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

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

唐玲[1]2001年在《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新世纪的来临,不仅对研究生德育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和途径、方法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当代研究生内容和途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世界意识教育是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的新领域,多元化是研究生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外德育理论、新德育观、德育的本体价值和国外高校德育的成功经验为依据,进行现代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途径、方法的研究。其中在传统德育内容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智慧文化观、科技伦理观、生态伦理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观;同时,重点提出了形成良好的研究生德育生态文化和从德育走向生活等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孙扬[2]2004年在《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生德育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化,旧有的研究生德育已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创新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问题,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生德育模式的形成、发展、建模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论文首先追溯了我国建国以来学校德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并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的归纳总结,推演出当代学校德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为构建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奠定了历史基础;论文回顾了国外学校德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西方国家和我国的高校德育相关内容,同时还特别介绍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案例和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为构建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论文还通过对德育模式研究方法论的总结,提出了德育模式建构所具有的相关特征;最后,论文通过对新旧时期研究生德育体系的差异比较,概括了新旧过渡时期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德育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为构建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提出了指导思想。经过历史经验、比较借鉴和理论原则等方面的准备,论文提出了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必须具备提供理论的假设性、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过程和形成完整的操作系统等3个基本特征,并以当前的工作实践为背景,从理念层次、结构化层次和操作层次上,总结出符合新时期特点的研究生德育模式。同时,论文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个案,对所提出的研究生德育模式进行了必要的验证,分别针对研究生德育内容中的理想德育、学术德育、人格德育、社会德育和生活德育,分析了正处于探索中的研究生德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已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和改善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效果的政策建议。

许慧霞[3]2014年在《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等问题,这对处于高位的研究生教育无疑是新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是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德育在应对当前时代命题中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具体而言,研究生德育既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更是研究生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比当前的研究生德育现状,国家相关政策虽强调研究生德育居于“首位”,但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环节中,研究生德育实则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有些甚至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众多从事研究生德育研究的学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无论是实证研究抑或理论探索,均为研究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自己一定的贡献,但问题依然存在,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无论从受教育群体、目标等角度观之,研究生德育都异于其他层次的高校德育形态,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有诸多方面的挑战,又恰逢社会因科技而遭遇剧变,人们原有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猝不及防迈向一个新的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如此背景之下,研究生德育却无强有力的内构力量用以支撑起一个信息时代下的新德育体系,并以之应对当下的因时代裂变而蜕变出新的时代挑战。而从自媒体自身的特点来看,其蓬勃发展所预示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参与以实现娱乐、交流、获取信息,更是成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自己话语权及各项权利的新兴工具。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研究生德育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现实中研究生德育往往采取仓促应对,甚至以“不变”应对“剧变”,造成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缓慢,甚至严重滞后。研究内容将结合自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自媒体视阈中的研究生德育困境为研究问题,以处于自媒体环境中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处于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相关的概念的厘定,全面审视自媒体时代中研究生道德发展现状,辅以真实案例佐证、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形式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真实进行尽可能细致而全面的实证调查,进而依据研究生德育问题的根源分析,力图从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内容构建、德育环境推进、德育载体建设、德育形式转换而提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改进策略,并最终寻求研究生德育变革的新途径、新方式,为研究生德育的实践提供新视角。总的来说,共分五大部分。从自媒体的发展缘由、类型划分、特点分析、其正负向功能探究;从德育的内容求索、功能思考、特点分析、意义探求、问题呈现,对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变化发展的脉络。其后以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的关系辨析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分析总结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研究生德育发展的新领域。另一方面,探究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当然,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呈现必然不可忽视其道德的发展规律。因此分析了研究生道德的社会期望高企、生活状态多样、生理发展平缓、自我意识成熟等总体特质,进而呈现了当前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道德认知发展上有着影响上单一化、取向上多元化、认识上无思化、要求上放任化等明显的特征:道德情感上诉求的消退化、转化的浅表化、表现的矛盾化;道德意志发展上自觉的弱化、取向的迷惘、坚定的消解、实践的困顿;道德行为发展上主体的单子化倾向、原则的快乐化倾向、方式的模仿化倾向、追求的虚无化倾向。总的来说,这些特质无一不处处烙着较为鲜明的自媒体时代的印记。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上观性,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在同一教育事实上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具有非常强的不可预测性,在实证的调查中还涉及到更多的非理性的因素,如研究生的价值观,非量化性且不能以数据呈现的因素。为此从这个角度看,问卷调查用数据呈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的状况,个体访谈则是用感性的、直观的意见弥补问卷调查法的非全面性。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问题关系到研究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四大维度,了解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现状、态度和认识,必须对自媒体时代影响研究生德育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予以根源分析,具体而言,从外部因素切入涉及社会转型中的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经济至上化、环境异化,从内部因素切入则涉及教育和学校德育本身的功利性、工具性,德育课程“主渠道不主”等现状中找到研究生德育困境的原因所在。问题源于实践,问题又止于实践。全文的归宿是对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进行阐述。首先,通过提升德育队伍的自媒体意识、鼓励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参与、推动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实践和构建新型“叁共”导学关系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其次,通过本十与全球的一体建设、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运用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展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内容的构建;再次,通过强化政府的监管、重拾商业的责任和发展制度的保障促使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环境推进;而后,通过媒体资源的全面整合、德育课程的整体参与和德育组织的现代调适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载体建设;最后,通过从文本话语走入生活话语,从道德灌输回归生命关怀,从单向输送转向平等对话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形式转换。针对前述研究生德育要素在自媒体环境下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相应地提出如何构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来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通过这些思考和建议,企盼从教育源流抓起,为高校研究生德育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葛世玲[4]2011年在《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研究生德育的实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的简单化、实施方法的落后化等问题。因此,要使高校研究生德育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在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如能否主动去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途径等,是研究生德育工作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研究生的德育途径是落实研究生德育内容、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的渠道。它要遵循研究生德育原则,并接受校内外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制约,并结合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遵循教育规律与了解研究生的特点,不断拓宽研究生德育的途径,摒弃那些与研究生特点不适应、与时代发展不一致的做法,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推动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深化。本着这样的思想,笔者提出了符合研究生特点的五种德育途径--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活动、研究生科研集体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这不仅对高校传统的德育途径赋予了新内涵,并且还对今后探究研究生德育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慧芬[5]2008年在《网络环境下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推动中央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影响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给德育的发展也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而研究生德育并不是存在于现实社会环境之外的,它也受到了网络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给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它不仅直接促进了研究生德育水平地极大提升,而且开辟了研究生德育发展的新领域,提出了研究生德育发展的新课题,为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给研究生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巨大变革,研究生德育工作者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网络为平台,把握网络发展的动向,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不断创新,开拓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网络给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应对挑战的策略,加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相关概念作了简要论述,其次通过分析网络对研究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及其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指出了研究生德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的原则与对策,并相应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体系。通过这些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对网络环境下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做出一点努力。

戴继天[6]2007年在《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为畅通研究生德育现实之瓶颈,扭转研究生德育工作不尽人意之窘境,拓展研究生德育理论研究之思维视野,本论文明确提出了要独立构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命题。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为理论支撑点,立足研究生德育现实,面向研究生德育未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较详尽的论述。第一部分为研究生德育发展论。简要介绍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着重考察了研究生德育的发展史,并将其划分为叁个阶段,即以突出政治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和全面发展教育阶段。第二部分为研究生德育现实论。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生德育面临着教育国际化、国家现代化、网络化、“西化”“分化”、素质教育和就业压力等六大严峻挑战;同时指出了研究生德育已经出现了认识、理论、模式、现象和思维等五大误区,并展开为21个子误区。第叁部分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论。重点论证了研究生德育是不同于大学生德育的一个独立系统。详细论述了独立构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独立、剥离、衔接,背景、对象、目标,世界、时代、未来,规划、奠基、重点和全面、专题、实证五个构建原则。第四部分为研究生德育理论要素论。选择研究生德育中的六个重要要素理论进行论述。在研究生德育内涵论部分主张大德育论观点,认为研究生德育教育要满足研究生群体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二元需要;在研究生德育地位论部分,认为研究生德育具有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地位,期盼全社会予以高度重视;在研究生德育内容论部分,从研究生群体德育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现阶段要对研究生群体则重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责任、权力、廉洁统一观,研究生政策,核心价值观,德能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在研究生德育原则论部分,提出并论述了对称化、一体化、民主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五个基本原则;在研究生德育主体论部分,主张主体复合论,提倡主客体之间要平等互动;在研究生德育客体论部分,全面分析了当代研究生群体德育的本质特征,并将其概括为五个优长特征和叁个主要缺欠特征。本论文首次提出独立构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问题,迄今未见到相同观点和提法。认为独立构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是现阶段研究生德育改革的基本出路之一;自信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成果对于研究生德育理论的研究会有一定的推动价值。

刘顺厚[7]2004年在《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德育绩效,就是研究生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研究生德育过程的安排情况和研究生德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的综合反映。它是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德育目标对研究生施加影响后所产生的业绩和效果,是可以被认知、被衡量的。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是评价一切活动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把“绩效”引入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树立研究生德育绩效理念,构建以德育绩效为中心的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对于研究生德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解决德育工作的大投入、低产出或效果不明显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从一般问题、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研究生德育绩效现状、提升绩效的对策、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广大研究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这表明我们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绩效的。但也必须看到,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生德育绩效还存在弱化现象,主要表现是理想不够明确、信念尚不坚定,崇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基础道德缺乏、公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倾斜,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等几个方面。而导致研究生德育弱效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原因,即理念(Idea)误区、要素(Element)缺失、制度(Institution)缺陷和环境(Environment)变化。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树立科学的德育绩效理念,实现德育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德育制度的合理安排,优化德育环境。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构建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构建的意义、要素、指标体系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尽管这个探索是很初步的,但我觉得毕竟还是尝到了有所创新的甜头。

张兴春[8]2015年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顺应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问题及要求,并以此进行创新和发展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规范、恢复和改革发展等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时至今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研究生群体有了新特点,如群体规模的快速增加、研究生个性变化、就业压力方面的情况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剧、社会文化多元化凸显、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空前的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最后,社会发展赋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也必须有所变化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当前,研究生思想状态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感缺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方面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研究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保持与当前形势足够的与时俱进,亦成为制约研究生思想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认识、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队伍渠道、组织制度等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要有所作为,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理论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先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借鉴西方德育理论,进行综合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新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原则下,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张洁[9]2006年在《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生事务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中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包括研究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德育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论文遵循“理论假设—现状分析—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从如下五个部分对研究生事务管理应依据的时代管理思想,研究生事务管理的比较研究,我国研究生思想、生活和身心发展特征,管理现状与问题,改革对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描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及其相关要求,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生事务管理、研究生德育管理、研究生“叁助”、就业指导、学籍管理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还指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论文逻辑框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讨论了研究生管理思想。在对柔性管理思想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对该管理思想运用于研究生事务管理的适切性,实施研究生事务柔性管理的概念、价值依据、目标,以及管理原则等进行了阐述,重点指出了研究生事务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原则要求在管理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教师为本,相信和依靠导师、发挥导师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等。最后对实施“柔性管理”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作了讨论。 第叁部分也就是第叁章,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的比较研究。总结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的四个阶段:“父母替代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学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按照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德育管理、经济资助、学生社团组织、就业指导等六个方面,分别概括了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四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生事务管理的基本状况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外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四个方面的特点:管理理念上重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管理方式职业化、专业化;重视管理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法治管理等。 第四部分是现状调查和分析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章。第四章是对我国研究生身心发展与思想、生活状况的现状调查。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海市1999-2003年研究生新生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二是通过问卷、访谈等,从基本情况、个人价值取向、个人生活状况等方

张兴春[10]2007年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素质之中,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但是,在政治经济全面转型、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部分研究生思想道德滑坡,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现实化倾向,甚至有些研究生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自律性差,崇尚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弱化,种种道德缺陷令人担忧。因此,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调整研究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策,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乃当务之急。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问题:一、在绪论中,论述了本课题的提出及当前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框架及思路。二、第二章阐述了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面临的新形势,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准确背景。叁、在第叁章中,通过对研究生进行调查问卷和对问卷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了研究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德育对策的研究提供基础。四、第四章在以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德育的目标及原则,提出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要转变观念,丰富研究生德育的内容,开拓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 唐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1

[2]. 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 孙扬. 清华大学. 2004

[3]. 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 许慧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探析[D]. 葛世玲. 河南大学. 2011

[5]. 网络环境下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研究[D]. 王慧芬.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6]. 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D]. 戴继天.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7]. 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 刘顺厚. 复旦大学. 2004

[8].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张兴春.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9]. 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 张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 张兴春.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