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发展趋势_农业论文

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发展趋势_农业论文

若干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经验教训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来,许多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都把创造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当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主要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认真总结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并根据这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和现状推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样本国家的选择依据及其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在世界银行专家撰写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被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分别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该组又被细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等组别。每年划分的数量标准不完全一致,比如,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走向21世纪》就是根据1998年人均GNP划分, 各组别为:低收入,760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761~3030美元;上中等收入,3031—9360美元;高收入,9361美元。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就是通常所说的发展中国家。在1998/1999年的报告中,我国被列为下中等收入国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均GNP 在世界各国(地区)中的排名有所下降,在1999/2000年的报告中被列为低收入国家。这样,按照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选择的国家有:下中等收入国,南非(1998年以前被列为下中等收入国);上中等收入国,韩国(1998年以前被列为高收入)、匈牙利和墨西哥;高收入国,荷兰和日本。除了发达状况的标准外,选择这些国家的重要标准还有:农业资源条件与我国接近或相似,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能够为我国所借鉴。其中,匈牙利为转型国家的代表。

上述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这些国家都有较高的农村城镇化水平。其中,南非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0%,按照国际惯例,基本实现了城镇化。而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在稳定中缓慢增长。其他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以韩国最高,为82%,匈牙利65%,均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使这些国家劳均耕地较多,从而农民能够从土地上获得较高的收入,这是保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2.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既表现在较高的土地生产率上,又表现在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上。 比如日本和荷兰, 不仅谷物单产(分别为6119千克/公顷和7752千克/公顷)居于世界上最高的少数国家之列,每公顷农业用地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分别为12445美元和5932 美元)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分别为28665 美元和43836美元)也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之上。 韩国由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才在1999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上中等收入国,在这类国家中处于最发达者,其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也居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之列。这三个国家的人地比例不仅小于我国,在世界上也是人地比最小的几个国家,特殊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这几个国家不能不把土地生产率作为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目标,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又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决定性前提条件。南非、匈牙利和墨西哥三国的人均可耕地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24公颂),这是其土地生产率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南非和墨西哥的谷物单产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561千克)。

表1 若干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国家 人均可

灌溉

单位劳动谷物 单位劳动力

耕地数

地占

力的农业产量 的农业增加

(公顷)

耕地

用地(公顷

(千克/

值(美元

的%1992—1994 公顷)1995—1997)

南非 0.40 8.151 1918

3355

匈牙利0.47 4.29.2 3910

4655

墨西哥0.2723.512.02506

1690

韩国 0.0466.50.7 5813

10962

日本 0.0361.81.3 6119

28665

荷兰 0.0661.56.4 7752

43836

中国 0.0851.81.0 4683

296

国家 每千农 每公顷农业 城镇人口

业劳动 用地的农业 占总人口

力拥有 增加值(美 的%(1996)

拖拉机 元,

数) 1992—1994)

南非 69 49 50

匈牙利54 48565

墨西哥20 12374

韩国 34 6961

82

日本 593 12445 78

荷兰 646 5932

89

中国 1

18431

注:①未注明年份的均为1994~1996年数据;②中国的谷物单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计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98》,132~138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The World Bank:Entering the 21stCentury: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9/2000.P244 ~245.OxfordUniv.Press.

3.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受其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则与其发达水平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如南非、匈牙利和墨西哥三国的土地生产率较低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其经济实力低有关,而劳动生产率低则是其发达水平的另外一种表现。如果与我国的情况相对比,则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二、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上述六国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特点和经验上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日、韩等国在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过由于过分剥夺而导致农业萎缩的情况,但均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分别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实行了对农业的反哺和保护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强大起来。二者农业保护政策的共同点:政府对农业的反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以硬件哺育为主,重点是提高农业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加速农村建设等,政策导向是为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级阶段则采取硬、软件相结合,以软件为主的方针,政策导向放在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村组织水平和农民素质等方面。可以说,没有对农业的全方位保护,日、韩农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然,日、韩由于农业在价格上过分保护,使两国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大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失去了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这一教训也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墨西哥农业发展的历程给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提供了例证。战后,墨西哥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40~60年代,墨西哥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开发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一方面进行巨额投资,开垦荒地,建立现代化农场,另一方面修改了土地法,放宽了大地产主占地的限额,并允许种植棉花、咖啡等出口产品,以鼓励兴建大农场。上述政策促进了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被视为“奇迹”的40~60年代墨西哥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70年代后期为了缓解农业的衰退和危机,政府支持农业银行向粮农提供贷款,并以优惠30%的价格向粮农提供良种和化肥,同时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这些措施使墨西哥农业生产状况大大好转,实现了80年代中期的高速增长。80年代初期后实行的宏观紧缩政策大幅度减少了对农业的投资和公共贷款,降低了农产品价格,取消了对粮食生产的多种补贴,导致了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严重的农业危机。80年代末期以后,政府开始加大了对农业的拨款和贷款的力度,才导致了农业的复苏。墨西哥农业几起几落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应该持之以恒,否则,农业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它,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经验之一。日、韩是典型的小农制国家,他们对农业的保护力度是世界上少见的,但并不影响他们按照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现在有的已经发展到“一县一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如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秋田县的“田园火腿”等,年销售额可达数亿日元。韩国自70年代以来的“新村运动”也逐渐按照市场需求把农业划分为粮食、水果、蔬菜、饲养和经济作物四大专业化区,这是该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南非依据市场和资源条件把全国划分为7 个农业区域,并多次颁布市场法,使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使资源条件较差的南非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极为重要位置的关键性举措。匈牙利在近10年的农业转型过程中也充分注意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

在这方面,荷兰的经验极具典型意义。早在19世纪后期由于新大陆廉价谷物大量涌进而引起欧洲的大范围农业危机时,荷兰就利用这一机会大量进口廉价谷物饲料,并将其农业转化为畜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方向性转变。1962年,欧共体推行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经济分工,荷兰又借此机会重点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作物。到了70年代末,荷兰的养牛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荷兰的畜牧产品相对过剩,为此,政府采取了控制牛肉和奶牛生产的措施,并开拓新的市场,着重发展有新的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业。80年代初期以来,养猪业和家禽业有了较大发展,花卉的发展更加迅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牛奶生产大国,荷兰每年还要大量进口鲜牛奶,并经加工增值后出口。荷兰的农业总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 而农业出口和外汇收入却占出口总额和外汇总额的1/4以上。荷兰的粮食供给也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这种面向国际市场、大进大出的农业体制,使荷兰农业成为典型的高效农业,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和净创汇是世界上最高的。

六国的经验说明,农业保护和市场化是不矛盾的,能够同处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农业保护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等基础性方面,而这样做的目的应在于增强主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方面,上述六国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即使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相比,农业合作的体系最完善、运作最规范、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发挥作用最大的当属日本。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充分吸收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农协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二战以后,其业务范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农村保险等各个方面,甚至发展成为代表农民政治利益的准政治团体,并且自上而下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体系。韩国的农协制度系从日本借鉴过来,其运作方式与日本比较近似。农协在日、韩两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代表分散的小农的利益与政府和大工业进行谈判,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二是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充分满足小农户在生产要素供给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需求。

作为以出口创汇为特色的荷兰农业,其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也主要是由合作组织(合作社或合作企业)来完成的。农业的各个领域,包括谷物、蔬菜、禽蛋、家畜、花卉等都有合作组织,其活动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子、肥料、饲料的供应,到各种农产品的出售,以及大型农业机构的使用,甚至农民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贷款,都来自合作社。荷兰的合作社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采购合作社,农民使用的种子、肥料和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半数以上是通过这类合作社订购的;(2)销售和加工合作社, 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荷兰有30 多个加工合作社,分别承担了80 %以上的牛奶加工、100%的马铃薯加工和60%以上的甜菜加工;(3)合作拍卖市场(批发市场),它使鲜活农产品(水果、蔬菜、鲜花)的供需双方集中在一起,用拍卖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成交,荷兰80%以上的水果和蔬菜、90%以上的鲜花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4)服务合作社, 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农产品仓储、农业保险、农村救济、农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服务;(5)信贷合作社,负责农民贷款的90%以上, 隶属于荷兰第二大银行——中央农业银行,其分支机构深入到每个小镇,可以及时地为农民提供服务。由于荷兰合作社的专业性强,功能单一,每个农户要加入若干个合作社才能满足产、供、销各个环节的需要。荷兰的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们把分散的小生产同激烈竞争的大市场联结在一起,为荷兰的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

1989年之前,匈牙利拥有健全的、遍布各个领域的农业合作体系,农业经济结构是以合作社经济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全国共有农业合作社1268个,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0%,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完全的集体所有制;另一类是集体所有和私有相结合的形式,私人以土地入股分红。1989年开始的以私有制为方向的农业改革,摧毁了原合作经济存在的基础,匈国会又于1992年1 月通过了解散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法令,这些做法使得匈农业生产力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匈国会于1994年通过了“土地法”,肯定了原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匈牙利农业的进一步改革也由单纯解散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变为解散、承包和转制相结合,并强调建立新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来,匈牙利农业形势的好转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具有很大关系。

4.都有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由政府的农业改良普及事业和农协共同完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了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日本还于1991年对《协同农业普及指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把加强推广组织的建设和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放在首位。政府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拥有数百个经过国家考试的专门技术员以及1万多名经过地方考试的改良普及员,与农协系统的近2万名营农指导员密切配合,构成了战后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体系,也是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基本保障。韩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日本相近似,墨西哥和南非是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私人农场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荷兰则主要依靠农业、渔业及自然管理部的技术推广局下设的分布于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来完成这一工作。

5.政府对农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是上述诸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经验。尽管各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全相同,但在农业管理上的共同点就是尽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实行一元化领导。匈牙利的行政体制改革也逐步抛弃了原苏联的按照产品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在荷兰,所有与农业有关的事情,都由农业、渔业及自然管理部管理,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土地规划和改造(包括围海造田)、农畜渔产品的加工工业以及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磋商,协调农业立法的提供和实施等。日本的农林水产省对农业的管理面更宽,它对农业的产供销实行一体化管理,全面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进出口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韩国政府对农业的行政管理与日本比较接近。这种一元化的管理模式避免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由于部门割裂而受到损失,对于当前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是当今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荷兰,也存在着继续发展的问题。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不同,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具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有关指标的差异更大。下面,我们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各个国家的有关指标从70年代末期至1996年的发展变化情况,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增长率(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 对有些指标的增长率进行适当调整), 预测各该指标在2010年可能达到的状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主要对谷物产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每千农业劳动力拥有的拖拉机数、每公顷农业用地的农业增加值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等5项指标进行预测。

表2 六国有关指标2010年发展状态预测

国家谷物产量(千

单位劳动力的每千农业劳动

克/公顷) 农业增加值( 力拥有拖拉机

1995年,美元)数

增长

预测

增长

预测 增长

预测

率%值 率%值

率%值

南非- 2300

101.9 4310 - 95

匈牙利 - 4600

102.1 6260 - 60

墨西哥 101.0 2889

100.8 1880 101.5 25

韩国101.0 6682

106.6 25087- 600

日本101.0 7034

103.8 46549- 610

荷兰102.1 10370 104.5 77723100.9 737

国家每公顷农用地

城镇人口占总

的农业增加值

人口的%

(1987年,美元)

增长

预测增长

预测

率%值 率%值

南非100.7 54 100.3 52

匈牙利 - 1200100.8 73

墨西哥 100.9 143 100.7 82

韩国102.2 9860100.2 84

日本100.8 14137

100.2 80

荷兰104.2 11400

- 9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98》,132~138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The World Bank:Entering the 21stCentury: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9/2000.P244 ~245.OxfordUniv.Press.

表2给出的数据是有意义的, 它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参照系。北京等大城市郊区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提出了到2010年前后农业现代化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我们认为,根据这些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现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2010年的发展水平应该以韩国为基本参照系,但在谷物产量上应以日本为目标,在劳动生产率上更接近于匈牙利和南非。

标签:;  ;  ;  ;  ;  ;  ;  ;  

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发展趋势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