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班德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然而,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结构的安全问题是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上看,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整体上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将通过对建筑安全性的定义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建筑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
1简要介绍建筑安全性的定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其中涵盖多种学科性内容,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水平,举例来说,在进行建筑安全性能计算过程中,利用建筑学的相关公式来对建筑物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结构以及组成的构建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为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提供切实的保障。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确保其具有高效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建筑设计前,必须要对建筑物承载力进行准确计算,确保建筑物位置、形状以及大小符合建筑施工相关标准。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建筑结构的设计相对不够合理
建筑工程以建筑结构为框架,建筑结构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为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安全隐患问题是对设计者的硬性要求。现阶段我国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不够合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大部分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方面,过多的看重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性能,而忽视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较多的安全隐患在建筑物投入使用以后表现出来了。②经济利益成了诸多设计者追求的唯一目的,突出表现在降低施工的成本,从而忽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的安全问题。
2.2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强度有待提升
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建筑所用的水泥预制板将会出现一些错乱的现象,从而致使楼体的坍塌,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伤害。自我国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我国有关部门就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至此,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以及强度等方面有着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上,支撑着墙体、楼板的结构所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一体浇注形式,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形成比较强的抵抗力。现阶段我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将对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以及提高强度方面有了很强大的技术支撑。
2.3建筑结构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但相对来说,地质条件还是不够稳定,差异较大。这也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诸多的建筑结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未必都会充分认识和考虑建筑区域内存在的一些因素,比如自然因素。这将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例如:地处西南地区,土地质量多为淤泥,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对地基进行夯实,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建筑结构设计制度
制度是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符合标准的重要衡量指标。因而,我国建筑单位必须建立或完善建筑结构设计制度,以规范设计者的行为,使其充分考虑到建筑安全因素。其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资质;②设计者完成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可进一步实施;③设计者应及时改正设计中的问题。
3.1.1对建筑结构稳定性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首先,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必须的检测。检测一个建筑结构这对于技术方面要求颇高。对建筑工程检测的项目比较多,要依据鉴定委托人的考虑,以及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和建好以后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来做决定。在进行建筑结构项目的检测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①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一定是要有针对性:建筑的构成种类比较多,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检测之前,必须要经过调查,根据一个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检测项目计划书。②检测进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建筑结构的检测单位一定要具备相关规定资质,项目检测工作者要持有指定上岗证书,必要时要具备相关的项目检测工作经验,检测仪器也一定要符合相关的科学规定,测试方法也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执行。如表1里面,建筑结构载荷项目检测要求部分内容。③检测过程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检测过程中,确保科学性是保证项目检测结果正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选择被检测构件、测试方式、后期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都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严禁出现先有检测结论,然后再根据检测结论在来论证结论这一现象。
3.1.2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鉴定
结构识别主要针对建筑结构在指定时问和条件下评估预期功能的能力。建筑结构的功能评价主要是确定安全功能、实用功能和耐用性。安全功能主要是指正常的建设和以后使用过程中,结构可以吸收各种荷载和变形的可能,而不是被破坏,在遇到意外事件,如地震、爆炸或发生后,还能保持必要的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被损坏,甚至崩塌的现象。所谓的稳定性主要是强调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过程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的作用主要是在日常使用和日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的寿命必须是合理的。在中国,我们将采用多层次的方式来评价建筑结构。该方法主要是先建立一个单元式实施评价的亚单元,然后针对各房屋局部结构进行鉴定,最后将以上的鉴定结果进行归纳,形成一个整幢建筑物的综合鉴定结果。
3.1.3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识别的可靠性确定建筑物的等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确定结构安全要求和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将此情况反映到相关单位。在选定好加固方式之后,必须要求加固单位负责人按照业主的要求,参考建筑物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设计好加固方案后,提交业主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再进行针对性加固设计。在施工加固设计中,要注重与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应同时使用有效措施,确保加固施工结构和原有结构可靠连接,能够协调作用。一般而言,建筑结构的加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承载力符合要求、提高结构构件的刚度,以减少因荷载造成的变形和位移,加强建筑构件的稳定性,减少建筑物的裂缝范围,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确保延长建筑物寿命。在鉴定之后,需要实施加固的结构,必须遵循相关的加固原则来进行。在此阶段,也应考虑加固的技术和经济结果,以防没有必要的移除和替换。
3.2结构设计考虑周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将问题考虑周全,方能更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例如:在人口密集区域内,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密度问题,以起到稳固的作用。在比较特殊的地质环境区域内,设计者必须针对区域内的特殊地质环境而制定建筑结构方案,用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加以设计,才能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中,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提高。为此,建筑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招聘过程中应用优先原则,专业能力强的人优先。②要培训现有的建筑工程人员,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4结论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与建筑物的使用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直接相关。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施工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消除隐患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项目的安全。本文就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改进施工设计,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陆玉勇.解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7,(08):78-79
[2] 张翼.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江西建材,2017,(17):115-116
[3] 朱建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低碳世界,2015,(07):48-49
论文作者:尹争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安全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