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朱咸士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朱咸士

安徽劲帆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我国逐步加大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投入力度。该技术手段因其优越性也逐渐受到建筑工程行业内部人士的青睐和推崇。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领域的拓展,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从根本上完成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需要我们借助最前沿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优化其应用质量,旨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完善基础民生建设。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提高资源使用率

预制外墙板技术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中较为常见,它的高效利用能够降低外墙板的使用数量,同时实施该技术所应用的叠合板阳台还可以减少木材和钢材的使用量。据业内估计,木材的节约量可以达到四成左右,大大降低了木材的投入成本。与此同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并且减轻了建筑垃圾的污染,为企业降低了废弃物的再处理成本,从根本上合理地控制了工程资金投入。利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预制件是由工厂加工所得,耗材使用量相对较少。

1.2节约时间成本

传统住宅建筑在完成主体结构后,会进行封顶,1~2个月后才能够进行窗洞剔凿、楼面及屋顶防水、副框收口等工作。但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说,在预制外墙板阶段,就为墙面安装外窗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其预留了符合规格的木砖,一旦主体结构封顶,马上就能够实行外围封闭。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在此工序上就节约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创造了便利条件。于传统建筑施工角度,要完成外墙粉饰装修、粘贴保温材料、涂抹抗裂砂浆等工序需要至少2~3个月,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时就完成了外墙粉饰,在预制飘窗时就进行了保温防护,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工期。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较为特殊,由一个个的预制构件组成,为了保证整体建筑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构件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构件都能满足建筑质量的要求。构件一直保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避免在安装前或者安装时构件出现裂缝,影响到其正常使用。与构件连接的位置,需要严格控制其尺寸,与构件尺寸相符合,满足抗震需求。构件自身的质量过关,满足连接位置要求,避免接口处有裂缝,在建筑使用中出现水分渗透,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同时,构件可以实现自我修复,修复损伤,即使连接位置出现了严重的损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构件不会倒塌。严格检查混凝土构建的模具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模具没有出现变形,以便影响到最后混凝土构建的尺寸。在混凝土浇筑中,严格检测整个建筑过程,均匀浇筑,一旦出现了形变,选择修补处理,同时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平整度调整,做好后续养护,使其符合技术性要求。预制构件制造完成之后实施运输,而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构件损坏,在加工时,需要对构件进行固定,保证运输时的稳定。在构建装卸时,严格按照装卸要求,避免构件变形。运输过程中周围设置缓冲材料,按照预定计划路线,选择光滑的道路,避免走一些乡间土路,以便过于颠簸或者多次急刹车造成构件损坏。在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展开系统的安置,一般大型构建的自重较沉,存放位置土地做好压实处理,以免地面洼陷,造成构件损伤。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3.1构件的性能目标

装配式构件建筑的建造方式具有特殊性,为保证建筑质量,对需要的构件提出极高标准。保证构件可始终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构件连接位置不能出现裂缝,如果宽度超过规定视为施工不合格。此外构件连接位置需要具备一定抗渗能力,在规定年限中构件不能出现渗漏,且构件还要承受地震影响。构件还要具备修复能力,可修复局部的损伤。针对结构连接部分,如果受到连续性破坏,例如火灾等自然灾害,构件还要具备抗连续性破坏倒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构件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构件前,需要针对混凝土构件模具实施质量检查,提升模具质量,重视构件中的钢筋成品,做好全面检查工作,最后在这些成品当中涂刷隔离剂,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均匀性,在实际浇筑过程中要严格观测需要构件。如发生形变要立即采取补强处理。

3.3构件运输环节

运输环节非常重要,实施运输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还要加工固定运输构件,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装卸。在实际运输时要利用缓冲材料保护构件不受损害,此外还要严格按照计划路线进行运输,在运输时尽量避免出现紧急刹车。

3.4构件存放环节

构件的存放需要结合构件特征,以此为基础决定竖向放置还是横向放置。针对楼板等构件,通常竖向放置。对于梁构件等通常是利用横向方式放置。在实际放置时,需要提前对地面采取压实措施,避免地面出现洼陷等,有效避免构件受到损伤。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4.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的连接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会利用到螺栓连接形式,可使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密度不断加强。安装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下板层需要预留出一定插筋,可渗入到内墙的预留板螺栓孔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砂浆灌入螺栓孔,利用螺栓固定形式有效连接建筑工程的剪力墙和建筑工程各个结构形成整体。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需要在整体建构中心设置剪力墙和螺栓连接位置,这样才不会影响后续施工项目开展及剪力墙的稳定性和坚硬度。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4.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形式就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重视叠合板安装工作。在实际安装中距离作业层300mm处,全面调整和定位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这样才可以避免安装叠合板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在安装预制吊板的过程中要加强保护叠合板,避免浪费大量的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底部设置临时支架,这样可以发挥良好的稳固、稳定作用。当吊装施工结束后就可拆除临时支架。安装双层建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

4.2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窗体是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实现通风、通光和部分遮挡的作用。在窗体选择上,会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要求,确定窗体尺寸、数量和朝向等。在预制窗体施工中,需要借助螺栓固定,在窗体位置预留螺母。预制窗体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窗体位置进行构件连接,然后进行调整方向,在特定的孔隙内完成窗体连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预制窗体施工技术应用需求。

结语

装配式结构施工能够有效的减少作业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能节约资源,控制噪音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排放,缩短工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从业者一定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此技术,并为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龙飞,张家春.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37(09): 40-42.

[2]白庶,张艳坤,韩凤,张德海,李微.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11):106-109.

论文作者:朱咸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朱咸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