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朱红仔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351100)

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74例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监护治疗,而乙组则实施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乙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甲组;且GCS评分、KPS评分相比较甲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周期,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重症监护;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指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等,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重症。而颅脑损伤后怎样恢复神经细胞,促使患者有效康复成为了近年来治疗重点[1]。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质较差,且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出现恶化,因此,就需要选取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并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74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神经系统检查为阳性体征,且昏迷时间在12h以上。排除活动性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及气颅患者,排除血压超过160/100mmHg,体温超过38.5℃,且心率小于50次/min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1-70岁,平均年龄为(32.41±3.26)岁;交通事故致使26例,打击致伤18例,高空坠落27例,其他3例。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护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甲组采用常规监护治疗,而乙组则实施高压氧重症监护,各组37例。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监护治疗,即在患者入院后,结合其病情进行脱水、皮质激素、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供给、促醒等药物治疗。针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还需要实施急诊手术治疗。

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仪器采用上海江南造船厂生产的大型高压氧空气加压舱,在患者入舱后的15min,升压到2个大气压,中间吸氧60 min,并在之后的20min均匀减压到0予以出舱,1次/d,10d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治疗中出现的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次数、中断治疗次数、中断治疗时间(也就是中断次数中停止高压氧时间)。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对两组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意识状态越好。同时,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表(KP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价,分值在0-5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予以处理,其中(%)代表的是组间率,而(n)代表的是计数资料,“±s”为计量资料,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组间临床指标比较

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发现,乙组患者的感染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中断次数以及中断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持续昏迷在6h以上,且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有明显的变化。该病症病情进展较快,且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由于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会出现缺血、缺氧状况,导致氧自由基增加,并诱发脑水肿,使得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况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容易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2-5]。

而高压氧治疗可通过血液循环,让氧气进入到病损组织及器官内,促使其功能的恢复。且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提升血氧张力,并促使氧含量增加,结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溶解定律,在高压下吸氧时,可以促使患者血氧张力的提升,并增加脑脊液与脑组织的储氧量,改善其神经系统。在常温常压状态下,正常组织储氧量在13mL/kg左右,而脑组织仅占7-10mL/kg,所以,若是出现血氧供应障碍,往往难以有效纠正,脑缺氧状况[6]。然而,在高压氧状态下,脑脊液与脑组织的储氧量会得到大大提升,从而有效缓解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况,并延长脑循环阻断的安全时限,让脑部得以快速复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压氧可以有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提升天然氨基抗氧化物功能,进而让脑部脂质过氧化水解物保持在稳定状态,有效改善脑血流与脑代谢。再者,高压氧能够作为脑缺氧时的解毒反应、生物能与生物合成调节剂,可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促使颅内压的降低,并缓解脑水肿状况。在高压氧状态下,软脑膜小动脉收缩会致使颅内压降低,而该种血管收缩会被d.受体阻滞剂对抗。而通过高压氧,可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并促进血管收缩。且在高压氧状态下,椎动脉血流会有所增加,使得网状激活系统与脑干处氧分压也会随之增加,从而有利于脑干与网状激活系统缺氧状态的改善,促进神经元轴索侧支生长,使其功能得以重组,并恢复患者的意识状态。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高压氧可以确保椎动脉系统内的血流量保持不变,进而使得脑干与网状结构的氧分压增高,可以有效改善生命功能活动,让细胞功能得到快速恢复[7]。

当然,高压氧治疗也需要在特殊环境下进行,且治疗前要保证患者的全身状态能够承受高气压环境,以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治疗时,需要在高压氧专科监护病房内进行,确保治疗的科学性、连续性,让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都得到有效监护。这种专科监护室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次数,并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高压氧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若是繁琐进出治疗室,会导致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延长,进而增加了感染风险,并延长了治疗时间。同时,由于患者的各器官功能较差,且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机体紊乱,从而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患者的脑部缺氧状况增加,并容易诱发水电解质紊乱、脑水肿、感染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而在专科监护病房内,患者需由专业高压氧医师进行病情的观察,因此,可以准备把握进舱时机,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乙组患者的感染次数、中断次数明显少于甲组,而抗生素应用时间、中断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且甲组的GCS、KPS评分相比较甲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将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运用于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在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感染次数、中断次数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梅银芝.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4):973-975.

[2]丁学敏,贺占海,徐建波.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78-2480.

[3]葛红娟,王奇,郭英,王月娟,何纯川,郭慧君,朱宣辑.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24-4326.

[4]刘文广,管伟,左建东,陈中俊,翟效甫.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01):48-50.

[5]陈露萍,刘维群,程军.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6):1357-1359.

[6]李丽,王琴,李淑君.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7):776-777.

[7]韩东景,陈文芳. 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感染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7):1819-1821.

论文作者:朱红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高压氧重症监护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朱红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