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吻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张华,吴水生,王英豪,于虹敏

钩吻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张华,吴水生,王英豪,于虹敏

张华 吴水生 王英豪 于虹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

【摘要】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钩吻的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鉴别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钩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钩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009-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elsemin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Zhang Hua, Wu Shuisheng, Wang Yinghao, Yu Hongmin.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22, China

【Abstract】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elsemin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etc.,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ook kiss.

【Key words】Gelsemine; Chemical composi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钩吻又名胡蔓藤,有大毒,《本草纲目》[1]中记载:“入人畜腹内, 即贴肠上, 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岭南卫生方》云:“胡蔓草, 其花黄而小,叶如茶, 一叶入口, 百窍溃血, 人无复生也”,由此可见, 钩吻是有剧毒的, 误食少量就有可能导致死亡,一般都是以外用为主的,主要是其能祛风,杀虫止痒,消肿拔毒[2]。《名医别录》中记载其功用为“脚膝痹痛,破症积, 恶疮疥虫,四肢拘挛”。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钩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的钩吻,主要产于亚洲,大多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等地[3];另外一种则是北美产钩吻,有剧毒,主要分布于美洲[4]。大量文献报道主要研究的钩吻化学成分是生物碱[5]。近代文献报道表明,钩吻具有镇痛、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主要对其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根据文献报道,我国的钩吻已经从植物分离出了环烯醚萜[6]、生物碱、苯丙素类[7]、三萜[8]、酚酸类与黄酮类[9-10]等化合物,并且文献研究表明钩吻的毒性主要来自吲哚类生物碱[11],现有文献报道中国钩吻的生物碱有17种,主要分别是钩吻素甲、丙、丁、戊、子、寅,钩吻绿碱、钩吻定、胡蔓藤碱甲等,而且文献指出钩吻素己在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165 mg·kg-1,毒性最强[12],胡蔓藤碱甲LD50为0.21 mg·kg-1,毒性次之。现有研究表明钩吻各部分生物碱的含量中根皮含量最高,高达(1.5~2.2%), 茎次之(0.4~0.5%), 茎皮为1~1.1%, 叶的含量仅0.3%;实验表明国内外钩吻的主要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北美钩吻具有毒性的生物碱主要有10种,即钩吻素甲、钩吻米定、钩吻素乙、钩吻定、21-氧代钩吻素甲、钩吻米宁等,实验研究表明各类化学成分中以钩吻素乙的毒性最强[3,13],大鼠(皮下或腹腔注射)LD50为0.1~0.3mg·kg-1。

2.鉴别及含量测定

近年来由于钩吻成分的复杂性和样品提取等方面原因的限制,关于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报道较少。为了研究化学成分含量,张兰兰运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与氯仿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钩吻总碱,再利用GC-MS对其提取物中的各成分进行了分析[14],这为中药材的质控和鉴定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但气相色谱仪器相对于基层来说价格较为昂贵。相对于气相色谱法这种较昂贵的检测手段,黄玉玲采用“钒硫酸反应”和“重铬酸钾一硫酸反应”法测定钩吻生物碱含量,结果反应明显,而且操作较为简便,也不需要使用贵重仪器,这种检测方法较适合基层地区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检验室使用,可在基层推广[15]。有文献报道,还可以采用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吻总生物碱的含量, 陈志慧[16]以溴甲酚绿作为酸性染料,在总生物碱与其形成络合物时间范围内,采用比色法测定其总生物碱的含量,同时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16]。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医药以及院校的常用含量测定手段,陈卫琳老师则采用较为普遍大众的色谱检查手段,即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主要对闽产额钩吻茎、叶、根3个部位中钩吻素子、钩吻碱甲、葫蔓藤碱甲的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方法较为简便可靠[17]。

3.临床应用研究

钩吻为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有剧毒,但近年临床研究以及文献报道表明,其具有抗肿瘤、镇痛、免疫调节作用,还可作为饲料起到增肥的作用等。

3.1 抗肿瘤作用方面

近年关于钩吻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有较多报道,这些报道均表明,钩吻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王寅主要通过钩吻总碱对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与其诱发细胞凋亡有关[18]。吴达荣[19]体内外实验研究证明钩吻素子在体内外对肿瘤的作用均能显出明显的抑制作用[19]。为了降低钩吻素寅的毒性,杨帆以玉叶金花作为解毒剂,以钩吻醇提物及其减毒后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影响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钩吻的醇提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和玉叶金花混合提取后,既可降低毒性,又可保持疗效[20]。为了研究抗肿瘤作用,杨克政则采用钩吻治疗原发性肝癌存活受2年以上的病例3例,病人服药后病情显著好转,并且疼痛有较大的减轻,体重也有一定的增加,肝脏缩小在50%以上[21],验证了钩吻的抗肿瘤作用较为明显,以上研究报道表明,钩吻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抗肿瘤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前景。

3.2 镇痛作用方面

钩吻的镇痛作用也较为明显,人们经常将其用于治疗各类疼痛,并且对肿瘤引起的有较为明显的止痛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20世纪70年代试验就表明,钩吻生物碱有很显著的镇痛作用,谭建权的研究报告表明,钩吻总碱不仅能增强戊巴比妥钠与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还能提高动物痛阈,而且镇痛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也无明显的解热作用,表明钩吻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既不同于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也不同于阿片类镇痛药物[22]。临床疗效表明,钩吻在镇痛方面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剂量小、无明显耐药性和成瘾性、无抑制消化功能副作用、增进食欲、对瞳孔无影响。由此可见,钩吻在镇痛方面的研究也将大有前景。

3.3 免疫调节作用方面

钩吻生物碱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体内和体外具有差异性。王友顺等采用体内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钩吻生物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生物碱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功能[23]。而雷林生等则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观察到钩吻生物碱类的提取物对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研究报道表明钩吻生物碱类提取物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些文献报道表明钩吻生物碱类提取物对增殖中的细胞无选择性而仅仅是普遍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作用,可是其敏感性是低于肿瘤细胞[24]。研究表明钩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保护骨髓造血功能而发挥作用,是间接的而非直接影响,钩吻能迅速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免疫细胞得到恢复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25]。

钩吻除了主要运用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具有造血保护、扩瞳作用[26],在皮肤病上也有很大成效,传统上主要是“用治湿疹、体癣、麻风,攻毒拔毒,杀虫止痒,并可杀蛆虫,灭孑孓。”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钩吻对一些类型的银屑病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 其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其在抗银屑病用途方面是可行的[27]。此外钩吻生物碱在饲料添加剂和治疗畜禽疾病等方面也有较多应用[3]。《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记载:“钩吻可以治疗牛羊的肠虫”,可以健胃,杀虫催肥。从医药学家的记载以及大量实验报道可以看出,钩吻虽然对人有剧毒作用,但是猪、羊等哺乳动物喂食,不仅不会中毒,还能起到增肥的作用,并且能起到增强免疫,防病治病的效果,表现出明显的耐受或解毒功能。

4.总结

通过上述钩吻文献的分析,发现近年来钩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作用方面,对解读机制研究报道较少,且药理与毒理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大鼠,小鼠等动物,对人体中毒机制的研究却甚少见相关基础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针对人体对钩吻总碱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环节系统地开展其耐受或解毒机制及其生物转化研究,比较钩吻总碱吸收前后的差异性,并阐明其本质之所在,为人类钩吻中毒患者的抢救寻求突破口,也为安全有效利用钩吻总碱的高药理活性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227.

[2]杨仓良.毒药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1049.

[3]陈翼胜.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71-376.

[4]黄庆彰.胡蔓藤属植物成分及毒理作用[J].广西卫生, 1980(3):32-35.

[5]Kitajima M. Chemical studies on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 from medical plant resources Gelsemium and Ophiorrhiza[J].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07. 61:14-23.

[6]Kogure N.Ishii N.Kobayashi H. Kitajima M. Wongeseripipatana S. Takayama H. New iridoids from Gelsemium species [J]. Chem Pharm Bull. 2008. 56(6): 870-872.

[7] HUA W .ZHAO Q C.YANG J. SHI G B. WU LJ. GUO T. Two new benzofuran ligan glycosides from Gelsemium elegans[J ].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 19: 1327-1329.

[8]HUA W, GUO T. ZHANG L. WU L J. ZHAO Q C.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elsemium elegans Benth.[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7. 17(2): 108-110.

[9]张彬锋,侴桂新,王峥涛.钩吻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9,(18): 2334-2337.

[10]张琳,赵庆春,李艳.钩吻生物碱成分的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 24(8): 515-520.

[11]赵庆春,华威,付艳辉.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Ⅲ).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7):551-554.

[12]孙莉莎,雷林生,方放治等.钩吻素子对小砚脚细旅增殖反应及体液免疫反应的抑侧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6):10-12.

[13]王洪章.家畜中毒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95-97.

[14]张兰兰,黄昌全,张忠义,等.GC-MS对钩吻提取物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药材,2005,28(9):779-781.

[15]黄玉玲,王志城.大茶药中毒样品中钩吻生物碱的快速检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2):134-136.

[16]陈志慧,宋光泉,周家容.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断肠草总生物碱的含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3):440-443.

[17]陈卫琳,杨樱,吴水生.闽产钩吻根茎叶中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及葫蔓藤碱甲的含量测定[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5):48-50.

[18]王寅,方云峰,林文等.钩吻总碱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J].中药材,2001,24(8):579-680.

[19]吴达荣,秦瑞,蔡晶等.钩吻素子抗肿留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5):6-7.

[20]杨帆,陆益,李艳等.钩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4, 27(1):51-53.

[21]杨克政.钩吻治疗原发性肝癌存活两年以上3例报告.癌症,1983,2(3)∶174.

[22]谭建权,邱成之,郑林忠.钩吻碱的镇痛作用和无依赖性[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4(1):24-28.

[23]王友顺.盐酸钩吻及其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海军医专学报,1989,11(1)∶22.

[24]雷林生,孙莉莎,杨淑琴.等.钩哟碱类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6,16(2):74.

[25]王坤等.钩吻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0,23(6):53.

[26]张兰兰,林敬明,吴忠.钩吻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6):451-453.

[27]郑家润.抗银屑病药物治疗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78.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2025

作者简介:张华,(1985-),女,助理实验师

通讯作者:吴水生,(1965-),男,教授,

论文作者:张华,吴水生,王英豪,于虹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钩吻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张华,吴水生,王英豪,于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