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依照1:1的比例来实施随机划分,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调查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成效。结果:在护理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8.3%,要明显高出对照组的7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层面,实验组为98.3%,要明显高出对照组的6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工作时,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其使用效果甚为理想,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优质护理
目前,就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情况来看,患者人数逐年攀升,且因为此疾病病程长、常年复发,极易引发肺气肿、肺心病与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势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为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痛苦,除了做好基本的治疗工作外,还要重视临床护理,便于促进患者能早日康复。对此,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针对其临床护理措施与成效开展总结性分析与回顾,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同等病例数的两组,各60例。经过检查与诊断,所有患者都满足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的并发症。对照组6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为56~71岁,中位年龄为(66.5±5.1)岁,体重区间为42~85kg,中位体重为(68.5±2.3)kg;观察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区间为55~73岁,中位年龄为(66.8±5.0)岁,体重区间为40~86kg,中位体重为(67.3±2.5)k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体重等基本信息,数据差异极其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组间的比较。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注重基本的护理手法,严格控制好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且护理者应密切关注与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而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展示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者可通过多种途径与手段来为患者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知识点,实施健康教育[1],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与健康知识点,从而在根本上消除患者在疾病上的错误性认知,详细而耐心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各项问题。
2)心理护理:为充分凸显护理的高效性与人性化,护理人员还应从心理护理上着手,及时稳定好患者的情绪,缓解与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2],能让患者保持心情上的放松,从而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
3)制定饮食计划:护理者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应为患者量身打造相应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营养结构来加入蛋白质、热量与维生素,确保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与热量,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湿润状态,这样才能便于患者咳痰[3],因此,则要求患者增加饮水量,每天饮水量要≥1500.0mL,患者与家属必须要遵守指导意见。
4)严格控制环境:为便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应重视对病房环境的控制,让整个环境保持舒适、和谐,便于患者卧床休息[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护理实践操作:实施护理时,护理者需要利用手指搭在患者的胸骨之上,此时,需要稍加用力,就可按住气管,呈现横向滑动状态,以此来刺激患者的气管,让患者咳嗽,确保患者将肺底部与呼吸道内所存在的痰液排出。
6)用药指导:结合患者病情实况,护理者应严格规范用药量,及时叮嘱患者与家属未得到医师是不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量,根据医嘱来确定用药量、用药时间等。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或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整个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X线胸片上炎性病变消除,炎菌呈现阴性;有效:患者症状得到基本改善,X线胸片上炎性病变部分已经消除;无效:患者症状毫无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同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予以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 ±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工作完成后,对照组60例中,显效28例(显效率为46.7%),有效18例(有效率为30.0%),无效14例(无效率为23.3%),护理总有效率为76.7%;而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60例中,显效42例(显效率为70.0%),有效17例(有效率为28.3%),无效1例(无效率为1.7%),护理总有效率为98.3%。因此,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分析,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很是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60例中,非常满意28例(非常满意度为46.7%),满意12例(满意度为20.0%),不满意20例(不满意度为33.3%),总满意度为66.7%;观察组60例中,非常满意38例(非常满意度为63.3%),满意21例(满意度为35.0%),不满意1例(不满意度为1.7%),总满意度为98.3%。可见,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可得出,在护理满意度层面,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出对照组,差异极其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所演变成的,此疾病的发病机制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所引发的[5-6],再加之炎症会频繁的发作,导致鳞皮上皮发生脱落现象,且纤维上皮细胞会受到损伤,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中,病程漫长,在寒冷季节的发病率偏高。为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仅仅做好治疗工作是不够的,还要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分别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多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缓解患者身心上的痛苦,提高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度,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7-8]。
在本文中,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调查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成效。结果显示,在护理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8.3%,要明显高出对照组的7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层面,实验组为98.3%,要明显高出对照组的6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开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工作时,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其使用效果甚为理想,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芬.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护理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8):143-144.
[2]王飞霞.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37+40.
[3]石翠颖.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43.
[4]罗涵. 浅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3):209+213.
[5]张爱春.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护理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259-260.
[6]崔秀宁.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211-212.
[7]戎雨薇.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394.
[8]孙铭一. 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15,23(08):93-94.
论文作者:张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满意度论文; 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