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园林景观建设逐渐朝着节约型的设计方向向前迈进。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容易受植物配置问题以及设计不合理问题的影响,这就会降低园林景观建设的作用价值。为了确保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需要考虑对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新疆地区为背景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1、前言
当前,在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下,进而出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概念,节约型生态园林与节约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从整体上来看,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换句话说,节约型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相关建设人员可从景观设计方法以及植物的优化配置入手,来提高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美观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2.1以生态功能为前提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进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从而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前,必须对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对于生态设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多样性景观进行构建,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予以科学配置。在实际配置期间,系统渗透生态性的因素,确保景观生态结构能够使得生产力更加健全。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继而构成具有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使得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进行植物造景时,优先选择叶面积大的植被,并且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也为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功能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因地制宜为保证
城市环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系统非常脆弱,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当地的环境、土壤等因素,形成植物群落和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并对立地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推广种植土(以人工介质为基础),不断提高绿地维持机制。同时还要重视植物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植物的修饰与弥补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建筑和绿地景观有机的融合成一个整体。不仅要在植物造景中种植基调树种,同时还要积极选用一些草坪、观赏花木等,从而使景观空间更加丰富。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相结合,保持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尤其是要重视不能无序引进外地植物,这样可能会因为天气等原因出现灭顶之灾,也不能盲目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其生态景观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地保证,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
首先,要不断提高品种意识,选择一些地带性植物品种,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化景观进行构建,同时还要谨慎的选择国外特色物种,将重点放在我国原产物种上。其次,城市中的引入植物品种较多,但是种群规模比较小,这与人们追求完美的思想直接相关。为了强调适应性、色彩丰富,很多人会选择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抛弃慢生植物,轻易否定绿化不足的品种,所以应增加绿地的适应性,将绿地中的物种比例调整好。第三,按照物种演替规律,对耐阴植物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开发绿化空间资源,不断丰富林下植物,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与繁衍的空间。例如Minawaki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演替的规律,对当地的潜在植被进行快速的恢复与重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分析
3.1明确景观设计的地域特点与气候条件
首先,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人员,要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找出设计目标。其次,设计人员就要对园林工程建设所处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以体现设计特征构造的针对性。最后,对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相关人员要充分结合园林工程所处的气候条件,以控制其可能对景观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具体可通过设计与气候条件的生长环境相符的植物,来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以某生态园林景区的地域建设特点为例。使用用户要将其打造为该城市的绿化建设核心工作。因此,景观设计人员可将鱼塘、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小桥、以及居民树林等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去。最终,有效实践了生态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用户视觉层面的规划图的叠加效果。
3.2植物配置要合理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色彩季相、组合构图等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将水体、山石、建筑合理的搭配在一起。首先,应加强对植物特性、本地区条件的了解,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进行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其次,按照植物的特点对植物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用植物不同的观赏特性配置成特色主题园区。例如香花槐、海棠、山桃、榆叶梅、丁香、连翘、薰衣草、芍药、鼠尾草、玫瑰等可搭配成芳香园,观叶类的植物例如:火炬、胡杨、白桦、元宝枫、五角枫、金叶榆、紫叶矮樱、紫叶李、红叶小檗、金山绣线菊、金叶风箱果、红王子锦带、金叶接骨木等可搭配成色彩园。
很多植物的叶子也存在自己的特色,例如库尔勒白鹭河岸边植物配置采用株形高大、枝叶茂盛的植株成团种植,间植小型观花植株,水陆间留出适当的透景空间,方便游人观景。将睡莲群落、荷花群落和荇菜群落组合丛植于水域中央,远处片植挺水植物香蒲、芦苇形成倒映,与岸边高大的植物群落相互映衬,形成大气疏朗、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水面上大面积的荷花是白鹭河的主景,近看,荷花叶色的“碧”、花色的“艳”、环境的“幽”,形成怡人的风景,还有曲桥横跨河面,与荷花相衬;远看,有高大的香蒲群落,由近而远皆可观,景色极佳,给人回归自然的舒坦感受。
3.3合理的运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当前,全国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包含了很多的植物品种,因此为当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应当优选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继而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尤其结合不同树种的特点,优选树种再将其相互整合,使得当地树种优势予以最大程度发挥。如库尔勒孔雀河人工湖南边的湿地栽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生植被,被称为“水生花境”。靠近曲桥和观景台的小水域中配植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纸莎草、芦苇,红色、黄色的水生美人蕉和紫色的再力花格外耀眼,纸莎草独特的姿态和静谧的芦苇荡,在繁茂的花木丛林环抱映照下格外绮丽,亲水栈道延伸进芦苇丛中,游人踏着蜿蜒曲折的栈道在湖中漫步,别具情调。
城市环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系统非常脆弱,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当地的环境、土壤等因素,形成植物群落和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并对立地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推广种植土(以人工介质为基础),不断提高绿地维持机制。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相结合,保持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进而达到对环境优化的效果。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应当加大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工作力度,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园林景观予以科学设计。同时,对植物予以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物种的多种功能,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
[2]徐银芳.从生态角度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4,16:83.
论文作者:蒲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植物论文; 节约型论文; 生态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植物群落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