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模式, 记录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结果:两组产妇抑郁、焦虑的评分在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 评分是(34.38±6.63)分、SAS 评分是(34.32±5.21)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DS 评分是(40.22±5.58)分、SAS 评分是(41.71±6.53)分。干预后SDS 评分、SAS 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有50例,自然分娩率为83.33%;对照组自然分娩的有32例,自然分娩率为53.33%。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消除初产妇不良情绪, 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然分娩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心理护理;初产妇;自然分娩
分娩是女性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的初产妇由于第一次分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分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甚至害怕等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正常的分娩过程及结局【1】。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与子宫收缩乏力,疼痛的敏感性呈正相关【2】。本文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B 型超声提示胎儿、羊水、胎盘正常,无头盆不称,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产前检查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合并症。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5±2.5)岁;妊娠37~41 周。对照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6.5±2.5)岁;妊娠38~40 周。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入院心理护理:主动热情欢迎入院待产的产妇,主动谈论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耐心回答其疑问,建立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
1.2.2第一产程:告知产妇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无特殊情况,一般人有信心都能顺产,要配合医生。告诉产妇腹痛是正常的,是可以耐受的,告知无腹痛产程无进展,胎儿就无法生产。鼓励产妇采用舒适体位,可以在房间里适当走动,播放音乐;提醒产妇排空膀胱;吃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讲解顺产的好处和剖腹产的害处,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增加产妇的信心等,为胎儿顺利娩出做准备。1.2.3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用力,避免大喊大叫。产妇屏气用力时,给予称赞的语言,鼓励产妇,告知分娩进展情况,调动产妇的积极性。
1.2.4第三产程:分娩后,马上告诉母婴平安出生,用赞扬的话来描述胎儿,将胎儿与产妇接触,让产妇感觉到母亲的喜悦和成就感。
1.3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两组产妇抑郁、焦虑的评分在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SDS 评分、SAS 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情况对比(`x±s,n)
2.2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有50例,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率为83.33%;对照组 自然分娩的有32例,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率为53.33%。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2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n,%)
3讨论
分娩是孕妇经历的一个强大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由于缺乏适当的经验,初产妇容易引起心理应激如恐惧和焦虑。有研究表明,孕妇在恐惧、疼痛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心律改变,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因此护理人员要真诚、热情和积极关注产妇早期检查结果和心理状态,使初产妇心理放松,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和安全感,减轻疼痛和缩短产程【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产妇抑郁、焦虑的评分在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 评分是(34.38±6.63)分、SAS 评分是(34.32±5.21)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DS 评分是(40.22±5.58)分、SAS 评分是(41.71±6.53)分。干预后SDS 评分、SAS 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有50例,自然分娩率为83.33%;对照组 自然分娩的有32例,自然分娩率为53.33%。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综上所述,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消除初产妇不良情绪, 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然分娩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雯.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55-156.
[2]雷桂荣,陈芳.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0):130-132.
[3]蔡虹.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01):30-31.
论文作者:马双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初产妇论文; 产妇论文; 评分论文; 自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