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总动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点上论文,历史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08)02-0013-04
党的十七大使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1]2。我们只有科学认识和理解十七大的新的历史起点,才能理性认识十七大的历史意义和不朽价值,使人们自觉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发展阶段,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1。这是向世人和国人的昭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探索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型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进,期间召开的五次党代会,都是围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这面旗帜而前进的,因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构想,并已写进党的十五大报告。十五大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了“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届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党的十六大召开时,我们党已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奋斗和努力的是第三步的发展目标。第三步怎么走,怎样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持续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做得非常好。正如十六届七中全会公报所说,“这5年是不平凡的5年”。因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极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次全会紧密衔接,互为照应,细化了第三步发展目标的路径,实质上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特别是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第一次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事实上已成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纲领。这极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构成了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最重要的政治背景和理论背景。十七大以报告决议的形式对站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的中国发展、改革开放等做出事关大局的战略决策,制定出科学的治国理政方略,使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明白了这样的真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12。进而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新平台。
二、确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共产党的生机与活力在于指导思想上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呼唤和要求下,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民族化、本土化、特色化,其中最伟大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8月,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同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不但高度肯定了科学发展观,还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外延在扩大。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温家宝同志正式公开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温家宝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同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新的阐释,此时科学发展观已从指导“经济”转到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层面。2005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在指导思想层面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三个“坚持”,与“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2]并列起来。对科学发展观做这样的定位、扩容和升级,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科学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15。对科学发展观做这样的定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伟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在党代会上确立为指导思想,这是十七大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一。所以,党的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1]1十七大和新修改的党章对科学发展观地位和价值的确定,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轨道,进而使党的执政理念发生质的变化,矫正了以往重物轻人的发展误区,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经济总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六大以来的几年,由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GDP总量翻一番,经济奇迹使中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主题是“扩大内需”,现在已转入“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的时期,经济发展已从当初的“保8%”进入“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从2003年起,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年均10.6%。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
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经济增速不仅快,年度之间波幅也比较小。2003—2006年,中国GDP年度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仅相差1.1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GDP达到246 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经济在高位平稳运行。2003—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平均上涨2.1%(2007年情况特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不到11万亿元,2007年,标志中国综合实力的GDP达到246 619亿元。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超过法国、英国,在世界上的位次也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与此同时,与前三位的美、日、德的差距在缩小。2002年,中国GDP分别相当于美、日、德的13.9%、37%和71.8%,到2006年已分别相当于美、日、德的20%、60.6%和91.3%。相应的,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6年提高到5.5%,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世界第二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实体,意味着13亿人口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02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 000美元(达到1 100美元);2006年,超过2 000美元(达到2 010美元),相应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 460美元。中国“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这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对于十七大来说,标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样使中国既有了抵御改革与发展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执政党也有了驾驭和领导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因而,党的十七大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最重要的是把GDP总量翻两番改为人均GDP翻两番,以让人民在新的起点上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四、改革开放进入转折阶段,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8。三十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已基本形成,十七大使改革开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形成新的共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党三十年的改革坚持市场取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经济模式。自这一目标确立至今,对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特别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第一次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文件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两大战略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最典型的成果。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实践的要求,因为此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已基本形成,但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较大差距,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仍不少,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仍然很多等。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科学发展来解决。党的十七大将站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开放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前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年后的今天,中国已进入对外开放由大转强的新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家到中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大国。这说明中国自十六大以来正处于对外开放的大国向对外开放的强国转变,十七大标志中国开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我们党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观察世界,加大开放步伐。所以,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对外开放又做出了科学安排,他指出,“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1]10。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政治表态和决心。
五、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特别是东欧剧变,导致世界雅尔塔格局的瓦解,西方敌对势力把战略重点东移,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和平演变战略。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既成功地抵御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又防止了苏东国家悲剧在中国的重演,创造了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保证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展开了一系列的举世瞩目的外交活动:从反对一切形态的恐怖主义到倡导不同文明的对话,从上海合作组织的日益壮大到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积极斡旋,从阿富汗重建过程的援手到印尼海啸灾难的援助,从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到各种重大经贸协定的签署,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的深化到全球大国间高层战略对话的推动,直到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以及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标志着中国已逐渐树立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其外部影响力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日俱增。可以说,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国际大平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近些年,尽管国际上还有人叫嚣中国威胁论,但客观地看待中国,就会发现: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对此,国际人士公正地评论,“发达国家高成本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其好处最终被全世界的消费者分享”,“所谓的中国威胁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完全是空话。中国并没有从富有的发达国家窃取就业机会。中国的出口部门就业增长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的扩张,而中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也在支持世界其他地方的就业机会”。“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很多国家和跨国公司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美国经济学家罗奇先生说:“中国根本不是什么威胁,而是其他国家应该效仿的榜样。”目前,美国趋势大师托马斯·佛里德曼在风行世界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转述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对中国的评述:“中国是个威胁,中国是个顾客,中国也是一个机会。你要成功,就必须把中国变成你的一部分,你绝不能忽视中国。”托马斯在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在高度变动的后冷战时代,很多棘手的事情都需要中国扮演积极参与者而非搭便车的角色,中国应意识到自己是世界大国,应负起与美国一道稳定世界的责任。”这种观点在西方世界很有代表性。这标志着今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已非同寻常,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七大就是在这样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盛会。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从十七大开始掀开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从十七大开始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从十七大开始展现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