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严华平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严华平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 严华平

思考是人的一种本能,通过思考,人类才创造出今天的灿烂文明。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尽管他们天天都在思考,却可能是不善于思考的人。科学的思考方法与教育是分不开的。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死搬硬套,死记硬背。因此,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也就成为广大教师的主

要教学目的。

聪明与会思考是两码事。有的家长和教师常常爱说某某其实是很聪明的,就是不知道为何聪明不用在正道上,学习老是没有长进。其实,聪明不等于会思考,聪明是人的先天素质的一部分,而学会思考则是后天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处理事物的科学方法。如果一个人自认为聪明,不学会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不学无术还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变成十分愚昧的人。有的学生平时显得很聪明,但是学习是却显得有些费劲,在加拿大有人曾作实验,把一些高智商的学生集中起来教了六年,结果发现,他们在思考上并不比别人出色。由此可见,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说明他有再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会思考。而智力与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你有一辆好的汽车,如果驾驶技术恶劣就不会把车开好。相反,尽管你开的车是辆破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得好好的。因此,智力作为头脑的潜力必须通过思考这个“头脑的操作过程”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思考是一门技术,它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授,训练培养出来的。

我们所说的会思考,应具有创造性。人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思考法”,一种是“水平思考法”。是何意思呢?譬如挖洞:一个人是盯住一个地方,埋头往下挖,找不到也还往下挖;另一个则是选择不同的地方挖。前者是属于垂直思考方法,而后者是属于水平思考方法,用句成语讲就是“另辟蹊径”。教师在讲授问题时,常常都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分析,当把问题解答后,还要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寻?从而培养了学生拓宽思路,一题多解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水平思考方法。例如:已知关于X

的方程:x+=a+,其解是下列哪一个答案?(A)x=a;(B)x=;(C)x=a或x=;(D)x==a且x=有的学生会常规地按直接法来求方程的解,然后对照答案进行选择,这种方法当然可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不过不是理想方法,若对方程的“解”的意义深刻理解,采用检验法就可以轻松地确定正确答案是(C)。又如;你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学生可能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可能说可以到最高一层放下一根绳子着地,再量一下绳子就知道了;有的说只需要量出一层的高度,然后乘以层数就行;还有的说可以用几何方法测量等等,但是如果有一个学生突然说:可以把房子推倒在地上量。这时,可能其他学生和老师就会哄堂大笑。作为实际不允许这样做的,然而在思考角度来说,这种想法是别出心裁的,超出常规的思路,老师应加以肯定,不应当抑制。当然,房子是用不着推倒的,只是稍加修改测定方法即可:在距离防止一定距离的地方设有一个标志,然后把房子和标志拍一张照片上,在照片上用尺一量,便可以求出房子的高度了。这就不是产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了吗?我们培养学生的水平思考法,就是要提倡他们从常规的思路中走出来,寻找新的思路。人脑的思考过程很容易循着自己形成的规则,模式去进行,这种规则性的东西是很有用的。没有规则就会思路混乱,理不出头绪,然而只循规则思考,就会因循守旧,没有创造性,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岔道,只是习惯于沿着正常的思路走时,往往看不到这些岔道,而这些岔道很可能会通向创造性的所在。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思考的创造性现象大致有三类:第一种是无知带来的创造性,因为不了解别人已经有的方法,反而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这种现象在二些新的学生身上或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时常会发生,所以不要压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创见,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种是放松代来的创造性。旧的知识和方法把创造压抑起来,这时,通过放松把创造性释放出来。当然,这种放松不是一般的精神放松,而是抑旧放新,让大脑潜意识中具有创造活力的意识活动显示出来,发挥出来。当教师的对这种现象也深有体会,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很可能一时不能解答,甚至还有可能经过反复多次实验都失败,在放松之余,突然灵感上来,使问题迎忍而解。第三种是借助思考方法产生的创造性。往往来自侧然的错误,会从常规的思路中跳出来,当然,如果掌握了思考的技术,一般不必依靠偶然性或犯错误来获得创造性而直接走向创造性的思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创造性都是很珍贵的。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固然,要使学生变得会思考,学会思考技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教师的主观努力外,还须学生的刻苦努力,积极配合,再说,智商的高低虽不等于会不会思考,但它却是一个本原的因素,没有一个会思考的人低智力型的,好比写一篇文章,取自不同的素材,就是一个作者创造出来的,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面对众多学生,想用同一目标和方法来设计,训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是不科学的,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从一个

所谓的聪明人变成会思考的聪明人。

论文作者:严华平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严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