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一代的长征精神传奇--回首长征60周年纪念:刘华清、张震:长征精神永远闪耀_红军长征论文

长征精神代代传——回顾长征——60周年:刘华清 张震:长征精神永放光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光辉论文,周年论文,代代传论文,张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具有最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坚强的组织性,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完全能够战胜各种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倾向,维护党的集中和统一,使红军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长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这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恶果。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经过10余年来的革命实践,经过胜利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长期比较,所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里程碑。

遵义会议以后,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会议精神在中央红军中迅速传达,全军振奋。党中央将会议要点电告战斗在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红六军团,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中央军区,为各地斗争指明了方向。一度被“左”倾错误领导者取消的党在红军中的集体领导制度开始恢复。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先后长征的主力红军各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特别是党中央直接指挥的中央红军,遵义会议以后犹如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国民党“追剿”军展开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同一切企图分裂党、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作斗争。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胜利会师。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确定红一、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造川陕甘苏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民族战争。然而,张国焘违背红四方面军广大党员和官兵的意愿,自恃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性,反对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提出了南下的错误方针。党中央召开沙窝、毛儿盖等重要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一再强调北上方针的正确性,一再强调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一再强调维护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团结。但是,张国焘一意孤行,坚持其错误主张。在危急情况下,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张国焘不顾党中央的决定和劝告,擅自率部南下,并宣布另立“中央”,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被裹挟南下的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干部,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实践中,张国焘的南下方针完全失败。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中革军委电令,红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领导干部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广大红军官兵强烈要求北上,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红二、红四方面军并肩北上。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经验时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党的领导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各路主力红军如激流归大海一般汇聚西北,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营。长征之前,主力红军各部曾长期分散在各革命根据地进行斗争,实行战略协同。经过长征,全国主力红军空前集中,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更加团结和统一。这对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历史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可靠保证。人民军队忠于党,枪杆子永远听从党指挥,这是长征中所积累起来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道路。中国革命,没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吗?不可能的。”“只有我们的党才能够经得住十年的血腥恐怖,百万大军的‘围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历来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军队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才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当前,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就要坚决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二、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的胜利,是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所取得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途上,我们党曾经历过两次严重挫折的考验。第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党英勇地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道路,人民军队也由此诞生。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30年代初,各地红军曾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猛发展,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革命又一次受到重大挫折和损失。南方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相继丧失,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革命还有没有前途,胜利还有没有可能,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还有没有希望?对此,我们的党和红军又一次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党中央是信念的灯塔,照耀着长征转战的万里征途。长征中形成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革命的危难关头,给全党全军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在党的指引下,广大红军官兵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与凶恶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作战中,红九军团为牵制敌军,掩护主力,奉命单独行动。他们不避艰险,孤军奋斗,将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吸引过来,辗转苦战两个月,终于胜利完成任务,与主力部队会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后,红18师奉命留在根据地内,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他们与七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作战,完成任务后,又突出重围,同主力部队胜利会合。红25军在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离开后)与强大的敌军进行顽强艰苦的战斗,最后仅以3000人的兵力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粉碎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堵截、追击、包围,创造了新苏区(鄂豫陕),发展壮大了自己并先期到达陕北。在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耿耿丹心,惊天地、泣鬼神。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我们的军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长征中,共产主义信念与爱国主义精神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加重了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一直站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最前列。红军长征,一方面要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另一方面要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团进军赣东北,与红10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北进发,即表明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救国决心。后来,在国民党军重兵围攻下,这支部队虽大部损失,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成为中华民族爱国史上的光辉篇章。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赤胆忠心。他是我们千百万红军将士的光辉代表。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他们在出发宣言中庄严宣告:“本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奉了我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出发抗日。”这支仅有3000人的红军部队,横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省,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一道道防线,终于到达陕北,成为胜利结束长征的第一支红军。1936年春,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组成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因遭蒋介石、阎锡山堵击,未能东出抗日前线,但宣传了我党抗日主张,扩大了我党影响。中共中央确定的红军主力北上的方针,体现着把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与北上抗日的进军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三大红军主力会师西北,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国共内战10年,又经历了长征中“追剿”与反“追剿”的血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再度倡导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表现了我们党和红军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是最根本的爱国主义。在半个多世纪的征途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我军官兵为国家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树雄心、立壮志,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很重要很宝贵的时期。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还有极其繁重的任务,但是,与当年红军长征时比较起来,我们的力量强大得多,我们的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我们既然赢得了昨天,就一定能够赢得今天和明天。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长征的胜利,也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导战争的结果。长征之前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挫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革军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使红军由挫折走向胜利。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

从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战略立足点。各路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初期,尽管北上抗日的总方针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战略立足点和行动路线,是根据战争形势、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全国总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确定并不断调整的。中央红军经过了去湘西、到川黔边、到川西或川西北,最终北上陕甘,将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的过程。其中,在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根据毛泽东等同志的建议,放弃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放弃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北上陕甘,都是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红二、红六军团从湘西到黔东、黔西北,从乌蒙山区到甘孜、炉霍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直至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全军北上;红25军经桐柏山、伏牛山进至陕东南地区,并为策应主力红军转战到达陕北;红十军团遭到重大损失后,毅然坚持闽浙赣游击战争。这些都充满了探索和求实精神。

从实际出发,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战役战斗指挥。长征中,红军处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之中,要保存实力,避免决战,必须审时度势,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指导。遵义会议以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中革军委的指挥下,中央红军一反“左”倾错误领导者在军事行动中的呆板做法,从实际出发,敌变我变,实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声东击西,忽南忽北,避实就虚,即打即离,纵横穿插于敌重兵集团之间,在云贵川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取得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兵临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作战的重大胜利,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其他各路红军在长征中,也创造出许多灵活用兵、机动歼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战略任务的转换。红军长征,是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而两者地位又相互转化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要取得长征胜利,并在长征胜利后开创民族解放战争的新局面,战争指导者必须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全面分析与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适时进行战略任务的转换。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中国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中央通观全局,把长征与抗日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系列正确主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变。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在军事战略上,党中央明确指出,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下,必须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红一方面军的行动,应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根据地的基础上。此后,红军进行了东征、西征,发出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宣传了抗日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同时加强了对东北军、西北军等国民党军队以及社会各界、各阶层的统战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长征的历史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长征中培育出来的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对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我党我军几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胜利线。什么时候坚持这条路线,我们的事业就比较顺利,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背这条路线,我们就走弯路、受挫折、栽跟头。这条历史经验,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牢记取。应该看到,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客观形势、部队的实际每日每时都在发展变化,而我们有些同志往往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这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需要有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勇气和精神,囿于个人私利和小团体主义,容易一叶障目,做不到实事求是。所以端正思想路线的问题,我们要经常讲、反复讲。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对部队实施正确的领导,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四、紧密团结,顾全大局

长征的胜利是全党、全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的胜利。长征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党内部,在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和红军与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使党和红军得以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中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全党高度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实行了正确的党内斗争方针,集中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将政治路线问题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逐步解决。这样,既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中央既坚持了正确的原则,又进行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从而,使全党全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整体。

长征中还实现了全军的空前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各路红军实行了密切的战略协同和配合。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争取了时间,探明了道路。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举行嘉陵江战役,与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互相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红25军由鄂豫皖转战至陕南,从战略上策应了其他各路红军的行动;随后西进甘肃,牵制敌人,迎接党中央和红一、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与红十五军团一起,巩固和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到来。陕甘红军、留在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艰苦卓绝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各主力红军分则能密切协同,合则能统一指挥,显示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统一和团结。尽管长征中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但分裂不得人心。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革命大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

长征中,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结精神。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许多部队为了全局,自愿作出局部的牺牲;许多干部战士为了战友,奋不顾身,英勇冲锋。中央红军血战湘江,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死死顶住尾追的敌人,掩护主力过江,结果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大部壮烈牺牲。长征中,部队不断整编,干部层层下放,有的师团干部成了普通一兵。但他们胸怀大局,能上能下,表现出坚强的党性和无私的精神。长征途中,各路红军经过了一次又一次会师。各部彼此交流干部,赠送物资,举行联欢,洋溢着真诚团结的热烈气氛。

长征中还实现并加强了党、红军与各族人民的团结。长征途中,大部分路程经过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不进民宅,不违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且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得到各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和支持。红军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上层人士。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增进了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了解与团结。红军爱护群众,群众拥护红军。长征中,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援红军作战。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了上万吨粮食,补充了约2万人的兵员。长征在全国人民中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看清,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他们争取解放的道路。

长征的历史表明,紧密团结、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党和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钢铁般的团结和统一,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打不破的。

发扬长征精神,紧密团结,顾全大局,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大业,对促进军队的全面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军官兵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要重温古田会议决议,这是我军建军的宗旨、原则、方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尊重地方政府,热爱人民群众,巩固和发展军政之间、军民之间的革命大团结;要高度重视、维护我军的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绝不允许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持续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坚决纠正损害官兵一致的各种不良倾向,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

五、艰苦奋斗,一往无前

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本色,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长征中,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殊死搏斗。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国民党先后投入上百万中央军和地方军,动用了空军的大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兵力、装备都居于绝对劣势,而且处于无后方依托的流动作战中。然而,各路红军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孤舟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泸定桥,红二、红六军团转战乌蒙山,红四方面军激战嘉陵江,红25军血战独树镇……。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击落敌机 4架,缴获长短枪3万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火炮20多门、骡马约2000匹。长征雄辩地说明,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在英勇顽强的红军面前,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长征是一首人类征服自然的凯歌。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 35公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行程两万余里,转战8个省;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曲折转战4个省;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4省,转战近万里。红军战士挖野菜,吃树皮,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革命的铁流始终滚滚向前。

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长征的两年中,红军损失10多万人。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中华民族的忠骨。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远为人民所缅怀。

长征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不可征服的坚强意志和所向无敌的战斗力量。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受到国内外人民的高度赞扬。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种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像老红军那样艰苦奋斗、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主席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过去,我们靠艰苦奋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大业的基础。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在部队深入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使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努力提高高中级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更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长征胜利已经60年了。革命先烈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已经成为现实。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在世界东方崛起。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让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珍视我军的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长征业绩将代代相传,长征精神永放光辉!

标签:;  ;  ;  ;  ;  ;  ;  ;  

一代一代的长征精神传奇--回首长征60周年纪念:刘华清、张震:长征精神永远闪耀_红军长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