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的调查思考——以福建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党的建设论文,为例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07)07-0058-06
“如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是福建省党建研究会承担的2006年度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调研课题“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子课题。为了完成好课题调研任务,课题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专题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开展调研。在福建省委党校三个班次发放问卷147份;在省直机关100个厅局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一共发放问卷747份,回收650份,回收率为87%;有效问卷561份(其中厅级干部61人,处级干部239人,科级干部121人,一般干部140人),占回收问卷的83.3%。召开座谈会3场。经过深入调查和研讨,形成了本课题调研报告。
一、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坚持长期执政的执政方略,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不断提高制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政策的水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又快又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来;要求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和有效措施,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发展;要求提高执政的本领,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摒弃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观念,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使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要求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得到有效落实;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和回答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持和发展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
(三)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组织路线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对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按照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衡量、选拔和使用干部,在全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领导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形成以人才促发展的氛围;要着眼于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有效贯彻落实,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求建立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对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谋划组织工作。要求创新思维模式,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谋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要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进组织工作。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统筹协调,科学配置。
(四)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宗旨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对党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的深刻阐发,揭示了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综合表现,直观地体现党的形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象。又要求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时代新风: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树立为民亲民爱民的新形象;坚持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按规律办事,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真抓实干的形象。
(五)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就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对经济和社会的领导,要求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要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要求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就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要求不断强化党代会和党委全委会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就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总之,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机制保证。与此同时,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之中,与各个领域的各项工作协调同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与制度保证。
二、广大干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分析
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里仅就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所掌握的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氛围已经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广大干部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级党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级干部都在认真学习、贯彻、思考科学发展观,并就此提出了很多好的认识和见解。各地还组织了宣讲团,深入农村、企业宣讲科学发展观,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相关辅导读物的出版,既满足了人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又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进一步推向深入。
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的认识取得了共识。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已逐步形成共识,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执政理念。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表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指导行动,把它落实到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中去。
三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新思路。福建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为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四级党委的换届工作。全省干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果,也充分体现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当问及“你对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的总体评价”时,60.1%的人认为“很大”,30.3%的人认为是“较大”,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对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统领作用是认可的;而这种认可程度随着干部职级的提高呈递增趋势。
(二)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1)对科学发展观意义的认识不够到位
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认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认识的程度有所不同。对“您认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选择“可作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占50.6%,选择“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占32.1%,选择“可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可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其他”的分别占6.8%、3.7%、6.1%和0.7%。虽然中央还没有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但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已成定论。然而,调查显示只有50.6%的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可作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32.1%的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说明还有相当比例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
(2)对科学发展观中发展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明晰科学发展观中发展的基本内涵。在关于发展的内涵调查中,只有2.5%的人选择了“经济增长”,有5.3%的人选择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20.1%的调查对象认为发展的内涵是“可持续发展”,55.1%的人认为发展的内涵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协调发展”,基本上认识到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但还没有准确理解发展的内涵。不过,能达到这一认识,也算比较接近理解发展的真实内涵。只有16.6%的调查对象真正把握住发展的真实内涵,即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都把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新发展观》一书,该书提出的“新发展观”认为,对经济发展的最终检验,不是普通的物的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在上述新发展观的影响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越来越强调人类发展指数(HDI)。这就表明,国际社会越来越普遍认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中发展的内涵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说各级干部对发展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
(3)对科学发展观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但是从问题3(您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的调查来看,多数人对科学发展观本质的认识是肤浅的,仅有37.8%的人能认识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从调查对象的不同级别看,厅级干部中选择“以人为本”的占45.9%,处级、科级和一般干部依次是40.2%、33.9%和33.6%,这表明职务级别越高,对科学发展观本质把握越到位。
2、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上存在不足
当问及“您对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时,选择“较好”、“一般”和“很好”的人分别占41.9%、39.4%和10.2%。调查结果表明,各级领导干部不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偏差,而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片面追求GDP,忽视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出现了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倾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得不到相应的推进,特别是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而且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调研座谈中许多同志认为: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十分的重要。这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是该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不同步问题的时候。
(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环境资源的保护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部分地区和企业仍然忽视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忽视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在政绩冲动主导下,他们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忽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座谈中有同志反映,他们当地的某些企业由于不注意污水、噪声的处理和控制,直接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如果不能尽快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不能尽快地提升产业结构,不仅谈不上科学发展,而且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进一步地恶化。
(3)注重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不惜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步入了只看眼前利益的误区。例如,为了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采取了过度采掘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以及滥用耕地的短视举措,只注重发展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只注重搞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建设,忽视发展具有长期效应和增效潜力的项目建设,忽视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更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发展的潜力缺失,因而使这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难免丧失一席之位。
(4)本位主义盛行,大局意识缺失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实践中存在着从本位主义出发的问题。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只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狭隘利益考虑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地区、部门和单位间的利益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善于开展地区、部门和单位间的合作,不善于走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甚至相互拆台、相互挖墙脚、把己方利益的获取建立在损害或侵犯他方利益的基础上。一言以蔽之,就是本位主义盛行、大局意识缺失,就是不能运用“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去解决地区、部门和单位间的利益矛盾,去统筹谋划地区、部门和单位间的和谐发展。
(三)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上述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看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
当前广大干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不足,都可以从思想上找到根源:那就是缺乏看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即不能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历史地辩证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正确政绩观。因而,在发展问题上就不能有深刻认识,在发展观念上不能有根本转变,在发展模式上不能有根本突破,在发展思路上不能有根本创新,在发展质量上不能有根本提高;在政绩问题上就不能有正确观念,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间的利益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现任和前任、后任的利益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的升与降、得与失、名与利的关系。
2、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在问题“您认为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最主要因素”的回答中,有33.7%的人认为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个比例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在调研座谈时,一些地方干部坦言,过分看重GDP作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后患无穷。
毋庸讳言,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必须充分肯定GDP的积极作用。但是,片面强调GDP的增长,只会误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只会导致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的最大化,只会助长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势头,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包袱和隐患。片面强调GDP的政绩评价标准带来的后果是劳民伤财。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之所以出现种种发展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3、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够合理健全
29.8%的人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选择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一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不能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集权直接影响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妨碍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其次,干部晋升制度的弊端,造成被任命的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无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惟上主义”带来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从而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再次,政府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现象比较突出。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执政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严重,没有管好和做好应该管好和做好的事情。总之,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难以落实,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不够合理健全是应引起高度重视的症结。
三、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保证的对策措施
针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在思想建设方面,要突出理论武装,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
如前文所述,部分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内涵和本质理解不到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4.4%的调查对象认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必须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为此,党的思想建设应切实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
1、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撑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模糊认识和部分地区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的走形变样,都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滞后有关。例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理论的关系如何?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发展观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同时,要加强正确政绩观的研究,使二者的研究成果相互配套,以形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整体理论指导。
2、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首先,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宣传方法,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投入必要宣传经费,扎实有效地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其次,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内涵、本质等方面的理论教育。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以增强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二)在组织建设方面,要突出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
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您认为必须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时,虽然58.6%的调查对象认为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是必须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只有31.4%的调查对象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但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因为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者表现出一致性。因此,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从两方面努力。
1、增强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除了制度因素外,影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还有干部的能力。增强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增强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就是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因此,要增强干部这一能力,就必须增强其辩证思维能力。二是增强干部战略思维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具有较强的着眼全局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即战略思维能力。三是增强干部理论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有赖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创新有赖于理论的创新。因此,要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就必须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四是增强干部实践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资借鉴、照搬,它需要人们勇于实践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所以,这就迫切要求增强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五是增强干部统筹发展能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努力实现“五个统筹”。这就需要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在统筹协调中谋划发展的能力。
2、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不仅取决于领导干部队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而且取决于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问卷调查中33.7%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的最主要因素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同样,在问题8的调查中,对于“不再单一地考核GDP,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在内的考核体系”持完全赞成者占58.1%;而持基本赞成的为39.2%。这就表明绝大部分干部对单纯以GDP来衡量干部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表示质疑。座谈中,不少领导干部反映当前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存在很多弊端。他们一致认为,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直接决定着能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组织部去年印发实施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该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然而,这一办法还存在着重经济社会发展轻人的发展的不足。为弥补这一不足,建议作如下调整:一是要在现有的指标基础上,重点增加人的发展指标,如文化教育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大学生拥有数等)、健康状况指标(平均身高、体重、营养指数、体能状况、平均寿命等)、医疗卫生指标(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住院床位数等)、体育设施指标(每万人拥有的各类运动场馆数等),使考核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二是要考虑地区间客观条件的差异性,各方面指标要依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历史基础等基本条件而定;三是要统筹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既要考虑现在已经实现的“显性政绩”,又要考虑将来可能实现的“隐性政绩”;四是经济指标要量力而行,不能定得过高,以保证科学发展的实现。
(三)在作风建设方面,要突出求真务实,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
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证,您认为必须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时,79.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10.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座谈中,有些同志反映,科学发展观在基层难以得到全面落实,与部分领导干部的作风飘浮有关。要想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总结中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及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基础上提出的,它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探索、掌握、遵循和运用规律,就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一,要健全和落实学习制度。通过加强干部的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探索规律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理解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第二,要健全和落实调查研究制度。要求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本地的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现状,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对策。第三,要健全和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必须广泛听取意见,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的全局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人的长远发展,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以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议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的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脱离人民群众。会不会脱离人民群众,与拥有什么样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密切相关。第二,推进“民心工程”建设。“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曾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此,今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每届任期内,都要搞一两项“民心工程”建设。第三,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法律监督、新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使各种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对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的水平。
(四)在制度建设方面,要突出制度的有效性,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最终都要依靠党的制度建设。然而,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其关键在于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就是要注重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使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形成有机的系统,特别是要增强制度建设的有效性,确保制度真正起到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您认为必须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时,55.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20.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健全干部监督制约机制”。座谈中许多同志反映,制度保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保证。
1、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应着重抓好如下工作:第一,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用人的提名权应交给基层,要增强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作用,要由多数人而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来选人。第二,加大公开选拔的力度和范围。实践证明,公开选拔已成为一种令群众满意和富有实效的干部选拔方式。要加大它的运用范围和执行力度,要完善它的操作机制和办法,要增加选拔的透明度,特别是考察和面试要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面试应当场亮分,以增强竞争的公平性。第三,健全干部考察评价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来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的制度;要建立干部终身考核制,以增强干部考察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和长期性。
2、健全干部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干部监督制约机制,可以采取如下对策:第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当前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着权力间缺乏相互制衡的弊端,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常委会权力过大,各级纪委的监督权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因此,改革党内监督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一是健全党内权力相互制约机制。要建立行使决策权的党的各级代表大会、行使执行权的各级党委会和行使监督权的各级纪委这三套机构的工作人员互不兼职制度。二是建立对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的机制。就是要建立全体党员、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对党的各级纪委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机制,使监督者的权力受到制约。第二,完善党外监督机制。只有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人民团体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的作用,才能对党的干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只有使党内监督机制和党外监督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才能形成干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合力,使党的各级干部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
收稿日期:200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