿科输液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得出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第一:合理的配备儿科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并加强他们的学习;第二: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理人员正式独立之前的培训工作,多对护理人员进行关心,缓解其自身压力;第四,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取得患儿以及家属的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护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秋杰,曹萌. 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探析[J].当代护士,2012,(5):166-167

[2] 崔燕 .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健康月刊,2011,7(19):89-90

[3] 杨翠云,郝勤华,聂春燕.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防范护患纠纷[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272-273

[4] 李建平,刘小文.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5] 李忠玲.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167-169

论文作者:吴蕾、张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干预效果论文_吴蕾、张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