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门槛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研究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关注门槛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研究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多重视阈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困境论文,视阈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4-3985(2008)26-0021-03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在于职业教育本身,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引发了许多学科的兴趣,许多研究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学等视角出发,探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视角的多样化决定了结论的多样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思路。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分析

1.家长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低。经济学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中,包括受教育者个人收益率及企业生产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所增进。研究发现,只有在就业与专业对口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才比同级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要高,而工作满意度会对劳动生产率带来显著影响。持经济学视角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成本—收益”计算,人们的职业教育决策是理性计算的结果。虽然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会受到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工资结构的影响,但普通民众会认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出口不畅是因为其经济收益率低,因而对其加以拒斥。

2.职业教育公共投资严重不足。研究指出,教育投入虽有所增长,但政府对职业教育公共投资仍严重不足,地区间差异显著。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预算投入增长缓慢。2002年为197.7亿元,比上年的187.6亿元仅增长5.4%,远低于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0.6%的增长幅度;(2)中等职业教育占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的比例下降。2002年为6.35%,比2001年的7.27%减少了0.92个百分点;(3)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各类职业教育的差异较大。2002年的数据显示,职业高中与技工学校的财政预算内拨款数略有增加,而中专学校则下降了2.89%;(4)公用经费不足,地区差异显著。2002年全国职业中学的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仅为220.4元,不足普通高校的9%,其中北京、上海超过了1100元,而安徽、江西等26个省份不足100元。

3.民间投资职业教育陷入两难境地。首先,职业教育的高成本。除了基本办学条件外,职业教育还需要专业实验设备、实习场所以及实验实习耗材等支出,许多专业设备十分昂贵,而且更新周期短,成本开支大。根据世界银行198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展中4个国家职业和技术学校生均成本通常比普通中学生均成本要高153%,但从有关数据来看,2003-2006年全国职业中学、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相差并不多,距离153%还很远,具体见表1。其次,职业教育对象的低支付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人或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弟,其家庭收入不高、支付能力很低。最后,投资回报低,家长缺乏积极性。

表1 2003-2006年全国职业中学、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单位:(元)

年份 职业中学 普通高中 比值

2003 1684.79

1606.58 105%

2004 1842.58

1758.63 105%

2005 1980.54

1959.24 101%

2006 2163.69

2240.96

96.6%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对于民间投资而言,具有高成本、低回报的特点,这对于民办职业学校办学主体——投资者来说,其获利空间很小。正是公共投资增长缓慢和民间投资大幅度下降的双重压力,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因为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低回报,试图将职业教育完全推向市场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作用,增加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分析

1.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贫困地区或者并不富裕家庭中会表现出强烈的普通高中偏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初中生选择上普通高中或不上学也不上职业学校呢?庄西真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我们可以把初中生选择上普通高中而不选择上职业学校看做是人的一种主体行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特别是人们主观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影响着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根本看法,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价值观、同辈群体的看法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取舍。王英杰教授认为,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都是一种必然结果,这种结果背后的成因首先是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文化的渗透对重视动手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存在着忽视甚至鄙视。这种文化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剔除的。

2.社会阶层结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分层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把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阶层。职业是多元社会分层的契合点,一旦获得了某种职业,也就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人们总是力图进入中层和上层,避免陷入贫苦的劳工阶层,这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动机。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实现职业获得,而且由于连带着承认文凭(中专)、加入城市户口而能够实现身份变换(由农民变为干部),从社会学角度看,身份意味着地位,附带着不同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身份的转换使得农民子弟的阶层地位得到了提升。与此相应,同期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是由于当时的政府投入较多、教学质量较高,而是因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响应。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产业工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会理性地对待他们所面临的选择,尽可能地去调动他们所拥有的各种社会、文化或政治资源来获取有利于地位提升的受教育机会,而排斥职业教育。

3.传统人才观的错位。有学者从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研究指出,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着一种“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这使许多技能型人才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回报,进而造成了该类人才的流失和后续乏人。正是由于价值判断的错误,导致了社会群体对技术人才社会地位的不认可。家长们只看好普通高校这座“独木桥”,而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因此,人为地造成了技能人才短缺和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三、政策学视角下的分析

1.对部分政策科学性的质疑。(1)对中职扩招政策的质疑。有学者对我国多年来一直执行的中职扩招政策提出了质疑,指出“中等职教规模的过度膨胀,首先导致的是职教体系内部三级教育比例的失调,由此产生两个弊端:一是怠慢了以‘短、平、快’为特征的初等职业教育;二是延误了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然而,最主要的问题是,中等职教的过度膨胀还导致了中等职教自身质量的低下”。由中等职教质量下降引发的直接结果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升学竞争的加剧,这一状况又被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所强化。(2)对高职招生政策的质疑。1999年,高等职业教育被列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对象上划定了5%的比例用于中职对口招生。这一政策出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拓展中职的发展道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了质疑。有学者指出,“国家政府部门对‘三校生’升入高职的名额有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职与高职的有序衔接,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中高职衔接不利,困扰着各类毕业生,影响了他们的多元化发展。

2.部分政策执行不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大力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从1999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划定66个技术性强、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覆盖面广、流动性大的职业实行就业准入。要求职业介绍机构对这些职业求职者检查职业资格证书,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凭证招聘用工。有学者测算,以天津市为例,“如果全面推行这66种职业就业准入,大约有17万在岗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这些职业岗位自然减员,每年需要补充中职毕业生2.3万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就业准入制度在许多行业中仍形同虚设。正是由于就业准入制度实施不力,从而无法突出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在竞争中的优势,这也是职业教育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四、教育学视角下的分析

1.学制问题。关于中职学制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矛盾的焦点。有学者称,随意缩短学制大大损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另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长学制使其陷入困境,应当发展灵活的、短期的职业技术培训。

2.专业问题。有学者认为,中职专业的综合化和科技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虽然现行的某些专业向综合化整合,但基本上是在旧专业基础上的简单压缩。同时,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的岗位群相适应。前几年,职业学校纷纷开设热门专业,已呈现出“无所不办、无所不能办、无所不敢办”的趋势。然而,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待一个周期完成后,这些热门专业的岗位群早已饱和,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将严重挫伤学生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3.课程问题。我国职业教育为了提升自身的地位,一直存在着学问化的倾向。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是科学,而非技术,这导致了课程实施中以学生的理解为主,使得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岗位群体的专业适应能力。

4.师资问题。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据报道,2001-2003年,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都有所减少,其中尤以成人中专的减幅最为显著,职业教育骨干师资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另外,“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一直是职教师资的软肋。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视角研究问题的局限性,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研究成果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又提出了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当前,职业教育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的途径还是阶级再制的工具?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的良方还是导致受教育者沦为社会底层的次等教育?等等。总之,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研究者运用多学科的视角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标签:;  

关注门槛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研究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