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呼唤消费调控——《消费调控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了由计划极转向市场极的快车道。这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改革在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漫长探索后终于作出的选择。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开始把视野移向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处女地:怎样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一巨大的理论工程也包含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消费调控问题。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消费调控论》一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探索和研究。该书约20余万字,由湘潭大学郑必清教授主编。湘潭大学的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群体早已享誉国内外。郑必清教授多年从事消费经济理论研究,著述颇丰,成就卓然,这部专著是他以及在他领导下的几位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力作。
该书着重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消费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消费调控与国民经济调控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需要消费调控?这一问题迄今为止众说纷坛。《消费调控论》一书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作者认为消费调控与国民经济调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书中多方位、多层次地考察了大经济运行环境,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涵盖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着消费领域,因为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在这一总的逻辑命题下,作者构建了如下理论框架:
其一,消费作为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属,它既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交换、分配和生产。如何使生产与消费协调增长,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机制的天然缺陷,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消费调控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二,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还是一个消耗生活资料的社会过程和自然过程,因而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这样消费就在四个方面发生作用和影响:1.实现人的消费需要,影响人类自身生产;2.制导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3.形成和影响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4.作用和影响生态环境。要使消费同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使消费的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使消费的差异与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相适应,使消费生活同生态环境的平衡相适应,就必须对消费进行必要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第二,消费调控的目标。
在消费调控系统中,调控目标处在制导的区位上。这是一个极具政策性的课题。作者指出,消费调控的目标内涵了四个维度,即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差异目标和效益目标。制订总量目标,要求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对消费总量作出分析和规定。消费总量的基础在于生产和分配,在生产和物价总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收入分配水平是决定消费总量的前提。因此,确定消费调控的总量目标,关键在于选择适度的收入分配增长率。确定结构目标,要求分析不同时期的消费结构变化幅度和发展趋势。作者研究了多种消费结构的演变状况,认为结构目标的实现,也和总量目标的实现一样,是在收入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对收入分流和消费支出分流完成的。关于差异目标,作者分别考察了几种主要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对工农、城乡以及沿海与内地等多种消费差异的合理度的看法,提出了如何防止差异过大的政策性建议。关于效益目标,书中主要分析了消费效益的表现、消费效益优劣的导因以及实现优化消费效益目标的对策。作者认为,当前在消费效益上的突出问题是集团消费膨胀,生态环境恶化和消费社会化程度过低;控制集团消费,抑制环境恶化趋势,发展消费服务以及提高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是提高消费效益的当务之急。
第三,消费调控机制。
消费调控机制是实现消费调控目标的手段,国内的有关研究不多,远谈不上系统、深入。《消费调控论》一书把这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书中具体分析了经济机制、法律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机制,此外还浓墨重彩地论述了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研究了如何运用社会舆论规范和广告宣传等多种方式,去诱导居民的消费行为,使之逼近消费调控的目标要求。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社会心理机制调控消费,是消费调控的重要特点,因为消费行为总是要受一定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心理支配。这种看法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和有益的。
第四,施控主体对消费的调控和实施。
这是消费调控的实际操作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使本书从理论论证走向政策分析,达到了理论研究与政策建议的统一。在这一部分,作者分别叙述了中央、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消费者自组织和消费者个人各自在消费调控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等。作者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不仅要对消费者个人的消费行为实施调控,而且要调控它们自身的消费行为,因为它们自身作为集体的消费者,也要购买和消费消费品,它们的高消费、畸型消费,也属调控之列。这种观点,既具有理论的深度,也具有政策的力度。此外,鉴于市场在消费实现过程中独特的中介作用,作者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市场对消费调控的地位、作用和要求,提出了国家——市场——消费的消费调控模式,以及国家——企业——市场——个人——消费的消费调控运行机制。这一研究成果新颖独到,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五,国外消费调控的经验借鉴。
为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验证自己的观点,作者比较分析了其他国家消费调控的基本情况,研究了美、德、日三种不同类的调控模式。总的说来,美国的消费调控着眼于市场,重视源泉、信贷;日本重视积累、生产、经营,期望增强消费主体的功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而德国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差异,源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各有利弊。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借鉴外国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消费调控体制,有很大的助益。
概而言之,《消费调控论》作为国内第一部以“消费调控”命名的著作,理论性很强,实践色彩也浓。作者长期从事消费经济研究,对消费经济比较熟悉,又能用新观点解析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达到了较高水平。本书的不足在于结构安排不够严谨,某些理论分析有待深入,方法论方面还需开拓,对消费调控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消费调控信息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期待作者推出更加优秀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