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山东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新局面论文,纪实论文,二次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二次创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改革开放搞活的巨大推动力,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从1978年到1995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几次大的飞跃。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完成了一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8—1983年为恢复发展阶段。全省乡镇企业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恢复发展。到1983 年, 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到22 万处, 职工402万人,企业总产值108.7亿元,五年间平均增长15.6%。
1984—199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1986 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7年达到465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1990年突破千亿,达到1012亿元,连续登上几个大的台阶。
1991—1995年为提高发展阶段。全省乡镇企业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五年间,不仅保持了45.4%的平均增幅,而且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技术装备、 产品档次、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1990年相比,1995年企业产值、工业产值分别增长5.5倍和5.2倍;营业收入、利税分别增长6.3倍和4.8倍。成为我省乡镇企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随着我国加快改革进程,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省乡镇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乡镇企业依靠总量扩张求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金融、税收等体制改革,使乡镇企业依靠政策求发展的机会大为减少;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两极分化不断加剧;乡村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机制弱化、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结构层次低、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粗放制约了我省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的总体部署同山东实际相结合,积极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适时提出了乡镇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山东乡镇企业从“九五”开始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二次创业的核心就是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关键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为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全省乡镇企业专题会议,全面研究乡镇企业加快改革和发展问题。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李春亭,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副省长韩寓群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并作了多次重要批示。指出,全省乡镇企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大发展,着力大提高,加快两个转变,搞好制度、机制、技术、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运行质量。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意见》。对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九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了平稳、 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次创业迈出了比较坚实的步伐。 截止1997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8117亿元,工业总产值64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和14.43%;乡镇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 增长13.83%。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75亿元,利税580亿元,分别增长11%和11.3%。大中型乡镇企业累计达到1798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累计达到355家。涌现出一批象万杰、新牟、 南山等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培植了象菱花味精、威海木机、得利斯肉制品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去年1—9月份,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47亿元,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分别增长13.18%和13.19%,实现营业收入5313亿元,利税总额521亿元,分别增长14%和12.73%。同时,我省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企业结构上,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配套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增长方式上,已经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举转变。
坚持市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调整优化结构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环节。“九五”以来,我省乡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乡镇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
我们制定了“九五”山东省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明确了“九五”期间乡镇企业技术结构、产业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布局结构的调整目标和调整重点,并根据市场变化,结合企业实际分步实施,突出调整重点,加大调整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产学研联合和提高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技术结构。把调整技术结构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立足乡镇企业实际,积极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强产学研联合,强化技术中心建设,既重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培植跨世纪新兴支柱产业,又根据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力开发利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中间实用技术,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一般技术为补充的技术结构。目前全省30%以上的大中型乡镇企业都以不同形式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科研所,其中4个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90家,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233处,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利税已占全省乡镇工业的5%和8%。
——实施名牌战略,培植支柱行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根据市场需求,以调整乡镇工业结构为重点,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机电工业、建材工业等三大传统支柱行业的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培植起一大批像菱花牌味精、得利斯肉制品等过硬的名牌拳头产品。生化医药、新材料、海洋生物、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迅速膨胀,带动了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由初级向中高级的转变,主导优势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机电工业和建材工业等三大支柱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占乡镇集体工业的32%、26%和16%。
——加快资产流动重组,培植规模经济,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调整。以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为目标,以组建企业集团为重点,众多小企业以配套主导产业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打破传统的资产社区化配置格局,资产流动和重组加快,规模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全省大中型乡镇企业达1798 家, 各级以上企业集团392家。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已占乡镇集体工业的12%以上,创造的增加值占57%,出口交货值占74%,实现利税占56%。
——围绕小城镇建设向工业小区集中发展,企业布局趋向连片集中。我省把发展乡镇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相对集中,进区发展,严格控制分散布点和盲目布点,发挥设施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省乡镇工业小区达448处,入区企业2万多家,其中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14处,省示范区50处。“九五”后两年至201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我省乡镇企业实际,我们把调整优化结构贯串乡镇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山东乡镇企业经济实力,推进二次创业。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九五”以来,我省乡镇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截止目前,全省乡镇企业改制面达67%,涉及资产已占资产总量的58%。改制企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开始显现,初步构筑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我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是:
1、坚持因企制宜,多种改革形式并举。 各地在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中,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不强求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从全省看,主要是对大中型企业按照《公司法》实施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或以骨干企业、主导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尚好的企业,重点推行股份合作制。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在具体操作中又有“先租后股”和“先售后股”等不同形式。对大量的“小微亏”企业,以产权转让为核心,积极实施兼并、出售、租凭和破产等改革形式。目前, 全省乡镇企业改制企业56960处,其中:股份制企业2329处, 股份合作制企业21732 处, 租凭企业16340处,出售企业3097处,破产企业852处,组建企业集团738处, 其它改制企业11872处。
2、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改革质量。 我省在乡镇企业改革中注重抓了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规范改革程序。企业改革前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改革操作过程公开,防止少数决断,避免搞行政命令,下指标,赶进度,走过场。二是严格资产评估。委托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严格评估纪律,按评估原则、程序办事,做到公平合理,防止少评漏评,最大限度地避免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合理界定产权。对评估后的企业资产,普遍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界定产权,对确实难以搞清投资主体的资产,从实际出发,通过公平协商划分,避免了“黑箱操作”和少数人说了算。特别是对职工劳动创造和经营者贡献形成的资产,也做了实事求是的确认和界定,充分调动了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为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各乡镇普遍成立了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和资产运营公司。管委会负责对集体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运营公司受管委会委托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资产运营公司办理工商登记,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制度,并定期向社区农民报告资产经营状况,自觉接受监督。
3、总结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在乡镇企业改革中, 注重总结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我们先后总结了蓬莱市以“产权转让”为核心,多形式吸纳社会资本的经验,昌乐市“持股个人化,经营班子持大股”的经验;济南北园镇“租壳卖瓤”的经验,滨州兴福镇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经验;淄博万杰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济宁菱花集团大搞资本运营的经验等。这些典型和经验,对促进全省乡镇企业改革起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开发创新能力
“九五”以来,山东省乡镇企业把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重要措施来抓,重点培植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带动乡镇企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大技改力度。全省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累计达到418亿元,是“八五”同期的4.18倍,占全省乡镇企业投资总额的50.4%,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支柱产业和扶优扶强上来。围绕机电、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支柱产业,选择重点技改项目,实施重点倾斜,先后对省36个重点项目投资10.5亿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形成了一批如菱花味精、万杰医疗等在国内外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两年来,通过企业技术改造,乡镇企业新增产值1500亿元,利税16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成果中重点培育起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0处,高新技术生长点233处,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818项,约覆盖全省60%的县区,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全省已初步形成涉及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和新能源四大领域、八大类高新技术的产业雏形。1997年,全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产值达到313.4亿元,利税53.75亿元,分别占乡镇工业产值、利税的5%和8%。
三是,强化科技攻关和厂办科研机构。进入“九五”以来,全省乡镇企业有170多项新产品列入国家星火计划,36项列入火炬计划, 省以上科技攻关项目55项。全省1700多家大中型乡镇企业中,已有近1000家以“产学研”等不同方式建立了科研机构,其中20%的科研机构具备科研开发能力,如潍坊耶莉娅集团、东营信义集团、莱芜九羊集团和济南水龙王集团等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技术中心。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进入“九五”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势头。全省乡镇企业出口企业达14443家,去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63亿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40%以上。累计组建“三资”企业7209 家, 合同外资65.2亿美元,实际利用34.8亿美元。从总体发展情况看:
一是,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996、1997两年,全省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完成509亿元和563亿元,年增长分别为17 %和10.3%,出口企业平均交货值达到379万元,比“八五”高出124万元,涌现出一批像青岛泰发、烟台龙大、聊城凤祥、高密毛巾厂等一批出口大户。两年共批准“三资”项目1412个,合同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实际利用12.6亿美元。尽管“三资”项目数与前几年比有所减少,但单个项目利用外资的规模达到136万美元,比“八五”平均规模高出57 万美元。
二是,“三资”企业出口、自营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由于一批“八五”后期及近两年批准“三资”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三资”企业出口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由“八五”的25%提高到30%以上;1997年底,全省自营出口企业已达184家,自营出口5.8亿美元,较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利用外资的质量和内地引资都有较大突破。进入“九五”后,全省乡镇企业合同利用外资的30%是投向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化工行业,青岛市去年有5000多万美元外资投向机电行业,与前几年主要投向农产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利用外资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有较大突破,1997年聊城市的凤祥、嘉明两企业集团合同外资达2070万美元,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四是,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以食品中的蔬菜出口为例,95年以前主要为速冻保鲜菜出口,而今已发展到水煮保鲜、料理食品,深加工使出口产品附加值随之提高。近两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档次上了一个台阶,现在不仅有一般产品的出口,还有新型节能灯、高档碳素渔杆、精密机床、计算机软磁盘芯等进入国际市场。
五是,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青岛市从1992年起建立一批乡镇工业园区,至1997年底共投入基础建设资金6亿多元,有26个园区已成形, 园区内引进“三资”项目400余个,合同外资近10亿美元,有300个项目开工投产,合同外资数、投产企业数分别占青岛市乡镇企业同期数的40%和30%以上,成为全市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荣成市的港西镇成为远近闻名的韩国独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