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论文_周建业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论文_周建业

周建业

广州市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量大,人口基数巨大,所消耗的资源也就多,目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此以来,环境监测就成了环保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方面,为了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的生产模式,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力度和范围。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应急监测

随着经济社会的工业化高度集中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生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的效益问题,忽视了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的破坏,使其呈现难以拯救的态势,生态稳定难以维持,环境灾害不断发生,对人们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结合环境应急监测方面的具体先进技术,结合信息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简要阐述信息化在环境应急监测领域的相关问题:

1、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研究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故管理署,简称FEMA,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各类紧急事故的应对和维护工作。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也均设有环境应急监测的专门机构和职能系统。针对这项工作,很多国家还联合开发了许多专业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并建立了事故处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以求环境治理和突发事故应急措施能够科学有效。西方先进国家早在很多年以前就能够利用监测管和监测箱等相对专业的环境监测仪器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大幅度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监测器,电子捕获监测器及声表面波监测等各种新式环境监测仪器能够有效对大气样本进行采集和监测分析,效率更高,信息更准确。

我国针对环境保护问题意识开始较晚,相反,西方先进国家的环境应急监测开展较早。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约起步于上世纪末,我国之前经济的进步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加之人口密度更大,更需要大力发展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其他发达国家,设备齐全度不够,缺乏技术规范指导,难以应对突发的环境事故。以往传统的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可靠的原因:一是只能利用现有的监测模式,处理经验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环境采样和数据分析,准确度不高,也常常因为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二是在监测所用的硬件设备上,由于设备比较落后,一般精密度不高,也会影响数据的分析结果;三是环境监测系统配置的问题。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配置不够科学合理,也缺乏专业的统筹和规划,这样一来可能导致某些环境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的监测数据更加不可信,造成整个大区域的数据结构的准确度参差不齐,可靠度下降。近几年,我国对环境应急监测行业的关注的持续增长,加大了投资力度和科研力度,现阶段主要使用的设备有单项快速测定仪,特定传感器,便携式水质快速分析仪等各种专业性强,操作快捷,准确度高的环境监测设备。除了在设备和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外,我国在环境应急监测的软件开发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环境应急事故预警网络系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专家系统等各种系统。

2、信息化在突发性环境事故中的应用

①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保证迅速定位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发生位置,调查事故发生地的人口分布情况,寻找事故发生地的环境敏感点,并在电子系统中进行各类数据分析,确保整个事故的时间和空间的可视化,提高监测精确度,保证对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有效处理。

②数据库技术

突发性环境事故中,问题集中在突发性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时搜集事故发生地点的各类信息再进行整合分析,往往会错失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财产损失。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将不同区域的所需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整理,等到需要时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解决效率,节省救援时间。

③通信技术

每一场事故都不只是一瞬间的问题,整个突发事故通常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需要现场救援人员和监测人员时时刻刻根据事故态势调整救援方案,这就需要数据库技术对现场的各类信息统计分析,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预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及时应对。显然,现场分析肯定是难以实现的,通信技术的不断进化就极大的解决了数据传输这一问题。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极大的适应各种恶劣环境,高效输送反馈分析数据,提高监测效率。除此之外,还有GPRS和GSM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

④GPS技术

GPS技术是我国现阶段应用最多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有效及时的确定突发性环境污染的事故发生地,并发现监测点及环境敏感点,还能够对事故发生地周围一定区域进行动态分析,为监测点的分布提供一定参考标准。GPS技术辅以数据库技术,将有用的信息统计成库,特别是某些信息的获取需要临时开展。

⑤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大量信息被采集、分析、应用,无论空间信息还是非空间信息,静态信息或动态信息,生物信息或非生物信息,将所有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特点进行分类统计,方面日后的调取或分析。如此一来,如此庞大数据和繁琐的分析工作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进行服务,也能够有效防止数据分类不明或调取复杂而延误救援时间。

3、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相关数据不全面

现阶段我国环境部门对各地污染源种类,污染地点,排放情况等各类信息掌握不全,尤其是近几年工业化发展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成分不断变化且日益复杂,很难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有针对性的分析污染源。

②监测设备不齐全

我国对监测设备的开发不足,主要依赖进口设备,对环境的监测和分析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

③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监测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而更新,有时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难以熟练应用各类仪器和操作系统,造成监测系统难以发挥其作用。

④缺乏区域内统一布局和监测网络

我国对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行业的关注度是近几年才有所提升的,所以对区域的统一布局一直缺乏有效治理,导致部分区域的监测系统还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难以有秩序、有计划的开展各项环境突发事故。

结语:

针对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环境应急监测问题,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对整个环境监测系统的处理和运用。为适应现代环境保护学,经济学两方面的共同需求,加强针对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加以控制。我们要做到对此类事故进行科学监测提供进一步救援行动的准确信息,降低事故的危害性,因此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是我国一项必须征服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玉芬.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及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05):128-132.

[2]连东,慎镛健,王尚军.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34.

[3]王海云. 环境监测信息化集成在两坝间水污染应急防治中的应用研究[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5.

论文作者:周建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论文_周建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