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龙县巨甸镇阿乐完小 674117
摘 要:对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有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留心观察、去写,并在写的过程中寄予情感,真正做到爱学、想学、主动地学,从而为今后中、高年级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 写作 培养
小学阶段,低年级是高年级的基础,就如盖楼房,基石坚固了,所盖的楼房才会稳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写作训练关系到小学生高年级知识能力的运用以及写作水平,因此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使学生愿意写、有信心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树立起习作的信心。
一、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训练语言,培养习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来自于生活,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事,这些都是小学生习作的素材。素材多了,习作就不困难了。低年级学生的习作主要就是写话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喜欢做一些有趣的的游戏,我们就要利用一定的课外活动、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做“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摸人”、“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要使学生玩得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话来说一说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心得以及怎样做游戏,然后把自己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
比如:做“老鹰捉小鸡”游戏后,问学生“谁当了老鹰,谁当了鸡妈妈,哪几个同学被老鹰捉住了”;做“丢手绢”游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游戏当中哪几个人丢了手绢,哪几个人手绢丢在后面没有被发现而进行了唱歌、跳舞的表演;做“摸人”游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先当了盲人,哪几个人被盲人摸到而又当了新盲人。学生举手发言,说得清楚明白的应给予鼓励,没有用完整语言表达的要给予纠正。然后教师让学生把所说的话用几句话完整地写下来,学生也就在生活中找到了习作的素材。
低年级的学生,既喜欢游戏活动,又喜欢画画,因此,教师就要领学生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并让他们尽情地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或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写句子的内容,激发他们写句子的兴趣;课外活动时领着学生观察校园附近的牛、羊、猪、马群并让学生画画,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到家中去画鸡、狗、兔、燕子,或在路边、田野看到的小动物,比如青蛙、蝴蝶、蜻蜓等。当然,对于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领着学生到公园或动物园去参观,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画了以后,回到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说出来,说得不完整的,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帮助,写得不完整的,教师要随时做指导。
二、经常练习,使学生的习作语言得以发展
教师应利用一定的课内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写句子的训练。教师可以找出一些挂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写句子,还可以把关于风景的或小动物的,还有诸如小朋友在植树、在扫地、做好事之类的内容逐一画在黑板上,并用颜色笔描上,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写句子,并边检查边指点;也可以复印这些方面的图,再发给学生,让他们边看边写,教师随时指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问又喜欢表达的心理特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用句子把身边的事写下来。可以写上学路上看到的新鲜事,可以写在家中看到的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写在校园中见到的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外貌、衣着,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文具的外形,也可以写自己第一次看到的大动物或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可以写自己到过的一个新地方的景色以及感受……教师再随时给予指正、指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越来越会写,写的句子也会越来越长,语句也就越来越通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认真观察、自觉写句子的习惯,从而使低年级的习作练习得到巩固。
三、讲评要及时,要多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写句子的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把句子、语段写清楚、写通顺是有难度的。他们在写好后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鼓励,以使他们写句子的信心得到增强。如果批评多了,他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写好后及时评讲,一字一句地读,并及时指正哪一句写得好、哪一句需要修改,使学生能够很快省悟、马上明白。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也不能挖苦打击,而在指正后要用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消除顾虑,大胆去写;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就要及时表扬,并在班上大声朗读,或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之间互相对话。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写句子,并且感到有无穷的乐趣。
因此,对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有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留心观察、去写,并在写的过程中寄予情感,真正做到爱学、想学、主动地学,从而为今后中、高年级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冬梅 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能力培养初探[D].苏州大学,2010。
[2]潘樱 点击写话的“快乐按钮”——促进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探究[J].群文天地,2012,(09)。
论文作者:杨秀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句子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就会论文; 还可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