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经济学劳动市场理论对中国解决就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启示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原凯恩斯经济学)因其在实践上不能解释西方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宏观理论又缺乏微观基础且只重需求分析忽视供给分析,所以受到新保守主义特别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进攻而陷于危机之中。新凯恩斯经济学则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关于非市场出清的基本理念,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着力于为宏观理论构筑微观基础,形成了较过去各种理论更为完善和更符合实际的理论体系。新凯恩斯经济学也因作为克林顿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而成为了美国的官方经济学。美国近几年强于以往的经济绩效说明,新凯恩斯经济学在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服务方面一定程度上是较为有效的。
由于新凯恩斯经济学要以构筑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为己任,所以着重于对各种市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对劳动市场的研究。在对劳动市场的研究中,又着力于从多个角度解释说明劳动工资的粘性(将传统凯恩斯的工资“刚性”改进为“粘性”),并由此来证明劳动市场失灵、失业发生的必然性和加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劳动市场理论主要包括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
名义工资粘性论主要由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使名义工资不能随着名义总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变化,进而造成了劳动市场无法出清和失业。实际工资粘性论则进一步认为,造成失业的更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际工资的粘性。其中的隐含合同论认为,实际工资粘性是由于厂商与工人之间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造成的;而失业滞后论(或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则指出,工资调整主要取决于在职人员而非失业者,前者倾向于高工资,于是便可能使经济中高工资与高失业并存;效率工资论解释了厂商付给雇员高工资是为了保证:减少雇员怠工、降低“跳槽”付出的转换成本、提高雇员素质和增加劳动积极性。
新凯恩斯经济学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是针对欧美发达市场经济问题应运而生的。由于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别是中国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新凯恩斯经济学的部分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劳动市场理论至少在如下四个方面对于目前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启示意义。
1、劳动市场解决当今中国就业的有限性
新凯恩斯经济学表明,即使是实行了市场经济数百年的欧美国家的劳动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并不能自动解决好就业问题,那么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对于劳动市场解决就业的作用就更应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压力既来自二元结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来自大人口基数的自然增长就业需求,目前还因体制转型、产业调整等引致的城市国营企业人员再就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全面建立,利用劳动市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将有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也可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好劳动力。但目前通过劳动市场解决就业的作用仍是很有限的,因为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对劳动力的总需求严重不足,再就是各种结构性失业(包括技术结构失业、部门结构失业、制度结构失业、地区结构失业、社会结构失业等),这些决非是借助于劳动力价格(或工资)调节机制的劳动市场就能解决好的。国家和政府既应对已有的劳动市场进行干预,更需要对整个经济进行干预,比如需要制订实施有利于就业的产业政策、实施一定的就业财政政策等。目前,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人照搬西方新古典主义的理念,主张完全依靠劳动市场来解决中国就业的观点是片面的和教条主义的。
同时,我们也不应因劳动市场的缺陷和局限就忽视它的建立与完善,更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靠行政手段在城市通过“统包统配”、在农村将农民固扎于公社土地上来解决就业。更多依靠劳动市场解决就业仍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如此才可能建立起全面完整的市场经济,才可能使我们的经济在更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下运行。但我们努力的方向,决不能作为解决现今问题的唯一办法,否则就会有碍于我们当前问题的切实解决,进而延误我们建设市场经济(当然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市场)的进程。再进一步讲,正如新凯恩斯经济学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到了很发达的市场经济,仅靠劳动市场仍不能完全解决就业,仍须借助于非市场的力量,只是那时的干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2、建立劳动市场要注意提高工资弹性
新凯恩斯经济学劳动市场理论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论述劳动市场中工资粘性的存在,并因这种粘性不能使劳动市场出清而导致了失业。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工资几乎是不变的、刚性的,改革开放后职工收入开始有所松动,但是这种松动主要是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以出清劳动市场和解决就业为目的的。目前在中国,除了少数几个地区和城市之外,大部分地方的劳动市场并不发达,但如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使更多依靠劳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成为了趋势和方向。借鉴立足于发达市场经济经验的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由于工资弹性对于出清劳动市场和解决就业的重要作用,我们目前在建立劳动市场的制度创新中就应当注意劳动市场的工资弹性问题,力求减小工资的刚性和粘性,尽可能使劳动市场能够灵活出清。
3、利用货币政策与轻度通货膨胀的积极面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名义工资粘性论指出,名义工资不能随名义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变化,进而造成市场不能出清,所以主张在严重失业时通过增发货币量来降低实际工资和增加就业。这一办法也曾是凯恩斯本人提议过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是以降低工人生活水平增加资本家利润为重要目的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发生重大的失业危机,这一方法作为权宜之计并非不可采用。但这决非根本办法,只能在失业严重情况下暂用一时。
与此相关的是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的害处是多方面的,高位的通胀率更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但在经济增长中,特别是较快的经济增长中,通货膨胀又是难以避免的,而且通胀率越往低压困难越大、代价也越大。为此,在一定限度内我们应当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这一则是为了减少强压通胀率要付出的重大代价,二则不妨利用轻度通货膨胀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实际工资(在名义工资不易变化时)以增加就业的功效。在经济还不发达、群众生活水平期望不算高的当今中国,较低的工资是我们吸引投资(包括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优势,也是解决巨大就业压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决不可轻易放弃目前这种“后进优势”。近年来,韩国、台湾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开始增加,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还在丧失过去所享有的低工资优势,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鉴。另外,通胀还有刺激经济直接增大劳动需求的作用。当然过高的通胀率又是我们所反对的。
4、制止高工资与长期高失业并序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失业滞后论和效率工资论都认为,长期在业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而享有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这是劳动市场自然运行的必然结果,也因此而阻碍了更多的长期失业者的就业。所以新凯恩斯经济学强调就业政策更应着重于长期失业者问题的解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长时期城乡收入差别很大,但由于城市居民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农民又被强固于公社土地之上,所以中国的失业被以整个经济低效率运行的方式(城乡的隐蔽失业大量存在)掩盖了起来。目前我们转向了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城市则因国企改革的深化、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许多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市场开始逐步在劳动力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十几年以来,新凯恩斯经济学所指出的高工资相伴高失业的问题在我国的就业中也一定程度存在。为了防止它的扩大、制止其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尽早地采取措施。其中,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坚决制止高消费倾向。表面上看,高消费似乎可以刺激对物品的需求,进而联带刺激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在供给能力有限的当今中国,高消费倾向更易引起通货膨胀。它的另一重要害处是易于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虚幻期望,进而提高在职者的工资水平。高水平工资将会使更多的求职者被拒于就业门外。
2、现今城市再就业的解决是一次劳动规范制度、价值定位的重新整合,我们应当利用这次机会将总体工资水平调整到与我国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过高的工资水平将会为日后更多人的就业造成障碍。
3、近年来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应着重解决,但决不应忽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更不应认为解决好了前者就已解决了所有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只有二者的统筹解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标签: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论文;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失业证明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