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 天津 300162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潴留;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27-0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尿潴留是SC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而泌尿系感染是脊髓瘫痪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及减低泌尿系感染,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0例截瘫患者发生尿潴留,并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脊柱脊髓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6例发生尿潴留,男性患者占40例,女性患者占6例,患者的年龄在30岁到65岁之间。其中颈段损伤22例,胸段8例,腰骶段20例。纳入标准:①急性脊髓损伤3月内,存在下肢肢体瘫痪,无其他严重器官损伤;②存在神经源性膀胱,无自主排尿功能,尿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心、肾、肺、脑疾病;②存在肾脏炎症及功能不全;③存在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
1.2方法
将50例SCI患者损伤早期均留置抗菌超滑导尿管引流尿液,早期采取留置导尿与间歇放尿法进行分组对照观察,随机分为留置组和间歇放尿组,各25例。两组分别在7d和14d的早晨留取中段尿液进行尿沉渣镜检。观察泌尿系感染的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晨起留取中段尿液进行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者,为阳性。
1.3 具体步骤
1.3.1 留置导尿法
入院后用抗菌超滑型导尿管施行无菌导尿术留置导尿,每4周更换导尿管1次,插管时动作轻柔。深浅适度,气囊内注灭菌注射用水10ml,每天用0.5%碘伏无菌棉球消毒会阴、尿道口、导尿管近端1次,每周更换防逆流引流袋1个,鼓励患者多饮水,每3~4h放尿1次,每次放尿量不超过500ml为宜。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导尿管通畅,尿袋提高超过膀胱位置时须夹闭尿管,防止逆行感染。
1.3.2 间歇放尿法
①取常规导尿术;②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神经源性膀胱的训练方法并给予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③一般患者无尿失禁和自发性排尿,可4~6h导尿1次,每次尿量保持在300-500ml,出现自发排尿后可延长至每6~8h导尿1次,残余尿量。④控制饮水:限制患者每天摄水量,控制在1500~1800ml防止膀胱过度充盈,早、中、晚餐各饮水400ml(包括饮食水份、中药、饮料)两餐之间饮水200ml要求均匀摄水,125ml/h,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定期排尿,20:00~06:00时不饮水。
1.4 常规护理及预防感染
1.4.1 通过反射原理诱发排尿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早期,利用皮肤一膀胱反射的原理,通过牵拉患者耻骨上、会阴部、大腿内侧毛发,轻扣下腹部、挤压阴茎、刺激肛门部等,可引起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扩约肌舒张而诱导排尿[2]。操作时尽可能让患者采取习惯性排尿姿势,同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按摩、听流水声、温开水冲洗会阴、听音乐等,进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使患者排尿。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或在肛门处塞入开塞露,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
1.4.2 通过热疗促进排尿常用的热疗法
①热敷法:用毛巾浸适量45~50℃的温水敷于尾骶部、下腹部或膀胱区5~7s,重复3~4次,可兴奋骶髓排尿中枢,刺激肌肉收缩,促使膀胱产生有力收缩,达到有效排尿的目的 。②热滚动按摩疗法:用500ml水瓶盛60~65℃热水并装入布套,制成热按摩工具。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将热水瓶横放在膀胱区上下轻轻推转15~30min以促进排尿。
1.4.3 膀胱功能训练
利用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来促进排尿,如轻叩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等方法促进自发排尿反射。耻骨上区轻叩法:通过逼尿肌对牵拉反射的反应,引起逼尿肌收缩,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收缩而不伴有尿道括约肌的同时收缩,即产生排尿。叩击宜轻而快,避免重叩,频率约100次/rain时间15~20min,睡前最后一次训练排尿,夜间不采取手法刺激。
1.4.4 抗菌素使用
对于早期损伤SCI患者,早期可行三天的抗菌素常规治疗,损伤亚急性及恢复期时,给予0.05g左氧氟沙星5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膀胱尿道冲洗2次/日。
2 结果
全部50例患者均无尿路严重感染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在留置导尿组,14天尿白细胞有6例出现阳性表现,而28天时例数明显增加;在间歇放尿组,在14天和28天时尿路感染的病例都为2例,较留置导尿组明显少。有38例患者恢复膀胱功能能够自主排尿,6例患者在外力辅助下可排尿,8例患者出院时仍留置尿管,定期更换尿管。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SCI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膀胱逼尿肌压增高、尿道闭合压增高、顺应性下降是继发上尿道改变的高危因素[3]。间歇导尿使患者摆脱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痛苦,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根据文献报道,各种医源性导管在体内留置超过72 h,细菌可以在导管表面形成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抵抗各种抗生素,细菌生物膜形成是导致慢性感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泌尿系感染的发牛毕明碌增高。说明长期留置导尿管无法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膀胱挛缩的发生。间歇导尿能更好的避免尿路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较好的导尿方法。
间歇导尿可有效排空膀胱,预防膀胱挛缩、膀胱结石。使膀胱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町能早期拔除导尿管,进行间歇导尿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此外,与留置导尿管相比,间歇导尿还有以下优点:①膀胱周期性扩张促进逼尿肌反射的恢复。②减轻r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③改善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心理障碍。④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训练。从我们的数据显示,间歇放尿组明显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几率,提高了膀胱功能的恢复。而目前国际公认的神经源性膀肌功能障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①保护肾脏功能:膀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并且能够低压储尿,在无高压及流出道无梗阻条件下能够完全排空膀胱.这足维系患者生命最重要的问题。②尿失禁的处理或重建排尿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4 小结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功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一输尿管反流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甚至产生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正确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和膀胱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桂林,龚又红.43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07):624-624.
[2]应燕萍,廖明珍.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的康复训练[J].护理学报,2008,15(6):46—47.
[3]苏荣,韦利玲.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J].右江医学,2011,39(2):239—240.
论文作者:苗翠云,王洪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膀胱论文; 患者论文; 泌尿系论文; 导尿管论文; 脊髓论文; 损伤论文; 反射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