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龙头企业财务环境的路径选择_农业论文

优化农业龙头企业财务环境的路径选择_农业论文

优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环境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环境论文,农业龙头企业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形成了以农户改造为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持保障体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产前、产中、产后领域培育、形成大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级、省市级、市县级龙头企业,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竞争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的金融环境令人堪忧,信贷支持困难,融资缺乏有效的市场等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如何优化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环境引起理论界、产业界及政府部门的关注。

一、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1.自然资源丰富。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农业企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我国各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如:新疆库尔勒利用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将香梨打造成远销海外的知名品牌。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各种林木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但由于缺乏林木龙头企业的带动,各种林木加工企业无法长久生存,浪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

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采取的是“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冶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的雇佣对象基本为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对于薪酬没有过高的要求,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雇佣成本。

(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外部优势

1.政策支持。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信息化契机。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虽然我国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在初级阶段,不能跟联想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日而语,但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必将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3.全球化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走出国门的机率大大提高。同时,国际知名品牌入驻中国消费市场,其原材料的本土化也给龙头企业带来了商机。近20 年来,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内外部优势,把握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农业龙头企业改造,优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应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环境现状分析

(一)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竞争力差、信贷支持困难

2007年以来,我国虚拟经济快速扩张,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高负债、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扩张、民间金融膨胀。面对快速扩张的虚拟经济,我国的金融环境也显现强激励作用,但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发展环境仍得不到优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林园区等企业项目融资能力差,信贷支持困难。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晰、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人力资源比较匮乏、市场开发能力较低、品牌影响力弱、资信等级比较低等现象。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融资困难。

(二)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市场

由于我国目前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从设计模式到运营管理和政策导向都不利于涉农产业,涉农企业想通过直接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已经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普遍存在盈利、净资产收益率低、信用担保能力不足和自身管理欠缺等现象。相对于非农产业,农业产业目前的直接融资市场是缺乏有效性的市场。

(三)农业龙头企业的间接融资市场有待改革

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农业龙头企业只能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获得土地及林地在流转期间的使用权,而不能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因此,企业用签署的土地流转合同,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且,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产品需求弹性小而市场风险大,决定了农业产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农业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长周期、低收益特性又决定了农业产业项目的脆弱性,这在相当程度上会抑制农业信贷供给。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农村金融资源整合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间接融资市场融资难情况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涉农业务集中度提高,但单一性不足;中国农业银行涉农服务功能增强,但投资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偏移,吸存难度大;民间金融市场比较活跃,但经营、管理等均不规范。我国农村间接融资市场有待进一步改革。

(四)农业龙头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有效信贷需求是指既能满足国家的信贷政策,又能满足当前银行贷款的条件和风险偏好的需求。农业产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收益偏低,加之农业产业本身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的弱竞争性,使农业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条件,从而导致农业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三、优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环境的路径选择

(一)涉农瓶颈产业应以财政投资为主支持建设

涉农瓶颈产业是指由于自身发育程度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成本高,或者由于其自身发展规模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不足,从而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涉农产业。主要包括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业,良种供应和科技推广等农村科技服务业,电力供应和燃料供应等乡村能源服务业,农机具制造和农资产品生产及供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农村教育服务业,乡村道路、码头和站点等乡村交通运输业,仓储设施和有形市场等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市场基础设施业,村镇金融及社会保障服务业,信息网络、信息咨询等市场信息服务业,以及森林体系、污染检测、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等保障服务业。涉农瓶颈产业的公益性强,除了良种、农机具制造、农资产品及供应、经营性推广、技能培训、咨询等能够物化并形成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外,绝大多数是属于公共产品,应该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支持建设。

(二)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提供投资服务我国的农业产业类型多样,不同的农业产业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规律存在差别,投资风险和收益率差异也较大,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特点。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主导产业是一国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低的决定性产业。我国的农业主导产业包括粮油精加工、食品深加工、淀粉精加工、肉类及奶类加工、棉毛麻丝深加工、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在产业运行中,产品具有收入需求弹性、劳动生产率逐步递增,同时与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关联效应以及能够增加城乡就业机会等特性。因此农业主导产业的相关领域,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资本在进行投资时的重点关注领域。

我国农业基础产业的组织体系,包括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林果业等,主要以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为主的,其主要是为其他产业扩展生产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剩余。农业基础产业相对于农业主导产业,金融资本投资普遍存在回报率低、风险大的特性。因此,农业基础产业的投资应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展小额信贷或是以合作金融、其他政策性金融的方式进行。

(三)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和融资能力

构建“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冶的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稳定的利益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和融资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另一种,只是通过市场建立松散的买卖关系。这两种联结方式都存在着缺陷,致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第一种方式,企业和农户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契约关系不稳定。市场行情好时,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合同价格,农户一般选择不履行契约,我国农户的违约率一直很高;而当行情不好时,农产品价格低于合同价格,龙头企业不愿大量收购农产品。而第二种方式,由于企业和农户没有稳定的供需关系,农户卖难和企业原材料得不到保障更是常常发生。上两种联结方式,都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使企业和农户之间矛盾不断。

因此构建“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冶的模式,以改造农户为基础,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为中介,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进行企业联盟建设为目标,构建稳定、有效的一体化利益保障机制,规范监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和融资能力。

(四)整合农村金融资源,完善农村各项政策补贴

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以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以及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方式,整合、优化农村金融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按照“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合作金融冶的模式,协调财政支农资金与其他涉农资本之间的关系,充分依托现有金融市场,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如: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及政策投资导向作用,为金融机构投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低风险环境。

标签:;  ;  ;  ;  ;  ;  ;  

优化农业龙头企业财务环境的路径选择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